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孙继海:最后一个打进过世界杯的中国球员也退役了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1 22: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他咪着眼睛笑的时候,依稀流露出当年的逗比模样。不过,眼角的皱纹和发福的脸蛋早已无情地戳穿了他的年龄,讲诉着「球霸」的光阴故事。

文◈金叶  摄影 ◈刘浚



孙继海主场首秀


秋已立,叶未落,孙继海的主场首秀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完成。「孙继海!孙继海!」看台上稀稀拉拉的球迷的呼喊声中,这位39岁的老将在中卫位置上踢满全场,帮助球队完胜对手。

胜利来得太晚,北京人和冲超只剩理论可能性,孙继海的职业生涯已经是踢少见少。 这个曾经留洋英伦的追风少年,早就是大叔中的大叔。 当他咪着眼睛笑的时候,依稀流露出当年的逗比模样。不过,眼角的皱纹和发福的脸蛋无情地戳穿了他的年龄,讲述着“球霸”的光阴故事。


- - - 老 板 - - -


孙继海现在是 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董事长


思考 退役后的出路 ,并不是这两年才被孙继海提上日程的,年过三十,这个问题就时不时地要在脑袋里冒个泡。教练、解说、经纪人,他在几乎所有足球运动员都会考虑的几个选项里打转,思来想去,时间一拖就过了七八年。

八年前,他从没想过也不曾敢想,自己会成为 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董事长

如今,在银河SOHO两颗椭球形的建筑物里,孙继海的公司拥有6层的两个门牌号,从第一个门进去是公司前台,「嗨球」二字醒目入眼,提醒来客此为何处。第二个门里则藏着孙继海的「秘密基地」,公司的大部分节目都将在这个看起来并不太完备的小型演播室内完成录制。两门之间是被打通的办公区,近五十张办公桌有序地排列其中,它们几乎全部拥有了自己的主人。

采访没能在约定的10:30准时开始,记者抵达时孙继海仍在开会。透过会议室的玻璃门看到,一身清凉运动装的孙老板正在听取员工报告,着装没有那么正式,坐姿也谈不上端庄,放松的状态倒更像是在开一次普通的赛前准备会。

走出会议室,看了一眼手表,孙继海忙着为迟到的10分钟道歉,「最近公司刚刚上线一个APP,比较忙,实在不好意思。」面对70后大叔突如其来的道歉,90后记者反倒有些无所适从,至少,这和中国多「球霸」的印象似乎有那么一点不同。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足球运动员里老板当得最好的,但是我在努力。 」去年10月,在上海的一次聚会中孙继海与朋友们聊到了退役的话题,出于对他的了解和当下形势的判断,几位来自各领域的精英朋友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提出了一个有些「疯狂」的想法:做自媒体,开创业公司。

这个有些跨界的挑战起初并没有为孙继海所接受,一个年近40的球员能玩得转年轻人的世界吗?他心里忍不住地打鼓。

「我当时对这个想法真的表示很怀疑,当你对一个事情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你确实会产生怀疑、会犹豫、会不自信,觉得我有可能做成吗?后来我跟很多朋友探讨了这件事,去聊去问这种可能性。」

冷静下来的孙继海试图说服自己:这件事终究没有脱离体育和足球的圈子。况且,我们的主席喜欢足球,总理提倡推进互联网+行业,我为什么不把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指示捏合到一起呢?在经历了近半年的挣扎和准备后,孙继海决定一试, 在他眼里做自媒体是件好玩的事儿 ,而「有趣」经常成为他判断一件事是否可做的标准。/从筹备成立公司的第一天起,孙继海就变得不再怀疑,他撸起袖管,一个猛子扎进创业这片汪洋之中准备大干大场。

《我是海叔》是公司的第一个项目 ,以短视频的形式述说鲜为人知的中国足球,这档节目被孙继海称作一次不忘初衷的尝试。调侃老友郝海东在厕所里长知识,爆料集训期间如何机智会见女友,请来当下最具争议的足坛人物诉说衷肠,孙继海以他认为有趣的方式塑造着这档极具个人品牌化的自媒体节目。

做完第一季的15期节目,他觉得自己玩得很痛快。在这个拥有完全主导权的自媒体平台上,孙继海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畅意表达,哪怕收到几句谩骂也能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 对表达的强烈渴望 ,在中国的足球环境下被压抑了很多年,孙继海很坦白,这档自媒体节目就是他为给一个发声的平台而另辟的蹊径。

