专栏名称: 吴真说
谈谈天,说说地,中间聊聊空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吴真说

只有电商的明星,没有明星的电商

吴真说  · 公众号  ·  · 2024-09-19 1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正确认识自己、时代和人民。


照片| 位于广州的“香港美诚”食品厂


电商明星,是中国这几年出现的能量、影响、争议都很大的一个“新职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电商明星都出现了各种故事和事故、新闻和丑闻,但本文并不想闲扯八卦、漫谈小道、揭秘内幕,而是想讲一个大道理—— “估值幻觉”


我在微博上曾经写过一篇《意识形态批判》,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舆情领域、自媒体赛道的大V。而电商明星们,其实影响力比这些大V们更大。不论他们自己看待自己、还是群众看待他们,都同样存在我在那篇文章中分析过的一些现象和原因。


电商明星的 生成,当然是依托于电商产业。这个产业在过去五年、十年极速发展,最基础、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是共和国庞大而精密的体系在整体上实现了跃升,进而产生了电梯效应。


比如,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者、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丰富的资源供应、越来越大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等等,是“现代化”的主要推动、主要原因。


但绝大多数成功者和成功者的旁观者们,往往将成功主要归因于“个人奋斗”和努力。 这种归因虽然错误,但官方其实也需要。因为,国家需要激发每一个人的奋斗意识、努力精神,而且这也是上述现代化“体系”的一部分,因而被默许成为一种宣传方向。 这种宣传又进一步反过来强化了成功者们的自信。 最终,形成了一种 “估值幻觉” ——高估了一些低价值的东西 ,低估了很多高价值的东西。


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由于其意识形态的必然性、创始人的“主观性”,做了一件与世不同、与史不同的事。 这件事,已经在全体共和国公民脑中产生了“日用而不觉”的影响。 大家把它当作了一件很正常、很普通、很无感的东西。 而实际上,这件事,有史以来、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没有。 它和空气、水一样,极其重要,但却不被人注意


它就是: 普惠。


共和国的实践,实际上让很多的物品、资源、要素、思想的“价值”与西方几百年来构建出的价值体系、估值方法出现了颠倒。 因此,很多高价值的东西被那套体系低估了,而有些低价值的东西却被高估了。由于我们 长期受西方逻辑影响,又由于《资本论》也是立足于对“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批判,因此,左、中、右几边,都不自觉的把某些“物品”与“身价”的联系固化下来了。


“被低估的高价值物品”包括但不限于: 良好的治安,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通畅完善的基础设施,廉价而高能的普惠和高素质教育,廉价充沛的高素质劳动力,廉价而高效的供应链,廉价而丰富优良的工业基础品、农产品和服务……


“被低估的高成本物品”包括但不限于: 市场经济,言论自由,民主,人权,选票政治,奶头乐文化产品,个人能力,创业思维,风险投资,深刻思想……


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电商明星,哪怕嘴上讲感谢国家、感谢时代,表演得很谦虚和谦恭,其实意识是精英的、心态的高傲的、思想是自负的。他们过于放大了自己努力的作用,其实这更多是一种运气:出现巨头、明星是必然的,谁成为它,则是偶然的。


而这种估值幻觉,会让他们的翻车也成为必然。谁先翻、啥时翻,是偶然的。


估值幻觉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因为以前有过三次断裂。 第一次断裂是大约始自四十八年前的剧变和路线“转换”, 第二次是十几年后的苏东剧变, 第三次是第二次导致的混沌后再叠加 整个社会全速向市场经济和私有化进发,而整个西方世界最强大、最先进的物质和精神也全面向中国进发。 两相碰撞之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大V们身上有表现。在电商明星身上,同样有。


在三层断裂之后用来替代、充实突然坍塌陷空的精神空间的,主要是由各种大杂烩组成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支柱,包括: 旧社会遗留的官场厚黑学、宫斗学、会道门和地下社会三教九流的绿林帮派江湖规矩; 是来自港台的“另类”史学和买办文学; 完全抄袭自西方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这三样,恰恰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三座大山在新时代的映射。


特别是,那些象水和空气一样宝贵的东西,恰恰也是不能拿价格来标识和买卖的。而自己的身价,却是有价的。而资本主义,却恰恰最讲身价、价格和买卖。


于是,个人努力、戏剧表演、引导观众、泛商业化和资本化,就深深印在“商者”的思想中。


有一个比方可以来说明精神世界的问题——“消失的篮球”。 一群人打篮球,你会觉得很好看。 但如果你把视频拍下来,再把球从视频中抹去,你再看这群人,各种扭来扭去的动作是不是很丑、很乱,看起来就像在跳舞或跳大神、祈祷祭祀一样?


