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拟新增5条城际铁路!快来看有没有经过你家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一看一个Amazing!神仙级大展我先冲为敬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海外丨步行能拉动城市的繁荣?伦敦提出大胆设想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3-26 17:42

正文

在伦敦,借助步行化改造而激活所在片区的范例层出不穷。近期,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提出 “宜步行伦敦” (Walkable London)方案,希望把遍布内伦敦的步行区域连接起来,把伦敦打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宜步行城市。


内容来源:市政厅


01

由线到面,内伦敦全步行化方案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 应当以经济、美观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方式,在城市区域提供步行者优先空间,使之成为城中最具活力的吸引点。


近年来, 城市部分区段或部分时段步行化改造不断涌现 。比如,巴黎无车日是城市街道时段性步行化的实践;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街区”改造,则是通过对相邻若干街区的合并与封闭,把内部街道空间还归市民生活和步行场所的实践。


诸多城市步行化改造的实践,取得了直观而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得到公众普遍支持。然而, 当前城市步行化实践,或仅限于特定时段,或仅限于特定街道或局部片区,鲜有覆盖全城的步行化改造方案呈现 。因此, “宜步行伦敦”方案 的提出,或可为其他城市借鉴。

“宜步行伦敦”项目提出的内伦敦步行体系


“宜步行伦敦”作为一个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方案, 建议把现有的分散步行区连接,整合为覆盖内伦敦的步行网络 。项目网站有如下说明:“对于交通拥挤、污染、安全性等问题的消除,以及公共健康、经济收益和社会资本提升而言,仅就个别街道加以改造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为了让步行重新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须 让覆盖全城的步行网络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构成 。”


方案提出分三阶段实现目标,即

主要大道完全步行化;

次要道路完全步行化,借此把碎片化步行区串联;

最终实现内伦敦所有街区完全步行化;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提出的伦敦步行化方案,逐步转变为由步行道路连通的城市。


帕特里克·舒马赫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首席建筑师,出生于德国。 德国城市多拥有步行化的中心,而英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却呈碎片化。 他对“宜步行伦敦”方案的缘起解释如下:“我已在伦敦居住多年,切身体会到每况愈下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这促使我尽量多多步行。”他发现,竟然能够沿着运河从卡姆登(Camden)步行抵达帕丁顿(Paddington),而且步行横穿内伦敦相当快捷。这一意外之喜,成为他构建内伦敦(即传统的伦敦市中心地区)连续步行路网方案的灵感所在。此外, 既然伦敦自行车路网已经投入建设,步行化网络完全可随之提上日程 。他相信,步行化网络的营造,能够让伦敦市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02

“宜步行伦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提出“宜步行伦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实施之后效果如何?数据分析给出了一些答案。 “宜步行伦敦”方案的提出、拟定与评价,使用了 伦敦统计数据(Census 2011)、社交媒体数据、开放街道图(Open Street Maps)数据、NASA摄影测量数据以及喷气推进实验室地形图(JPL terrain) 等开放数据,并借助Habidatum软件工具完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得出以下结论。


1、步行会促进居民幸福感并拉动商业繁荣

伦敦市民每年平均交通等待耗时超过100小时,对应的经济成本为62亿英镑(人均1911英镑),而城市大气污染有超过90%的份额可归因于机动车排放。 从全球来看,对某条街道或片区进行步行化改造,商业活动平均增加30%。 机动车通勤降低了市民的社区互动,进而降低幸福感,而步行则会促进社区参与。 如果越来越多的伦敦市民能够在住家步行可达范围内工作,那么社区互动的机会也会增加,从而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根据以上数据,“宜步行伦敦”项目 借助Habidatum软件工具完成了区域步行化水平与人和商业活动相关性的数据分析、情景分析与可视化呈现 。对人和商业活动评测的四个指标为:社交媒体的点评数量;社交媒体呈现的快乐情绪;商业多样性;商业密度。

借助Habidatum软件工具完成了区域步行化水平与人和商业活动相关性数据分析、情景分析与可视化呈现。


2、大运量轨道交通发达,且全方位覆盖

就业与居住空间分离(“职住分离”),是诸多大都市的弊病,伦敦也未能幸免。 经由人口数据分析,表明伦敦中心城区职住分离明显,居住人口密度为每公顷139人,仅为就业人口密度的1/10。大部分居住在中心区外的通勤者,采用火车和地铁两种交通方式进入伦敦中心区,中心区内部居民能够步行上班,与地铁站相距较远区域的居民则选择公交巴士或自行车。

交通模式分析表明,进入伦敦中心区的大部分通勤者采用火车和地铁两种交通方式。


在通勤者步行时间分析中,发现伦敦中心城区95%的范围与最近的火车和地铁车站距离在15分钟步行范围之内。 这为伦敦中心城区的步行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发达和全方位覆盖。 在“宜步行伦敦”方案中,拟建步行网络,提供专用步行路径,让步行更加舒适快捷,鼓励通勤者步行,减轻公交换乘负担。

通勤者步行时间分析表明伦敦中心城区95%的范围与最近的车站距离在15分钟步行范围之内。


3、步行化改造可以优化交通分布

通过对机动车路网的整合分析,可以得出步行化改造各个阶段对交通的影响情况。然后,根据步行化改造的四种情景,进行路网模拟分析,可以发现步行化改造不会对该区域的交通产生明显不利,反而能使交通分布有所优化。

基于情景模拟,表明步行化改造的四种可能情景,不会对分析区域的交通产生显著不利,反而使交通分布有所优化。


“宜步行伦敦”项目网站上,呈现了重要地点的改造效果图,其中,最受瞩目的街道包括上街(Upper Street)、牛津街(Oxford Street)和摄政街(Regent Street)。但在该项目中, 步行化改造的重点在于路权的转变,而不是空间本身的改造


而步行化改造绝非仅仅关乎步行, 而是 拉动城区繁荣的触媒,还将对局部乃至全城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数据分析中,对步行化和社会-经济趋势之间的相互关联开展了初步研究,比如在伦敦中心城区范围内分析了以下三组因素:幸福感与人的活动,商业密度与多样性,以及每个调查数据区域(LSOA)内步行街道占比。但这些都只是初步分析,步行化改造会带来怎样的社会经济影响?能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些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牛津广场步行化改造效果示意(左图),优斯顿下穿道周边区域步行化改造效果示意(右图)


03

别出心裁的住房供应策略

“宜步行伦敦”方案出人意料之处,在于把内伦敦增量化住房供应策略作为一个重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