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晨间科普 | 砂糖橘吃太多,真的会变“小黄人”?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1-26 10:4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详细解读了砂糖橘的特点和传言,包括砂糖橘的诱惑、糖分来源、吃太多是否会变黄、哪些人不适合食用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砂糖橘的魅力

砂糖橘因其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成为过年必备的水果之一。其糖分较高,摄入后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感,容易让人上瘾。

关键观点2: 砂糖橘的糖分来源和特性

砂糖橘的糖分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放到冰箱里后,由于果糖分子构型的变化,砂糖橘会变得更甜。

关键观点3: 食用过多砂糖橘的影响

过量食用砂糖橘可能导致高胡萝卜素血症,使皮肤变黄。此外,还可能导致口咽不适,如口舌干燥、喉咙肿痛等。建议每天食用适量,避免过量。

关键观点4: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砂糖橘

肾功能异常、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人群在食用砂糖橘时需谨慎。特别是空腹时不宜食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说起过年必备的水果,又甜又好剥的砂糖橘必须榜上有名。


然而,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 吃了砂糖橘,皮肤就变成黄色了? 春节临近,有关砂糖橘的传言,一次说清楚。

01

停不下来的诱惑

“一个接一个吃,根本停不下来” “砂糖橘按筐吃是过年的标志之一”……根本停不下来。


砂糖橘的“诱惑”, 在剥开橘子皮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剥开橘皮后, 醛类和萜烯类的芳香物质 会跑出来, 一阵橘子的清香向你袭来,你不由得想要赶紧品尝。香甜多汁的砂糖橘果肉,含有不少糖分, 糖的摄入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你继续产生愉快的感觉 吃完一个砂糖橘,再拿起另一个砂糖橘,多巴胺就会继续分泌,大脑自然而然地产生“吃掉它,变快乐”的心理预期。

02

它的糖分是哪儿来的?

水果之所以会甜,是因为水果里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这三种糖的甜度不同。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是蔗糖的1.7倍。 而砂糖橘的整体糖含量在10%~13%左右, 其中,占比较高的就是让人吃起来感觉更甜的果糖。


而且, 如果把砂糖橘放到冰箱里,砂糖橘还会更甜。 这是因为果糖具有两种分子构型:α型和β型。α型果糖的甜度是β型果糖的3倍, 低温时部分β型果糖转化为α型果糖,就会使甜度增加。

03

吃太多会变成“小黄人”?

砂糖橘虽然好吃,但橘黄色的食物中普遍富含β-胡萝卜素,这种成分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对眼睛的健康有益。但如果一次吃的太多,就会导致“高胡萝卜素血症”。


高胡萝卜素血症,是由于过多食用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引起的,比如胡萝卜、南瓜、柑橘等。血液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升高,身体不能及时代谢掉,就可能会导致皮肤变黄,尤其是手掌和足底会更加明显。 有临床观察试验发现,每天吃无核橘500-1000克,连续食用5-10天后皮肤就会变黄。


不过,虽然“高胡萝卜素血症”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吓人的, 但是它实际上只会短时间地影响“颜值”,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 只要停止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经过1-2周的时间,皮肤就可以慢慢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除了会变成“小黄人”之外,过量食用砂糖橘还容易让口咽不适。 当我们一口接着一口炫个不停时,高浓度糖液不停进入口腔、咽喉, 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增高,令口腔、咽喉部组织失水; 砂糖橘等宽皮柑橘类里还 含有一类特殊促炎蛋白, 摄入过多会让人口舌干燥、喉咙肿痛,乃至产生溃疡症状。

04

哪些人不适合吃砂糖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 一般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是200~350克, 大概就是1~2个橘子(10个砂糖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3类人吃柑橘类水果时需警惕。


肾功能异常人群

柑橘类水果钾含量高,肾功能异常的朋友在食用柑橘类水果时需遵医嘱,以免造成血钾过高,产生危险。


患有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每天可食用拳头大小的橘子1个。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人群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溃疡等)的人群,不建议食用有机酸含量较多的柑橘类水果,以免加重病情。


小提示: 请勿空腹食用砂糖橘,因砂糖橘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食用易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可能引起腹胀、打嗝泛酸等症状。


来源 |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中国小康网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欢迎订阅“《人民日报》·AI读”手机报。每日为您提供权威、及时的新闻资讯,通过AI技术语音播报,带领用户聆听品质新闻,随时随地了解时事动态。扫描图片二维码订阅手机报,获取《人民日报》每日热点新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