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
你怎么看法国人的中国学风潮?
法国国务秘书亨利
·伯丁推崇中国技术,热爱中国文化,生前收集了大量中国主题的图文资料,其中仅中国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原创版画就有400 幅。后来,这些资料辗转至约瑟夫·布列东之手。经过其整理及补充说明之后,《中国服饰与艺术》一书于1811 年出版。
全书共分六卷,前四卷译自
1813 年的英文版,后两卷译自1812 年的法文版。
共收录100 余幅版画,17万字。
插画中的人物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贩夫走卒。
绘画手法结合了西洋和中国画法,真实生动,颇具特色。
其中,反映手工业、制造业及服饰的部分插图尤为珍贵。
本书一经出版,很快便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且多次再版。
虽然原作已经出版200 余年,但本书仍然是中国服饰和风俗研究的必读书目。
西方汉学经典之作
100幅版画+17万字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一手资料
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两名北京青年孔和杨来到巴黎耶稣会修道院学习。1763 年,法国耶稣会解散后,急盼回国的两人得到法国国务秘书亨利·伯丁(Henri Bertin)的帮助,并答应回国后帮助伯丁搜集中国的资料。伯丁并没有立即安排两人回国,而是通过政府基金让两人学习了自然哲学、化学、雕塑、绘画等,还让两人游历参观了里昂等地的手工业作坊。游学一年后,两人才被安排躲在一艘中国澳门的船上,借着夜色换装回到了北京。之后两人与北京传教士合作为伯丁提供了大量的资料。18 世纪欧洲汉学“三大巨著”之一的《中国杂纂》(又名《中国丛刊》)正是根据这些资料编成。
接着法国便爆发了大革命,伯丁历尽艰辛保住了手中的资料
——其中仅关于中国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原创版画就有400 幅,而且多数还未来得及在《中国杂纂》上出版。后来,速记员约瑟夫·布列东(Joseph Breton)偶然得到了这批资料。在整理添加说明后,1811 年闻名遐迩的《中国服饰与艺术》一书出版了
。
农业祭祀典礼
乾隆皇帝
身着夏装的清朝官员
身穿官服去上朝的五品官员
亨利·伯丁,1720 年3 月24 日出生于法国西南部城市佩里格;1792 年9 月16 日逝世于比利时列日省东部阿登地区的小镇斯帕。1741 年,他来到波尔多,成为一名律师。1757 年至1759 年,担任巴黎警察局副局长一职。1759 年,他接受路易十五的任命,出任财政总监,不过他与国王约定,一旦法国恢复和平,他就辞职。为了更好地调整税收,他建立了新的土地登记制度,却遭到巴黎议会的激烈反对。1763 年12月14 日,他辞去财政总监一职,转任国务秘书,负责管理包括东印度公司、棉纺织、畜牧学校、采矿、出租车、彩票、内陆水运在内的多项业务。
一位正在烧纸的满族女性
皇长子及其妻子和侍从
造纸工序第三步:煮沸纸浆,控干,沉淀成纸
训练猴子爬到高处采摘茶叶
作为法国重农主义的核心人物,这位法国皇家农业协会成员不单是农业改革的设计师之一,还创建了里昂兽医学院。他坚信中国农业和科技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委托旅行者和传教士搜集资料,这才有了帮助北京青年孔和杨,以及资助晁俊秀和钱德明神父到访中国等故事。
1766 年至1792 年,他与北堂的传教士书信来往密切。他将问卷寄给北堂的钱德明等人,钱德明等人则将翻译的中国资料、撰写的报道、收集的植物种子及各种标本寄回给伯丁。
问卷涵盖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各省农业生产对气候的依赖、牲畜的繁殖、粮食的存储、收成的分配,到农民的地位和土地的获取等。
1766 年,他还专门向传教士请教了关于中国的储备经济、粮食贸易和价格等问题。收到报告后,伯丁仔细阅读,亲自参与修订,并把选定的文章刊登在《中国杂纂》上
。
伯丁还是个十足的
“中国迷”。他家中设有“中国室”,专门陈列中国的珍宝及标本。据说,他曾一次就得到两大箱来自中国的泥人和纸人,共计31 个。
