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China丨Holiday splurge ... ·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2名直辖市区委书记被查! ·  2 天前  
求是网  ·  习近平:要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点赞黄大年:做这样的出彩中国人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23 17:23

正文

做这样的出彩中国人


李洪兴


“习惯了每次走过文化广场,都会抬头望向地质宫五楼那个窗口,通常灯一直会亮到后半夜。可是从现在起,我再也看不到那灯光了。”谈及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很多人至今难掩悲痛与失落。“国之大匠”“中国脊梁”“学术界的典范”……虽然办公室不再有他的光亮,但在人们心中,黄大年早已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被誉为“拼命黄郎”,回国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艰苦打拼,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有国外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黄大年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只争朝夕,在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兢兢业业,以百折不回、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起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丰碑


在科学研究的词典里,没有捷径可言。孜孜以求、忘我钻研、刻苦攻关,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应有境界。李四光在写学术论文时,曾因太投入而忘记回家。妻子派女儿去叫他,结果他正在凝神思考,偶尔抬头看到桌旁有个小女孩,继而又低头忙于写作:“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天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着急啦!”当对方叫出爸爸时,李四光才猛然发现是自己的女儿。“不疯魔,不成活”。甘于寂寞、奋力沉潜、认真敬业,才能以创新之姿攀登科研事业的座座高峰


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收获。从邓稼先慨叹“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到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要先走一步”;从吴文俊宣示“外国人做的我不做,外国人没想到做的我才要去做”,到袁隆平承诺“给我点时间,我让你地里多长座米山”,一代代科学家埋头苦干、永不言弃、誓争第一,在科学的田地里用心深耕,收获着累累硕果。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那种耐性和韧性,那种不服输、追求极致的精神品质,也感召着后来者砥砺前行,竭力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无私付出


喧嚣的时代呼唤内心的宁静。今天,有的科研工作者坐不住冷板凳,有的人一切只围着项目经费转,更有甚者,不惜为了名利舞弊作假,令科学精神蒙尘。人们之所以视黄大年为“大写的人,纯粹的人”,之所以称“布鞋院士”李小文为“扫地僧”,之所以把一生献给祖国科研的清华大学“高龄学子”当作“出彩中国人”,不正是因为他们抵达了求真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吗?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甘于寂寞、甘于奉献,为科学开拓、为真理献身、为梦想拼搏,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担当


哲人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像黄大年那样,以敬业精神书写生命华章,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高度,我们何愁人生不能抵达心中的远方



“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


李浩燃


听闻国家召唤,毅然放弃在英伦的优越生活,以最短时间辞去重要职务、办好回国手续,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首位“千人计划”专家;连轴转忙到病倒,苏醒后第一件事竟是抱紧怀中的笔记本电脑,叮嘱“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生前的感人事迹,在舆论场激起阵阵涟漪



“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宛若一部有血有肉且酣畅淋漓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爱国之情”“他是一名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为推动祖国尖端领域的发展全心全意、殚精竭虑”“惟愿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像黄老师一样的科学家”……人们为黄大年的淳朴情怀深深感动,更为祖国拥有如此优秀的海归人才而倍感骄傲。黄大年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祖国情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为所有爱国者点亮了一盏心灯


最是情怀动人心。在科技创新的疆场,科学家因学术成就而声名远播,更因炽热的爱国情怀而赢得敬仰。今天人们犹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钱学森一心想从海外回归,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发挥光和热。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他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宣告:“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这种赤子情怀,映照着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的深切眷恋,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成为无数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标杆


爱国情,报国志,铸就埋头苦干、甘洒热血的精气神。回溯历史,一批又一批海归科学家“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将热忱洒满大地;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以奉献书写青春。今天,从C919大型客机首航的场站到国产航母舾装的平台,从光量子计算机运行的实验室到深海可燃冰试采的工作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条条战线上,无处不活跃着科技创新的身影,无处不刻印着科技工作者的辛劳


环顾寰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在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路途上,依然充满着难以穷尽的不确定。与此同时,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一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早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判断,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了。对肩负着特殊职责使命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舒展爱国之情,激扬报国之志,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热情拥抱科技创新的春天,正是建功立业之机,亦是国家和民族之幸。



“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黄大年要交给祖国的,不只是他用心血和才华凝成的研究成果,更是他矢志报国的一腔热血。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叮嘱,也正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