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当今时代,家长们最突出的问题是焦虑,这些焦虑多半由不安全感不确定感导致——害怕孩子落后,害怕孩子不成功,害怕孩子失去竞争优势,害怕孩子跌出自己的阶层。
孩子们和家长埋首于这样的算计:
上什么样的补习班才能保持名次,上什么样的学校才能考进名牌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不至于一毕业就失业,去国外留学的银子卖掉一个房子够不够……一时间,孩子从三岁长到十八岁的过程,是梦想、理想主义被一寸寸毁灭的过程,是家长的焦虑一节一节被摊平和证实的历程。
但就像人们总结的那样:
无论多么勤奋的战术,都无法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那些疲于奔命的家长和孩子,没有时间去思考孩子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导致了家长更加焦虑,而孩子更加茫然。
在这个时候,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们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站在生命的高处,仰望一下星空,畅想一番宇宙,谈一谈哲学话题,读一读历史书。
那些担心孩子会跌出自己的阶层的家长,不妨看看历史上兴旺的家族是如何传承的,也不妨用历朝历代的真实事件来验证一下“富不过三代”这句俗语是否正确。
那些以为上不了名校就断送了孩子前程,毁了孩子一生的家长,你会发现上下五千年,所谓最古老的名校历史也不过数百年,没有读过名校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
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显然不在名校,而是其他。
至于是什么,你大可以在历史书里面得到结论。
历史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坐标。当我们熟读历史之后,你会发现人类发展的所有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自然找到了成功的秘密。
在历史之中,散落着各种各样的钥匙,有的钥匙是打开伟大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财富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艺术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文学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幸福之门的……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众多的钥匙之中,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那把,如此而已。
历史偏向实证主义,也就是说,任何历史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孩子想要进一步了解,就需要搜集相关知识点、主动思考。
这个过程也就是:
读到历史书的一个知识点——搜集相关知识——经过整理形成每个知识的逻辑——思考每一个知识相互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
当下碎片化信息带来的弊端之一就是碎片化思考,导致现在的人容易毛毛躁躁,孩子也一样。但在思维方式还没定型之前,可以通过多读历史书来强化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读历史,能让我们在看任何一个事件或人物时,学会把它放到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思考,并联系它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
大到与人交谈,小至写作,有读过史的底蕴,孩子能更加逻辑性。
其实,读历史就是读人,熟悉人性,往往看人、看事也会准一些。所以,多读史书,孩子将来进入社会,为人处世,乃至心态等都会成熟而理智。
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孩子在读史的过程中,无形学到的。
—— ——
今天推荐两套历史书,一套《少年读史记》,一套《漫画上下五千年》。
《史记》是文学的巨作,更是史学的大成。所以在孩子
6到16岁,从小学到高中,
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文史科目,成为他们文化教育最离不开的土壤。
很多老师说,学生越早接触《史记》,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
少年读《史记》,
对版本还是要有讲究的。
不少家长问:我们买了注音的、注释的、白话文翻译的,为啥孩子还是看不懂?
这个问题,北师大的现当代文学博士
张嘉骅
也曾多次问自己。
他小时候就爱看历史书,也因此与文学、史学结缘,长大后一路从台湾大学中文系考到中正大学的中文硕士,最后进京深造。
他坦言,自己10岁就翻老爸书架上的《史记》,且很快就迷上书里精彩的故事。可读久了以后就觉得吃力了,原因之一是自己对文言文的陌生。
但更主要的障碍是
原著内容太过庞杂
,而且又是纪传体,作者司马迁会把一个完整的事件
分散在众多不同人物的传记中叙述
。
像单要了解“齐桓公称霸”这一段历史,就必须看《周本纪》《齐太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晏列传》《曹沫传》。这样不但花时间,孩子也很难在交织的历史碎片中理清脉络。
刚研究完儿童文学专业的张嘉骅,就决心针对《史记》原著的不足,把它改写成一部让孩子看得高兴、看得明白的《少年读史记》。
用孩子的语言,以简单清晰的线索,讲完整而有趣的故事
,因此特地向您推荐。
这部书首先把《史记》的体例化繁为简,让孩子一看就懂。
《少年读史记》分成了
《帝王之路》《霸主的崛起》《辩士纵横天下》《绝世英才的风范》《汉帝国风云录》5册
。
这样划分显得异常清晰,使孩子从简单的视觉切入,读懂大学问。
另外,这套书共收录《史记》里60位最重要的人物
,张嘉骅费了很大的功夫,
把原书不同篇目里同一个人的事全汇聚起来,
编成60则情节完整、条理明晰的短篇故事。
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书中从他被公子纠暗算一直讲到重用管仲、称霸中原,把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更分成不同阶段逐一讲述:
从西周到东周
交代春秋列国争霸的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
齐桓公的兴起
介绍齐桓公与公子纠的夺位斗争,公子纠派管仲暗算齐桓公未遂。
重用管仲
讲了齐桓公不计前嫌,破格启用管仲为相。
攻蔡与伐楚
齐国在管仲治理下愈发强大,不断攻伐他国,率先称霸。
……
你会发现,每个故事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个标题。不仅方便孩子阅读理解,更使孩子潜移默化中
掌握对文本分段、概括大意的能力
。
而在白话文故事后面,张嘉骅
特别安排了一小段《史记》里的原文,篇幅适中,并配有注释
。
这是培养孩子文言文语感的好机会。
在末尾,还有“成语收藏夹”。
要知道《史记》本身就是一本成语大词典。
通过看《少年读史记》来学习,成语就不再是黑板上冰冷的四个大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千古传奇。
先是白话故事,再到原著原文;先总结文章关键大意,再提炼成语典故。
这种由浅及深、从通读到精读的体例安排,既是《少年读史记》最大的特色,
也是基于张嘉骅从小良好的读书方式而设计
。
所以读过这套书的孩子,绝不仅是感受历史魅力这么简单,更是无形中领悟了一套
高效的阅读学习技巧:
先通读文章,分段归纳大意,最后提炼中心、摘抄好词好句……
正是张嘉骅的这番用心,《少年读史记》一发行便满载殊荣,
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冰心儿童图书奖、2015桂冠童书奖等多项大奖。
正所谓“读《史记》,成大器。”
点击购买《少年读史记》
当当有促销
另一套,《漫画上下五千年》也非常值得推荐给各位:
推荐理由一:全面
这套书一共17册,从上古至鸦片战争后,历史上每个重要朝代都展开讲述。
比如,完成大一统的秦朝,承上启下的帝国隋朝,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因时间不长,所以往往介绍不够多。在这套书,则得到更多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