流动花贩
孩子玩的纸马(左)与玩具商(右)
摇铃招揽顾客的理发匠
踢毽子的中国孩子与卖小丑玩具的小贩
约瑟夫
·布列东,1777 年11 月16 日出生于巴黎,老家是法国东部的穆松桥镇。他年轻时师从法国速记学家西奥多·皮埃尔·伯丁,曾与人一起用速记法记录法国师范学院三年级的课程,还记录了拉格朗日、贝托莱、布鲁塞等名家的授课内容。他在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支速记队伍,从1792 年起负责记录国民立法议会的每场辩论,如格拉克斯·巴贝夫诉讼案。从1815 年起,他一直担任议会速记员,直到1852 年去世。他主持组建的速记员队伍(一般有十几名负责人)一直延续至今,极大地保障了议会辩论的民主和透明。
室内的妇人和她的孩子们,从服饰可看出妇人在家中地位很高
中国渔夫训练鸬鹚捕鱼
犯错的通事受到惩罚
配有火枪的八旗士兵(左)与被施以枷刑的罪犯(右)
他还参与创办了《司法报》、《分庭速记员》(
Le Sténographe des Chambres )、《箴言报》(Le Moniteur Universel ),并从1815 年开始到1852 年逝世一直效力于《辩论报》(Le Journal des Débats )。此外,他在《法国公报》(La Gazette de France )、《总公报》(Le Journal Général )和《巴黎日报》(Le Journal de Paris )上也十分活跃。
布列东精通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曾翻译过多部著作,包括贝尔萨扎尔
·阿克关于风俗习惯的著作。在法庭上,他负责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等语种的口译工作。
第一卷
中国服饰与艺术
·
人物
002
中国概况
——物产和宗教
006
乾隆皇帝
010
身着夏装的清朝官员和地位显赫的女性
013
皇家供水马车
014
大臣的轿子
016
公主的马车
018
身穿官服去上朝的五品官员
020
敲梆子守夜巡逻的衙差和在他前面提灯笼的衙差
022
前往守卫宫殿大门的八旗军
024
坐独轮车的女子
025
卖镜子的人
026
满族妇女和儿童
028
身着盛装的班禅和满洲喇嘛
030
一位正在烧纸、祭拜门神祈福的满族女性
032
一位匍匐苦修的僧人
034
圆明园
036
一位骑马游街的年轻新科进士
038
中国的武器
040
一位为儿子展示玩具的回族妇女
042
关于农业盛典和元宵节
第二卷
中国服饰与艺术
·
手工业
046
圆明园里的皇长子及其妻子和侍从
048
流动书贩
053
一位用毛笔写字的清朝人
056
用竹子造纸
057
中国的印刷术
059
造纸工序第一步
060
造纸工序第二步
062
造纸工序第三步
064
用陶轮制作瓷器
070
采茶的猴子
074
墨的制作
075
捻丝
076
刺绣
077
纺线机和做衣服的人
078
做袜子的人和卖蛇人
080
切割银块的货币兑换商
083
制绳工厂和肥料
084
中国乡村运货车
086
弹花郎
088
采漆
091
中国的古墓
——帝陵和王爷陵
第三卷
中国服饰与艺术
·
商业
094
在平台上散步的满族女子
095
女乐师
096
乐器
101
其他乐器
103
中国的戏剧和戏曲表演
106
流动花匠和花贩
110
酿酒者
112
肉贩
115
小贩和烟草商
117
修补匠
118
做各种生意的行商
119
玩具商和纸马
121
下车问候父亲好友的清朝年轻人
128
理发匠
130
卖小丑玩具的小贩
132
用百英尺长丝带表演的杂耍人
134
卖风筝的人
137
中国烟火
138
和纸板人摔跤的人和敲锣的人
140
玩偶表演
142
扮成女人的小丑在划旱船
第四卷
中国服饰与艺术
·
器具
144
室内的妇人和她的孩子们
148
打伞的劳动者和披着蓑衣的农民
150
蓑衣、木质凉鞋、草鞋及一名中国女性的靴子
152
捕野鸭
154
鸬鹚捕鱼及其他捕捞方式
157
用两头骡子磨稻米
160
筛米
162
养蚕缫丝
170
游船及中式桥梁
173
瓷器商和算盘
178
计算工具
——算盘
180
伟大的称量工具
——杆秤
182
中国的舢板
185
灯和蜡烛
187
中国鞋匠
188
戴锁链的犯人
189
在八月的节日里卖糖兔的小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