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史诗级的天才奇书,也是一部流毒后世的万恶之源,其影响之深远难以衡量,甚至连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受其影响而对犹太阴谋论深信不疑,同时却对书本身一无所知。
犹太人的民族实力虽然并不能说明他们真的密谋统治世界,却足以为书中阴谋论的散播提供完美的土壤:人们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疑惑地放眼望去,发现社会金字塔的上层确实坐满了犹太人。
该书的穿透力是摧枯拉朽的。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坊间巷里流传和你所知的关于犹
太人的各种神神叨叨的说法,其理论的发源方向,都不约而同地指向这本书。
一言以蔽之,它是犹太阴谋论的圣经。
闲篇一则
冬天毛在大学刚到美国时的两位室友,一个是德裔,一个是犹太裔。
德裔室友瘦瘦高高,面容古板,留着个小平头,看着一股愤青感油然而生,但除了有时候在内屋弹吉他并用苍凉的公鸭嗓子演唱以外,从没搞出过什么名堂来,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室友。
而犹太裔室友是个胖子,一头深褐色的自然卷,长着一张标准的呆子脸,让人想起哈利·波特系列里的纳威·隆巴顿,日子也过得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从他的铺位开始,
包括内裤在内的各种个人物品
向外呈由高到低的辐射状堆积排布;简单来讲,是一个天然垃圾堆。
最近,冬天毛对犹太人阴谋论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并在调查之余想起了这些往事。诚实地讲,犹太裔室友让冬天毛对犹太人有了比较差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但和“奸诈狡猾贪婪”的传统模板完全相反,只是一个被惯坏了的熊孩子。当然,提这件事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声明冬天毛没有为犹太人说好话的动机;汪松和芳达都知道,当年我给那位室友起了什么外号。
闲篇聊完说正题。
反犹圣经
开门见山地说,近一个多世纪的犹太阴谋论,包括如今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广为流传的版本,其终极源头,都是20世纪初一个俄国人杜撰的一本政治纲要。
首先,我们得稍微了解一下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生活着一大批犹太移民,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消除保守派政府对移民的压迫而选择了加入共产运动,势力极为壮大,以至于当时很多著名的共产领袖都有犹太血统;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是列宁。
再扯句闲篇,刘少奇也一度被西方学者怀疑具有犹太血统,有兴趣的读者姥爷可以自行查阅一下相关记录。
在这样一种喧宾夺主的历史背景下,出于本土俄国人对犹太人的排斥心理,再加上政治派系斗争的需要,最终产生了
《
锡安长老会纪要》
(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 Протоколы сионских мудрецов)。
《纪要》首次出版于1903年,作者是一位姓名不详的俄国人,原始语言为俄语。书中,这位作者借某种犹太领袖的口吻,阐述了犹太人通过控制媒体和经济等手段征服世界的阴谋。
当然,如果一个人要仔细思考这本书真的属实的可能性的话,那么且不说可疑的视角本身,哪门子“犹太长老”会把这种玩意笔录成书,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冬天毛获得的英文版《纪要》,其正文部分洋洋洒洒写了80页有余,让人怀疑犹太人们是有多话痨,生怕自己的惊天阴谋烂在泡菜坛子里。
《纪要》更奇葩的一点在于,书中内容后来被证实大量抄袭了19世纪法国作家
毛里斯·若利(Maurice Joly)的讽刺小说《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在地狱的对话》,以及德国作家
赫尔曼·古德切(Hermann Goedsche)的反犹小说《比亚里茨》,而
古德切的小说本身又抄袭了
若利的小说,而
若利的小说又涉嫌部分抄袭了另一位更早年的法国作家
欧仁·苏(Eugène Sue)的小说——《纪要》的抄袭可能恰恰含有对该抄袭链的一种恶搞含义。
而尤为有趣的一点在于,
若利的小说《地狱对话》,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本身对政治问题的探讨是很深入的,这就大大加强了
抄袭了它的
《纪要》的说服力,甚至导致一些不具有反犹倾向的读者对《纪要》也产生了疑问:总感觉,这本书也不全是胡诌?
读者姥爷们可以看看目录,随意感受一下全书的煞有介事感:
随便抽选一段书里的话:
What is
the part played by the press today? It serves to excite and
inflame those passions which are needed for our purpose or else
it serves selfish ends of parties. It is often vapid, unjust,
mendaciou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public have not the slightest
idea what ends the press really serves.