说话不讲求方法的亏孙继海没有少吃,所以在互联网世界里刚刚步入学徒门槛的孙继海正在努力尝试一种新的讲话方式。

「作为三年级就没上学的足球运动员,网络化的语言对我来说确实还是有点难度,很多都是从身边这些年轻同事嘴里学来的,一开始我也搞不清楚这些乱七八糟的词是什么意思。」调侃归调侃,面对开会时大家嘴里噼里啪啦蹦出的专业名词,运维、运营支撑、KPI,孙继海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向同事讨教。

做球员是最幸福、最简单的一件事 」,年轻时孙继海常在过来人嘴里听到这句话,可他不理解也有点不服气。「简单吗?训练这么累,教练叉着腰指挥指挥,点拨一下多轻松啊。」直到转换身份,孙继海才真正意识到,与做球员相比当老板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过去,他为别人打工,只要认真训练比赛就能得到教练的认同;现在,他既要对员工负责,又要对投资人负责,想把自己眼前的摊子看好,需要思考的就远不是只把一件事做好这么简单。

从将才到帅才,孙继海无意间给了自己的老板角色一个颇高的评价: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我很清楚作为球员,希望我的教练、我的俱乐部总经理、包括我的老板做什么,需要他们去干预什么,或者说给予我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所以,回过头来我相信我能够体会所有员工的心情,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种主动的角色互换意识下, 孙继海尝试去做一个合格的老板 。他拒绝简单的通过浏览量去定义一期节目的优劣,也不想让所谓的考核指标束缚年轻人的创造力,尽管和大部分创业公司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了短暂的迷茫阵痛期,但好在一切都未脱离正轨。

随着节目在内容和制作上的愈发成熟,他们开始逐渐与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将《我是海叔》推向更广阔的平台仅仅是战略部署中的一小步,建立属于自己的视频平台才彰显了孙老板更大的野心和决心。

采访前一天,「秒嗨」APP刚刚在IOS应用市场上线,力求打造中国首个体育短视频分享平台。 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孙继海不急着盈利, 他甚至说自己目前所做之事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尽管这么说显得我们人有点傻,但是钱还真并不一定特别多,只能说我们做这样的东西是有计划的,而目前所有的流程都在计划可控范围内。」

孙继海的商业游戏充满了无限未知的可能,他似乎并不急着证明自己,现在,只要玩得够「嗨」他就愿意永远不停歇。


- - - 球 霸 - - -


孙继海主场的复出首战,代表北京人和对战青岛中能


「你太自以为是了!」

在《我是海叔》节目中,面对一位球迷对孙继海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诈伤的言论,孙继海给出了这句火药味十足的回应。

他不是一个喜欢为自己辩解的人,但这次他必须「反击」。

作为足球运动员,能参加世界杯就是最高的荣誉。 别说是对44年才打进一次世界杯中国球员,就算是巴西、阿根廷几乎每届都能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来说,他们的球员都绝对会把在这的比赛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比赛,无一例外。所有人都会非常在乎,我不相信会有人无所谓。」

其实长期以来各种不礼貌的声音一直存在于孙继海的微博评论中,哪怕如今正委身中甲,也丝毫没有削弱各界对他的关注。无端的指责甚至谩骂时常出现, 孙继海在与媒体和球迷的交流中却几乎没做出过任何解释 ,他不在意这些与自己毫不相干之人所投射出的敌意,也不想刻意为自己描绘出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

「我现在依然在踢球,依旧活得很好,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解释和回应吗?如果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所谓的球霸或者说怎样,他可能已经失去了工作,可能不会再有球队跟他续约。当你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把生活过得很好,就足以证明你的为人了。」

八年的留洋生活非但没有让他变得圆滑,反而磨砺出了更尖锐的棱角。 孙继海不愿意因外界负面的评价而收敛自己的脾气 ,哪怕被扣上「球霸」、「毒瘤」的帽子,也不能让眼里揉进哪怕一粒沙子。英国良好的足球环境培养了他明确的是非观,在错误面前也许很多人看到了不说,也有很多人根本看不到问题的存在,而孙继海看得到也说得出。

曾经,这段在微博上的言论被看做是不指名道姓的 公开炮轰

明明是个怂蛋为什还要装成大无畏呢?明明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装成很职业呢?明明不靠谱为什么还要装成正人君子呢?明明就是在混饭吃为什么还要装成无比热爱呢?其实明明就是「装」「混」「骗」。


