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为了更好统治汉地十八省,在沿袭明朝制度,各省分设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要员以外,又为了压制汉人军民的反清斗争,在一省或者在临近的两省、三省之地,设置统一管理数省军政大权的总督一职,到乾隆年间以后,遂成定制。最出名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和直隶总督李鸿章。
-
直隶总督:驻保定,清末实际上移驻天津;管辖直隶省(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兼管河道事务,清末又兼任北洋大臣;
-
两江总督:驻江宁(今南京),管辖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今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兼管操江、南河事务,清末又兼任南洋大臣;
-
湖广总督:驻武昌,管辖湖北省、湖南省;
-
两广总督:驻广州,管辖广西省、广东省(今广西区、广东省、海南省);
-
四川总督:驻成都,管辖四川省(今四川省、重庆市);
-
闽浙总督:驻福州,管辖福建省、浙江省(今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省);
-
陕甘总督:驻兰州,管辖陕西省、甘肃省,清末又增加新疆省(今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区、新疆区);兼管茶马事务;
-
云贵总督:驻昆明,管辖云南省、贵州省;
清末,又将之前的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和之前常设的八大总督,合称为九大总督。而此时,台湾省已经因甲午战败割让给了日本。
东三省总督,驻盛京(沈阳),管辖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 (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兼管东北三省的八旗将军事务,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而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在顺治、康熙、雍正年间,也一度设置过山西总督、山陕总督(辖山西、陕西两省)、河东总督(辖河南、山东两省)等职务,后来都裁撤了,从乾隆时期起,就专设巡抚统管一省军政,不再设置总督。
直隶总督设置之初,也曾管辖过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事务,全称“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康熙初年被裁撤。
在乾隆朝之前,其他各省为着用兵需要,也曾经单设过广东总督、广西总督、福建总督、浙江总督、云南总督、贵州总督、江南总督、江西总督等职务。
如洪承畴就曾担任江南总督(当时,江苏、安徽还未分省,为统一的江南省)
洪承畴:
同时,还曾为着用兵需要,在多个临近省设置了川陕总督(辖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川湖总督(辖四川、湖南、湖北三省),雍正朝名将年羹尧、岳钟琪就曾相继担任川陕总督。
年羹尧:
其他如漕运总督、南河总督、北河总督等官职,有总督的名头,但和前面这些地方总督的本官品级都不一样,要略低一等。
各大地方总督是:“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兼管军政,从一品的封疆大吏;
而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只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
乾隆后期以后,河道总督也和各省巡抚一样,是“兵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
在名义上,清朝各个总督当然是平级的,但实际上自有高下之分。一般来说,都公推直隶总督居首、两江总督次之。
两广总督、闽浙总督管辖地方富庶,沿海通商,同样是热门的要职。
内陆地区的各大总督中,云贵总督因为清代时云南铜矿大规模开采的缘故,也是油水多的好缺。
到了清末,张之洞因为是慈禧宠臣、钦点探花,又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他的湖广总督也当得风生水起。
张之洞:
只有陕甘总督,地广人稀,常年战乱,一直算是油水最少的。
而东三省总督是清末才设立的,当时东北地区已沦为半殖民地,那里各项土地财限,早都被日本和沙俄分得七七八八了,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衙门,也就相当于地方维持会长。
特别提一下清朝的两江总督,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直隶总督,坐稳疆臣第二把交椅的要员。
清朝的两江,即江南和江西的合称,康熙年间,原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和安徽省,到了现代,江苏省又分出了上海直辖市。所以两江,就是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和上海市这三省一市之地。
坐镇江宁(南京)的两江总督,理论上管辖江苏、江西、安徽三个省的军政大权, 但不同于其他总督,两江官制经过一番别出心裁的设置,彼此互相牵制和制衡。要作为总督的官员个人有足够能力和威望,才真正抓得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