“如今新闻媒体扮演了什么角色?它要么用来在公众当中激发我们达成目的所需的那种热情,要么服务于党派的自私目的;新闻常常索然无味、有所偏倚、谎话连篇,而大部分公众对它们所服务的对象一无所知。”
有没有感觉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这也正是《纪要》的成功之处:那位不知名的作者除了有选择的抄袭以外,显然也对这本杜撰之作倾注了创作心血,明为污蔑犹太人,实为对人类社会黑暗面的愤世嫉俗但颇有见地的批判。
《纪要》某种意义上是讽刺虚构文学的天才之作,甚至还很大程度上预言了此后百年内的各种社会矛盾点
,而这最终使得人们进一步对书中内容的深信不疑。
面世后十几年,
《纪要》
都只在俄国国内流传,但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俄国贵族开始集体出逃,同时也非常不巧地把这本奇书带到了西方社会。这个历史偶然的最终结果,就是《纪要》成为了此后一个世纪里全世界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恐惧的圣经——时至今日,任何人所知的任何关于犹太人的阴谋之说,基本上都发源于此。
燎原之火
《纪要》的散播是极为迅速和富有戏剧性的。流传到西方世界后没几年,它就在两个大国分别赢得了一位忠实拥趸:一个美国人,名字叫
亨利·福特;一个德国人,名字叫
阿道夫·希特勒。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除了是一位极其成功的汽车工程师和企业家以外,也是一位坚定的反犹活动家。他出资印刷了50万份纪要,并让旗下的报纸发表文章宣传此书。
福特是典型的被《纪要》的思想价值征服的人士之一,他
本人在1921年如此置论:
"The only statement I care to make about the Protocols is that they fit in with what is going on. They are 16 years old, and they have fitted the world situation up to this time."
“关于《纪要》,我只想说一件事:它符合现状。书出版已经16年了,到目前为止,它对世界形势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就这样,福特成为了《纪要》和犹太阴谋论得以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始作俑者,至今也是受到美国的反犹团体推崇的一位重要人物。
而同一年,在大西洋另外一边的欧洲,刚刚进入政坛不久,事业蒸蒸日上的阿道夫·希特勒也开始在他的演说中宣传《纪要》。
与在业余的政治活动中对《纪要》产生了真挚信仰的企业家福特相比,作为民粹政客的希特勒则多半是深切地意识到了这本书的政治价值:在绝大部分单纯的头脑面前,《纪要》乃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屠龙刀,这也是它的阐述的阴谋至今有人深信不疑的原因。
在《我的奋斗》中谈及《纪要》,希特勒写道:
Es ist ganz gleich, aus wessen Judenkopf diese Enthüllungen stammen, maßgebend aber ist, daß sie mit geradezu grauenerregender Sicherheit das Wesen und die Tätigkeit des Judenvolkes aufdecken und in ihnen inneren Zusammenhägen sowie dan letzten Schlußzielen darlegen.
“是哪些犹太头脑做出了这些揭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以真正可怖的确切性揭露了犹太民族的天性和所作所为,并解读了他们的内在底蕴以及终极目的。”
在成为人们所熟知的那位帝国元首后,希特勒将《纪要》列入了学校教科书,并最终用一场成功的民粹运动将日耳曼人带向了狂热之路。
自不用说,《纪要》的阴谋论在其他国家也各自取得了成功,就连与犹太民族相对较为无缘的亚洲也未能幸免。甚至有一种理论认为,在《纪要》出版后两年的1905年,
日军在
日俄战争时从俄国贵族手中缴获了该书
,并且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俄国国内政治斗争的产物
,而对其中的内容深信不疑(用这种方式获得的情报,冬天毛也会相信的),并间接导致日本人在二战时部分出于对犹太人的敬畏心理,拒绝配合纳粹对其进行屠杀。
当然,这个故事本身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反过来也可以说是一个阴谋论了。不过,有一点确实可知,那就是
因为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在这方面的信息更新相对跟不上时代,导致在大部分欧美人都已经不吃这一套的今天,相信犹太人是终极幕后黑手的亚洲人仍然比比皆是
,其中甚至不乏高学历人士,其流毒之广令人咋舌。
或许《纪要》的最老辣之处,就在于它在第12纪要中涉及了“控制新闻媒体”一说。这使得日后的很多狂信者都拒绝相信媒体对其作出的揭发和批驳,在他们心目中,每家主流媒体、每所大学的背后都坐着一个犹太老板;人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成了实质上的不可知论者,自然已经没什么道理可讲。
小波先生曾说,无理可讲比尸横遍野更糟,而且只要到了无理可讲的地步,肯定也要尸横遍野。
这也恰是20世纪犹太人命运的写照。
招人恨的
犹太人
犹太人有着受迫害的悠久历史。早在《纪要》阴谋论诞生前两千多年的古埃及,犹太人就已经四处招人恨了;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堂也开始热衷于迫害犹太人,20世纪30年代远不是日耳曼人第一次屠杀犹太人。
至少从中世纪开始,宗教因素在迫害行动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主导地位,冬天毛猜想这跟“天选之民”们自身的某些意识形态很有关系。要知道,能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边同时杠上,绝非寻常人的所为;但我到底对宗教缺乏了解,所以就不多嘴了。
除此之外,犹太人可怕的经济头脑也是妄想和迫害的终极根源之一:缔造了现代金融体系(其无后乎)的民族令人生畏,贪婪狡诈的传统形象恐怕也确有一定根据。当然,犹太人的这一特质最终触发了人类社会最丑恶的集体心理之一:仇富。
仇富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而且对富人的迫害和清算是有庞大经济效益的:打土豪,分田地,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另外还有一个历史的巧合:“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口号的产生和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历史上前后只差了几年。
总而言之,迫害犹太人是一件一石三鸟的买卖:既满足了人们排外、仇富的心理,又迎合了宗教意识形态上的排他性,同时还能掠夺大量的财富,岂不美哉?
