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口碑爆棚,影响力出圈,成为了科技领域新的产业催化剂。
春节后市场躁动行情有望开启,重点关注春节期间产业催化的科技领域,市值风格更偏中小板块。
配置上重点关注:
(1)TMT内部的高低切,历史区间上涨概率和涨幅居前、今年跌幅较大的计算机/传媒,以及
有望受益于Deepseek产业催化的AI端侧及应用领域
。(2)前期下跌、两会前后有产业催化剂的主题性机会:文化出海,银发链,生育链。
春节前后,围绕科技产业主要有两个市场热议话题:
第一,节前披露的基金24年四季报显示,电子再度成为公募基金单季增持第一的行业,配置比例刷新历史新高;
第二,国内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其在能力、成本、开放性等方面备受瞩目,也为后续AI产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无限可能。
后续对于科技风格和TMT板块的判断,可以分为短期和中期两个维度来看待:
短期而言,节后的科技板块表现,可能会出现科技股或TMT内部的高低切换。一方面,Deepseek的科技成果给AI垂直向下的端侧和应用带来更大想象力,
参考13-15年智能手机到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路径,从硬件→基础设施→终端→应用,国内在通用技术赋能的应用创新领域有着丰富的发展经验(互联网+),这将给整个科技及TMT产业链带来深远影响(AI+),其中偏上游的硬件算力短期逻辑或受到挑战,而端侧和应用的创新将迎来广谱空间。
另一方面,基金四季报显示出TMT内部持仓分化,其中硬件相关的AI芯片/SOC等配置比例迭创新高,机器人/光模块/消费电子也处于较高水平,
22年以来公募单季增持第一的行业,在下个季度的市场表现排名往往处于中下游;而软件及应用领域的计算机/传媒等配置处于历史极低位置,如果低持仓板块遇到产业催化剂,带来的股价弹性往往更大。
综合Deepseek引发的产业思考,以及基金季报的筹码结构,我们认为TMT板块将出现内部“高低切”
——之前跌幅较大、端侧及应用相关、机构持仓轻的行业更受益,如计算机/传媒;而之前涨幅高、机构持仓拥挤、短期逻辑受影响的算力及硬件环节或出现股价波动,不过,考虑到这种筹码扰动多集中在一个季度,也可以利用波动布局其中真正能出订单、有业绩支撑的公司。
中期而言,要关注科技成长风格从主题驱动转为基本面驱动、进入趋势性占优的可能性。
在过去2年中国AI产业发展中,A股能够“出业绩”的公司数量占比,与13-15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19-21年的新能源产业相比,仍然大幅不足。
展望中期维度,业绩增速差是决定风格相对趋势的核心因素,DeepSeek横空出世会给后续的AI产业带来较强的支撑,有望再度带动科技成长风格业绩增速差走阔。
DeepSeek的示范效应主要预示着①开源,②低成本。这预示着,硬件端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有望加速终端渗透,大模型应用落地也在提速。未来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从主题炒作、逐步进入真正“出业绩”的阶段。中期来看,科技成长风格有望重新迎来业绩的趋势性占优。
DeepSeek的低成本训练+强化学习模式对大规模投入进行预训练的海外AI发展模式产生冲击,
从1月28日到1月31日,美股市场AI产业链公司的表现来看,硬件端公司的跌幅较大,但是应用端(包括大模型和云计算)多数表现较不错。
DeepSeek对算力需求的影响在短期存在争议。但确定性较高的是:DeepSeek推动的“开源”+“低价”+“蒸馏”的模式,将推动AI应用加速发展,并推动推理测需求提升。
第一,DeepSeek“开源”的模式天然有助于推动AI生态完善和AI应用落地。第二,通过低成本,DeepSeek实现了低定价。在性能不分伯仲的情况下,其API价格显著低于GPT-o1。第三,DeepSeek-R1允许用户通过蒸馏技术借助 R1 训练其他模型,有助于推动垂直化小模型发展,进而促进AI应用落地。
虽然对于国内开源Deepseek引发的产业前景,短期还存在一些争议和讨论。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国产大模型正在以更低的训练成本,实现或接近海外先进闭源模型的综合能力,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