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优酷情报局  ·  《难哄》为现偶扳回一城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大腕云集,只为这场盛典 ·  2 天前  
家有好大事  ·  父亲,你的偏心是我一辈子的痛 ·  3 天前  
家有好大事  ·  父亲,你的偏心是我一辈子的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青推荐|Z世代性别议题探索指南南!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24-02-07 09:43

正文

自新技术浪潮爆发后,几乎每个年轻人耳边都会听到这样一个“箴言”:

想不被AI取代,就做更有好奇心、更有创造力的人。

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引用乔布斯的名言,马斯克的金句,可作为人文社科学生,我对于“好奇与创造”的定义其实更多来自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

好奇心并不是为了学习那些现成的、专供人们去吸收的所谓知识,而为了那些真正不为人所知,或者一直受到人们误解的东西。

——李银河《福柯与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银河等前辈作为第一代性学研究者,将性/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理论带入了中国,而到三十年后的今天, 尽管性别、资本、阶级等社会议题在青年人中翻涌,但这些声音仍旧时常被技术与效率为王的主流叙事隐没 ,即便浮出水面,也是以碎片信息或网络口水战的形式呈现。

这不禁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学习传媒、商业同时有性别研究背景的人, 我相信“创造”并不只是指绩效的增加,对人性的洞察与关怀也是。

因此,在看到有前辈制作过一份AIGC指南后,我突然想到: 我是否能也用最新的技术,创造一份方便大家浏览,且内容丰富、有趣并具有人文价值的作品呢?

正是这些“开脑洞”的想法,诞生了今天正式公开的——

《GenZ性别议题探索指南》(1.0版)

最适合年轻人了解性别话题的在线资料库。


What-简介

何为“GenZ📱”?

不只是1995-2009出生的人,Z世代更是一种风格和氛围,是网生、零散、喜欢拼贴、与秩序格格不入、反对禁锢在单一文化的世代 。

何为“性别议题探索指南✨”?

一份用于了解当代社会性别/女性问题的数字网页,包含200+日常话题、学术研究及艺术创作的优质信源( 文章、书籍、影视等)


Who-适合人群


  1. 对生活中的性别问题感兴趣(或困惑)的朋友

  2. 对性别平等/女性主义题材作品感兴趣的朋友

  3. 想初步了解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非专业人群

  4. 已进行相关学习,但需要拓宽议题广度的专业人群

  5. 喜欢GenZ风格设计和创意形式表达的朋友


Why-为何制作

  1. 内容需求: 性别议题愈发受人关注,但内容零散,无整合式产品

  2. 形式需求: 当前相关议题呈现形式单一,我们希望更有趣、更视觉化与更年轻化的表现形式

  3. 使用需求: 我们大多数人时间紧张,需要分阶段、容易上手且可以自由选择的内容产品


完整版数字指南直通车(介绍视频可搜索小红书 @斯怡Jins)

https://gamma.app/docs/GenZ--2yp0x9lf128muqg

(扫码进入、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友情提示:电脑端体验最佳哦!



指南详细介绍

01 封面+序言

在首页(封面+序言)部分,我们的 Cover 是一位 Z世代与AI机器人在共创 的画面。整个《GenZ指南》的色调采用 荧紫、湖蓝与暗粉色 ,这种色系与美剧《亢奋》相似,而更重要的是, 这些颜色具备某种青年文化中的“酷儿性”(Queer),在很多人看来是更异端的,不那么“明亮”和“正确”的存在。

原创绘图-Midjourney

HBO剧集-亢奋

序言 包括 引言、背景音乐推荐、指南目录与介绍语 4个部分,依次向用户直观展示Z世代关注性别议题的理由、了解议题的新方法,目录部分则详细展示了全指南内容,每章节可点击跳转。

引言摘选

音乐推荐

目录(持续更新)

从目录可知,指南的正文内容共包括 四大模块

  • 探索方法论

  • 横向探索-主题/话题视角

  • 横向探索-人物/作品视角

  • 纵向挖掘-学术研究视角


02 探索方法

作为一份同样适用于小白的指南,在进入信源与资料库前, 我们将先以 时间轴 的方式为大家梳理并推荐不同的阅览路径。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跳转到不同的内容,获得更个性化与舒适的浏览体验。

03 横向探索(主题视角)

“横向探索”代指性别议题的广度,实质为为信源与媒体作品安利。 我们将首先以主题、议题为分类逻辑,让用户通过与自己熟悉或好奇的切口了解性别问题。

[ 本周特推 ] 为主理人每周阅读的最新文章/资讯推荐,而之后便是的 [ 100+性别议题&资料库 ] ,点击每个议题下拉即可查阅该议题相关的优质文章,这也是全指南资料含量最大的部分。

本周特推

资料库分为两个部分, [ 具象日常 ] 关注日常的性别问题,信源偏向评论与个体故事,而 [ 理论探索 ] 涉及更多学术概念,信源偏向理论与学术文献。

  • 具象日常 影视与流行文化、职场歧视、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等
  • 理论探索 : 女性主义理论、性别经济学、新自由主义、酷儿理论等


议题资料库部分

我们将保证每周进行更新,逐步积累。

04 横向探索(人物、媒介作品视角)

区别于上章的主题分类法,本部分将以 人物与媒体形式分类 ,总体分为两个部分:

  • 浪潮的声音 :各专业领域的前辈作品安利,包括100+性别友好的媒体机构/社群推荐、女性及非二元性别的播客/作家/导演/设计师等。

  • 蒲公英在生长 :来自GenZ的女性主义创作安利,包括小众叙事播客、GenZ音乐人、文化博主、网综等。


横向探索-人物/作品分类

女性电影人专栏

播客推荐

网络文学推荐

GenZ小众叙事播客推荐

05 纵向挖掘(学术研究视角)

“纵向挖掘”代指性别议题的深度,实质为性别研究的学术内容推荐。 针对想进一步了解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的用户,我们也专门整理了几分学术化的资料与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 (原创)极简女性主义文档

  • 3部性别议题入门影片

  • 性别议题入门免费课程

  • 国内外性别研究学者档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