犹太民族的智力水平是惊人的,这一点无可辩驳,且做出这个结论并不需要你实际认识什么犹太人。时至今日,全世界犹太人的总数量也不过1500万左右,但他们当中
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金融家的数量却
多到极其不成比例的地步。这种民族特质使得犹太人总是能够在所处的社会上占得先机,取得强大的影响力。
《纪要》恰恰利用了这一现象,编出了“犹太人操纵世界”这种看起来简直真得不能再真的理论,因为
犹太人的民族实力虽然并不能说明他们真的密谋统治世界,却足以为阴谋论的散播提供完美的土壤:人们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疑惑地放眼望去,发现社会金字塔的顶端确实坐满了犹太人。
要知道,阴谋论和伪科学很像,其最主要特点就在于能够解释表面现象,至于理论本身错得有多一塌糊涂,信者们并不会在乎。当然,如果有读者姥爷最终还是决定相信《纪要》里的阴谋论的话,那么冬天毛推荐密切关注一位人物,此人
富可敌国
,正在带头攻占美国的娱乐传媒行业,
最
有可能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犹太长老,谋图控制舆论文化、颠覆西方社会的秩序,此人名叫——
王健林。
顺带一提,那个老生常谈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经历了家族企业的中落,现在是欧洲的一个中小企业集团,有兴趣的读者姥爷可以百度“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现状如何”,我想知乎上的金融从业者们应该不是犹太人雇来的水军。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隆十年前曾经在罗斯柴尔德银行工作,该经历被挖出来后又引发了新的一轮阴谋论,着实令人无语。
再多插一段,即便在今日的美国,犹太人也是政治左右两派共同憎恶的对象。即便表面上反对种族主义的自由主义左派,因其社会主义化的政治纲领和对华尔街及传统资本主义的憎恶,也对犹太人没有好感,去年在民主党党内选举败于希拉里的
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的左派民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犹太人身份的妨碍。年初冬天毛和研究生项目里的老太太出来吃饭,聊到去年的大选,冬天毛分析说,桑德斯的竞选运动照顾了各方的口味,如果不是希拉里在党内碍事,他可能已经是美国总统了。而老太太则说:我觉得人们终归接受不了伯尼,他可是个犹太人啊。
归根结底,犹太人这个民族聪慧过人,而且相较于其他民族更为贪婪狡黠,深谙资本社会弱肉强食的法则,这点确实不假;毕竟阴谋论想要成功,谎言中必须混杂一些真相。
而回头看去,犹太人们
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就,并
对20世纪至今
美国
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色列更是美国的重要盟国,这本身是一种客观的认识。然而,要相信有一帮胡子垂到胸口的阴险中老年人缩在小黑屋里开会策划下一次金融危机,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层级的问题了(如果以上形容特指如今的华尔街的话,冬天毛倒不排除这一可能性)。
最后,在冬天毛心里还藏着另一个有些悲哀的想法:或许在一切的尽头,由“犹太人”这个符号所象征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当中最聪慧、最有能力的那些人,而犹太人颠沛流离、灾祸不断的命运,或许恰恰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自身当中这些优秀个体态度的缩影。
全文到此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纽约时报:中国富人的海外求医之路(译文)
NPR:一个政治分裂的美国乡村小镇上的生活(译文)
商业内幕网站:资深国防智囊:美国即将对朝鲜发动袭击(译文)
欢迎读者姥爷订阅冬天毛的一己之见:
声明
冬天毛的一己之见是一个非盈利性微信公众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务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