「也许从我的年龄和经历来看是应该成熟一些了,但是球队成绩不好, 我希望有更多作为,对得起自己领的工资和承担的职务 ,我做的所有这些为宜的立场就是希望工作的环境氛围是好的,足球是往前发展的。我不觉得自己有过一段留洋经历就比别人更明白更懂,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去指责甚至谩骂,我只是在进行了正常的努力而没有结果的时候很着急。」

孙继海从小在专业队里长大,踢上甲A时刚好赶上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进程,错过健力宝的选拔却最终留洋曼城入选英国足球名人堂, 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唯一一次在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 。他是个见过大世面的球员,中国与高水平足球发展国家的差距被他看在眼里。

聊到中国足球,孙继海有点心酸,「我们进步得太慢了。」可是谁能对「慢」负责,谁又能解决「慢」所带来的颓靡,他摇了摇头表示无可奈何。身为球员, 他只能努力训练比赛,用态度感染身边的人,告诉他们中国足球还没走到穷途末路 。在重庆,他创建了一个足球基地,将1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3个7人制足球场、6个5人制足球场用于青少年足球培训,他想着或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是除此之外呢?孙继海无能为力。

「之前,我们一个年龄段全中国只有200个踢球的孩子备选,在英国我们家小区旁边至少也有个三四百人。你想想,可笑到什么程度。孩子踢球的场地在哪里?孩子又在哪里?」

在他看来,联赛各支球队大量的资金投入不是一件坏事,外援对整个联赛的观赏性和对年轻球员起到的示范作用方面都是积极的。但是在追求更好的成绩,球队更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很多东西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引进5000万欧元外援的背后,是各项配套设施的落后 ,孙继海把这形容为买了一辆奔驰却给它加柴油,配了个开拖拉机的当司机,修车还不去4S店。

2012年孙继海回过一次大连,阿尔滨和实德刚刚合并,他去了一趟阿尔滨的健身房,却看到了和十多年前万达刚搬进基地时差不多的场景。「我感觉那杠铃片我也搬过,很亲切啊。」他用玩笑化解着中国足球的尴尬。

年初,孙继海受邀为孙兴民颁发亚洲足球先生奖项,因此回了一趟英国。进入托特纳姆热刺新建的训练基地,眼前的一切让已经回国六年的孙继海有种重新进城的感觉,从基地大门到训练场几百米的距离,马路两边的绿化草地修剪得整齐又规矩,没有一点被怠慢的样子。此时,孙继海绷直了小臂和手掌,在空中砍瓜切菜似地用力平移,想让记者感受彼刻他所经历的震撼。他掏出手机想拍下这个画面,却被突然涌上的一阵心酸打断。

看到这样的差距我快哭了,中国所有的比赛场地,都没有人家路边的绿化草做得平整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会有天气等客观原因,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把它做得很整齐,这是人为可以干预到的,没有做到是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关心这个。更多人关心的是,我这5000万欧元是怎么花出去的,能买多大牌的外援。」

什么才是职业足球?什么才是先进的管理模式?什么样的俱乐部才能称作职业? 中国足球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 ,历史的账只能一点点地还,可是没有人会停下来等你改变、等你作为、等你甩掉固有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看透世事,却无能为力,往往是人最无助的时刻。作为一名球员,孙继海深知自己只能在这种无助中挣扎,甚至没有留给他一隙挣扎的空间。

「有太多东西需要投资人、管理者都有一定的年龄,他们接受的教育、成长生活的环境和年代跟现在不一样,他们的思想意识很难接受改变。但是他们又有着最大的权利,你作为打工者基本不可能改变一个老板的决定。」

在不伤害中国足球的前提下做一个敢讲真话的球霸 ,即使这通常是一次与既得利益者力量不对等的抗衡,可就算这座独木桥比想象中更窄更难走,孙继海也不想做一只缄默的缩头乌龟。

现在,他拥有了平台也获得了机会,将过去那些想说不能说的话在自媒体上与球迷分享。孙继海不惧怕遍体鳞伤,他像个勇士,斗志昂扬。


- - - 老 兵 - -


2016年,6月19日,星期日,多云转阴。

一身休闲装,一双人字拖,鼻梁上架着一副略显书生气的半框眼睛,孙继海背着手站在球场旁的跑道上,只一会儿身边就聚满了人气。西边的看台不时发出呼喊声,听到自己名字的孙继海偶尔回头向球迷致意,他不想辜负这份湿热天气都没能蒸发掉的热情。



