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胶也就是花胶,与燕窝、鱼翅齐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参”之誉。鱼胶确实是滋补佳品,毕竟是在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下的产物。
吃花胶,就一定要花时间去学习,让自己掌握最基本的辨别标准。如果吃到刚才那些黑心商家售卖的产品,真的是陪了金钱又害了健康。
渔民才不会亲自去晒花胶,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渔民不仅不会自己晒,更不会自己卖花胶。
就跟菜市场里卖菜的不是种菜的、卖牛肉的不是养牛的、卖米的不是种田的一个道理。
真正的花胶生产厂家,在国外的是跟当地的船务公司合作收鲜鱼鳔,国内的跟鱼排老板合作收鲜鱼鳔,渔民只是干他们的老本行~捕鱼。
买鱼胶真的不要再被骗了
这里再说一遍,中国真的没有渔民自己捕捞到的鱼胶产量特别大的,有也是真的很少,一般都会被当地的富商买来自己实用,因为价格会特别高,根本轮不到外面的人买。
现在的鱼胶基本都是国外的,印尼缅甸南美非洲那边的货居多。
买赤嘴鱼胶必须擦亮眼睛
下图所示,这并非湛江赤嘴,而是
鸭脷胶
,但肉质也是比较丰厚,且脆弹无腥味,买赤嘴鱼胶需要慎重。
▲2头鸭脷胶
正宗的赤嘴鳘鱼胶,假如是如上这种大小头数的,在市场上流通的绝对少之又少,价格肯定在五万以上。
这种鱼胶,是在风干去水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外貌的折叠,使这个鱼胶的外形,能在固定的条件下,风干去水分后与湛江赤嘴鱼胶相似。
对于这种“外貌协会”的处理手法,市场上便造成了乱象,不知情者,只会被无良商家欺骗,花高价买的不是正规的赤嘴鱼胶。
鸭脷胶
鸭脷胶,鱼鳔原型呈长的圆锥状,与“鸭舌”形状近似,而广州音“脷”即“舌”,故因此得名。鸭脷胶在香港地区叫做“英公肚”,传至潮汕一带,“公”字与“国”字音近,于是变成“英国肚”。
鸭脷胶主要来自西非赤道以北的大西洋热带海域,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西撒哈拉、摩洛哥、几内亚,以及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尼亚、喀麦隆等国家。
以前鸭脷胶的产量很少,现在资讯发达,加上后来中国人在非洲那边的合作开发项目增多,当地的中国人特别是潮汕人、福建人多了,鱼胶这一行业在当地自然也被逐渐关注起来,鱼胶的产量也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