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傻瓜扯扯淡
以史为鉴,多读少想。——一只金融狗的自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傻瓜扯扯淡

闲聊老司机

傻瓜扯扯淡  · 公众号  ·  · 2018-06-17 13: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活动。学校教育的路径和框架相对确定,只要认真听课认真习题,成绩大多不差。毕业之后学习的挑战才开始,工作和生活都没有确定性的路径指引,学什么比怎么学更为重要。除了自己摸索,向老司机请教是重要途径。误入贵圈,幸得一些老司机指点,聊聊他们的特点。


华尔街有老的交易员,有胆大的交易员,华尔街没有又老又胆大的交易员


谨慎和果断


几乎所有的老司机都谨慎,风险控制永远在第一位。做基本面的强调业绩和估值匹配,做技术面的快进快出不追高。


入行时第一次去某家路演,老司机指着K线问我看到了什么,本人语塞,老司机严肃地说,你们看到的是量价,我看到的过去二十年每个点位倒下的兄弟们的尸体。如此教诲至今印象深刻。2014年底蓝筹大行情,几只大型券商股一飞冲天短短两个月数倍涨幅伴随巨额成交量。和一家时常出现在龙虎榜的机构交流,佩服他们的操作能力,结果人家淡淡一笑,你真以为我们从头拿到尾吗?我们哄抬情绪,第二天高开离场,然后择机再入场,从头拿到尾如果遇到跌停怎么办?第二天再低开怎么办?情绪主导的市场拿着不动的那是大妈。


基本面选手如东方资管,我详细复盘过东方红主力产品,与其说是价值发现者,倒不如说是估值修复者。永远持有好公司但是大比例调整仓位,研究好公司显著减少工作量,因为价值总是在那里,算清楚业绩在一个显著低估的范围下限买入然后在一个合理估值的范围上限卖出。苛刻的业绩估值比几乎是唯一要求。


技术面选手经常问一句话你们最后卖给谁。一位有经验的前辈说如果没有基本面,即使在牛市,坐庄的盘手也解决不了出货的问题。除非基本面发生超预期变化,否则脱离了估值范围必须离场,卖出的问题永远是大问题。不留一些空间给韭菜,韭菜为什么要来接盘?没有人能够精确地卖在最高点。想想李超人说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倒不是因为资金规模太大进出不便,而是对市场的基本敬畏。


谨慎的老司机们出手却极其果断。收益=卖出价-买入价,既贪婪不肯卖又恐惧不敢买何来收益呢。果断的前提是长期磨练和观察,进入射程以内便迅速出击,比如老巴说一生就给十次买入机会,如果机会来了还不动手,这辈子基本就是蹲着或者被收割。果断的指标是仓位,如芒格眼中天上下金子应该用桶接住。本人观察下来人类投资最大的挑战是仓位,每天都有涨停品种,每天都有人吹牛各种机会,但是净值不撒谎。买一点洒水和错过是一回事,买多了连生理问题都来了。相比于收益率,仓位才是绝对收益的来源(非相对收益),所以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安全边际才如此重要,有了安全边际,重仓之后才能安心入睡。塔勒布用反脆弱性的杠铃式防御模型解决这个问题,重仓于稳健品种,轻仓于弹性品种。


果断依赖于判断,重仓依赖于信心,这些都依赖于能力圈。


执着和灵活


能力圈是一套判断的框架,每个人能力圈不同,好比从不同的窗口看屋里的设施,不同角度却殊途同归。果断出击和重仓持有必须自信,自信的来源不是修仙论道而是能力圈的有效性。建设能力圈需要执着的努力,坚守能力圈需要执着的等待。


我不太认同扩大能力圈,移植能力圈似乎更为合适。不断地认识事物统一于能力圈是一种执着的表现,比如一套框架A适用于周期性行业,优化之后应用于消费行业甚至成长行业。去年下半年认识了几个商品人士,他们在2015年H2便重仓钴锂,逻辑是当时产品价格跌到天齐华友的成本线,2017H2逐步卖出因为盐湖这种落后产能都开始赚钱。这是产能周期框架可以完美移植的例子,新能源车是周期行业还是成长行业有那么重要吗?最早提示我现金成本意义的前辈是一位国内外都涉猎的洋人老司机。