黎兵与孙继海同为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的球员,也曾是国家队队友


与旧友寒暄,和队友逗趣,不时满足球迷的合影要求,即使 在过去的全部14场比赛中都未能登场,但他仍然是这支球队无可争议的头号球星 。起立、鼓掌、喝彩,坐在略显沉闷的主席台上,孙继海丝毫没有压抑自己的情绪,而5个进球带来的一场酣胜也足以让他暂时专心康复。

这场与领头羊的较量被全队上下看做一场「必须拿下的比赛」,冲超路上价值6分的胜利本该是一次势均力敌的鏖战,最终却出现了一场意外的「虐杀」。

「本场比赛球员表现不错,随着球队伤员的逐渐回归,球队的战术打法会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那么我相信孙继海等球员伤愈归队的日子也会越来越近了。」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主教练王宝山给出了一个关于「复出」的信号。

这样的暗示不无道理,在比赛前一天晚上的踩场训练中,孙继海第一次穿上钉鞋,将双脚踩在了北京丰台体育中心的草皮上,尽管只进行了简单的恢复和拉伸训练,但这却是人和队迁至北京近半年来他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球场上。换下惯常的休闲装,孙继海开始重新熟悉自己的球员身份。

自今年三月右脚腓骨骨裂以来,孙继海缺席了球队新赛季的所有比赛,用他自己的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复出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更何况对于一名39岁「高龄」的老将而言, 下降的身体机能是他无法对抗的自然规律 ,被拖长的康复周期一再提醒着他,每一次不够谨慎的决定都可能让职业生涯被提前画上句号。

受伤后,位于海淀区的一家运动康复中心成了孙继海经常光顾的地方,通常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不想踢了 」,他坐在康复教室的地板上,看起来有点丧气,榨干了身体里最后一点能量,无力地半佝偻着腰,自我否认般地摇了摇渍满汗水的头,狼狈地发出了一声属于非典型性孙继海的感慨。

逐渐加量的康复训练让孙继海来说完成起来有些吃力,他不时咬着牙挤出几声挣扎,伴随着的还有渐缓的动作频率。作为大连著名体能训练专家孙宗亮的儿子,孙继海从小就在父亲的魔鬼训练下长大,花样百出的体能测试对他来说从来都是一碟小菜,年轻时凭着「跑不死」的韧劲儿更是让他得以在英超立足扬名。

如今,无助与无奈在不经意间流露,「 因为年龄大了,可能恢复的时间比较长,个人特别着急 ,康复师和体能师也是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帮助。」

孙继海一边劝着自己别急,一边又忍不住加快康复的步伐,旨在冲超的人和队2015年和他签下了一份「2+1」的合同,这份潜在的三年合约一直让他充满感激。「 其实作为球员来说,我已经是百岁老人的级别了 ,老板对我很好,给了我对于这个年龄来说很罕见的一份合同。」这份大合同,让他得以保留自己职业球员的身份,尽管如今开了公司,当了老板,偶尔客串解说嘉宾,但在退役之前球员身份的重要性始终被他摆在了第一的位置。

不管我做了哪些新的尝试,我的主业还是做一名球员 。」坐在办公室沙发上更有老板派头的孙继海反复提醒我,至少到目前为止,运营公司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我是一名球员,我不想在最后的合同期内被别人说表现很糟糕,不想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否则对不起我这么多年的付出,所以我一直在很努力的康复,希望尽早回到球队。」

孙继海没有食言,7月9日,当人和队在主场迎来第二次北京德时,他提前抵达丰体进行了系统的康复和简单的有球训练,要知道上午他才刚刚在康复中心完成了半天高强度的康复训练。

「唉,真是不容易。」 路过的工作人员看着咬牙坚持的孙继海也忍不住心疼 ,偌大的球场上只站着他和康复师两人,37度之下的高温他坚持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直到比赛开始前才离开场地。记者静静地杵在阴凉处偷懒,没到15分钟就被闷出了一身湿汗,只好偷偷溜回空调房,透过窗户盯着海叔「受虐」。

即使拖着满身疲惫,但面对一众好友的到来,孙继海还是开心得挤出了小眼睛旁的鱼尾纹。更令他开心的是,复出临近,三周左右即可上场比赛,一百多天的苦日子可算熬到了头。

每一次面对采访,退役都是一个难以避及的话题,不出意外,北京人和将是孙继海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支球队,履行完这最后一纸合同,就真正到了他该和球场说再见的时候。

纵然有万般不舍,岁月也没能拦住英雄的迟暮 ,在职业生涯所剩不多的比赛中,孙继海只想回归初心,简单纯粹的享受足球带给他的幸福时光。

(全文刊载于2016.8.16期《南都周刊》)



END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