电商效应也是如此。当他们在电商舞台上时,用力进行各种疯狂表演,但人面具戴久了一定会成脸。这一套虚伪、高强度的表演,一定会成为他们在其它领域的习惯。而现实总归是真实的,表演没了对象,就会各种翻车。


电商明星,实际上是娱乐化的最典型商业运用。而娱乐化在政治上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政治家成了政客、政客成了演员,而演员,是表演和扮演,是假的啊。你说到底,是销售人员,但在实际上,却成了演员。就像股市,说到底是为了给实体融资,但却为了自己的套利编出一个个故事和概念。销售人员不去研究产品和市场,却通过表演来强化自身特性、广泛制造焦虑和各种社会情绪,这就肯定会翻车了。


翻车的原因说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很简单: 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没有正确认识时代。没有正确认识人民。


我在《民企批判》中写过很多民企老板对新时代不满的几个原因。


一是得财不正。 所谓民族资本家、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获得巨额财富的起点,有自主创业的,但不占主流 更多的、绝大多数的,都是吃国企改制红利、用国企资源下海“创业”、依托双轨制挣差价或者逐渐蚕食国企和集体企业。 今天,我们应该能够摆脱一种重大的“日用而不觉”的误区了——中国民营经济并不是“万物竞发”,而是主要来自于、得益于国退民进,主要是由国有经济蜕变而来的。 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天赋产权。 这其中,有巨大的“原罪”。 美国由于过了很多代,屠杀印第安人的原罪感已经没了。 而我们的民族资本家们,还没有广泛的迭到第二代,因此,这种原罪心态,随着他们中大量人口接近“继承年龄”,越来越重。 虽然我们明显不追究2013年以前的这种原罪了(倒查二十年不是针对民企的原始积累,只是针对贪腐),但是,他们不信、不懂、不敢。而电商明星们,其实心里也有数。真赚了大钱的,并不是辛勤、刻苦、聪明、拼搏,而是其它原因。


二是“贡献”不足。 这一点很普遍。 虽然外表上这些老板们普遍表现出自己很能、很强(有时候可能嘴上会谦虚,心里则更多是董奶奶那样“是我给你们分红”),但是,他们心里其实是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贡献的。 注意,我这里说的“贡献”,不是指“经济贡献”。


这个概念,有点敏感,我这么讲吧。 我上次去过一家已经成为重点军工企业的民企,老板很会汇报,说自己解决了多少就业、缴纳了多少税收、攻克了多少难题、保供了多少重点型号(不涉密)。 老板是早年间的大学生,喜欢看欧洲史,小孩也早就送到英国去了。 跟我说,越看历史越怕。 他的原话是,“我们这些人,只是坐江山,没有打江山啊。 说到底,我们没有原始股”。 是的,从光荣革命到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到二次大战,人家的资产阶级,是拿钱拿命换来的政权,人家要求资产阶级法权、政权、经济权,当然可以。 可他们干过什么? 可以说,从政治、军事和“政治经济学”意义上,他们只是享受红利、没有共过患难。 我这么讲,大家能明白吧?电商明星其实也是,所谓捐资、慈善,你们再仔细想想。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泼天一般的宝贵,太诡异了。上个月还月薪三千,这个月就带货一亿。虽然这种暴富观,已经成了某种社会主流,但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对社会,其实是贡献不足的。自己是红利享受者、而不是时代创造者。这种自卑,往往会反过来成为一种很嚣张的自负。我就是对的,我就是标准。


三是基础不牢。 这个基础,主要是指群众基础。 中国最广大的“人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薪资,是老板给的。 这一点,和西方完全不同。 再配合以上两点,精英们其实是悬浮于社会之上的。 虽然他们现在可能成为了榜样、目标、向往,被人民所慕强、羡叹、追求,但无论是人民还是他们自己,都没把他们当主人、主力和主导。 他们可能会获得崇拜,但那种崇拜,是羡富、慕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于是往往会私生活很疯狂。


四是理论不够。 中国实践已经很丰富了,但理论还没有完善。 毕竟,我们其它方面还有太多的理论构建要做。 而现实中,有一个地方,则建立了整套的理论——美国。 所以,对市场经济、个人努力的 继续相信,是一种理论选择。


怎么办?我没想好。我只能继续吃他瓜、继续看他塌 。但我相信,他们的翻车,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一个更好更和谐的新时代,必然会在这些明星的尸体上产生。


扫下面图中的二维码

加入吴真说知识社区

随便提问、深入畅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