有本书《异类:一万小时定律》分析学习行为的积累效应,一万小时反复磨练一种方法最终取得成功。詹姆斯和C罗依赖于科学的方法执着坚持,战胜自然规律,运动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反而在提高。巴菲特说自己的能力圈把握不了科技股,之后买IBM巨亏,现在买苹果大赚,世人都认为老巴扩展能力圈,仔细观察其实老巴将以前的投资思路移植于IBM和苹果,IBM首战失利,优化框架之后再战苹果成功,这是一个执着的过程。2016年以来本人经常请教的一位老司机预判全球经济复苏,框架不同于主流观点,时至今日依然观点不变。过去很多年他也是执着于简单有效的DCF模型,一个主逻辑持续数年指引交易。


一个有趣的感受:入行的时候觉得大部分人说的都有道理,逐渐发现入行三年的同行的观点无法解释市场新变化,然后是入行五年的人不行,之后是十年,见过今天的市场轮动大风车似乎是十五年前入行的老司机。没有经历过难以理解异常值,所以灵活也重要。


我问过几位前辈,如果错了该怎么办?他们的回答很简单,错了就认怂。如果你的框架和观点持续被市场打脸,大概率是你错了而不是市场错了。比如2011年之后大家就觉得房地产崩盘,政策打压有增无减,结果龙头反而越来越强。比如这几年大家总是担心债务崩盘,结果企业ROE反而越来越好。老司机道出秘密,看三步走一步。凯恩斯说we all die in long run,你总不能因为人终有一死,晚饭就绝食吧。


投研是痛并快乐着,如果长期难受应当认错并反省,这也是执着于能力圈的表现。


逆向和人性


霍华德马克斯认为正确的少数派才能获得长期复利。两个前提:1)敢于挑战一致预期;2)一定要正确。几乎所有的老司机都习惯于逆向选择,本人有时候参与饭局和聚会,一堆人之中总有一两个新奇的观点,基本都来自于从业更久的老司机。他们大部分时候沉默,遇人遇事谦虚温和。想想也有道理,穿越牛熊经历沉浮,一切早已是岁月静好,年华无殇。


敢于挑战一致预期不难,谁都能指指点点拿着白菜钱操着总理的心,关键在于正确。混入二级圈的是best of best,非富即贵或者成绩好。周围人都是一致观点的时候,独立的个体何来眼光和勇气质疑众人,从逻辑来看基本不可能。逆向的玩法颇有意思,既然一致预期没有错误,漏洞可能在于程度而非方向,所谓“和而不群”。市场对于当前的理解肯定是对的,但是过分看多和过分看空留出了软肋。从业越久遇到现象越极端,处理起来越从容,请教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老投总关于新人和老人最大的区别在何出,答曰在市场极端波动下的情绪管理,见过了自然习惯,庖丁解牛“唯熟手尔”。一致预期低估和高估给出的空间就是无风险套利的来源,这是估值修复的逻辑起点。比如2017年年中油价跌到50多USD,一致看空到30USD,有人认为摩拜自行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永久性打击原油需求,两桶油完了。结果今年摩拜被卖了,两桶油利润新高。然后当下页岩油第二波供给跃跃欲试,市场又一致看多到100USD。


逆向反人性,观察老司机们的细节处理却顺乎人性,这是“道”和“术”的区别。比如当年威震江湖的总舵主说自己是长期投资而非长期持有,在看好的品种上反复买卖。比如这两年价投大佬们风头正劲,前几年不在风口的时候仓位波动一样剧烈,伊利股份从持仓第一大品种到第十大品种只用了两个月。比如一个板块启动的时候,新人们为了谁是龙头吵得不可开交,做基本面的老司机根据每个季度季报灵活调整个股而行业仓位不变,做技术的老司机看量价和情绪跟随领涨品种,应对而非预测是买方的应有之义。想想老巴和芒格为何一把年纪依然健康快乐,同样状态在得道高僧身上类似体现,也许投研和修行都是通往同一目标的不同能力圈,很多行为已经固化为本能。


老司机们永远告诉你买入好公司,细节拆解却是另一番复杂和变化的景象,非长期体会反省不能习得。看山是山和看山还是山表象类似,实则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通过者寥寥无几。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要么五分钟就能理解,要么永远不懂。芒格说投资不易,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