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hic原醉
Chic原醉,名字灵感来源为“酒神”(DIONYSUSE),是非理性,是狂喜,是与“太阳神”阿波罗(理性)对应的概念,意蕴“解放者”,意蕴现代女性的如酒神精神般曼妙的姿态——拥抱自我、拥抱非理性,接受自己的一切混乱、恐惧、狂喜和性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雷克萨斯承诺“销量超3万就国产”,13年后终于落实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纽约大力度“吸金”,伦敦已经买不到黄金了 ·  2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罕见硬刚!中国退无可退,历史性开打启动 ·  2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3月14-16日,并购六条重大机遇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hic原醉

【教主访谈】我们的生活呐,都是一座“肖申克的监狱”

Chic原醉  · 公众号  ·  · 2019-12-18 11:19

正文

Chic原醉,名字灵感来源为“酒神”(DIONYSUSE,狄俄尼索斯), 与“太阳神”阿波罗(理性)对应的概念,意蕴“解放者”。鼓励现代女性100%发掘自我魅力和潜能, 优雅性感地征服世界,美丽而骄傲地活着。


原创作者 | 施暘


宝宝们好啊,最近各种消息不停歇(大家应该知道),作为复更新的第一篇,想把这篇曾经写过的文章再发出来,希望我们在这个充满shit的世界中,仍获得精神慰藉。

祝大家获得真诚的幸福、快乐。:)

--------

之前给很多粉丝推荐了“肖申克的救赎”。最近有一位可爱的学员来找我聊这部电影,因为在她心中,这是一部有关监狱制度与越狱的电影,不知道为何要进入女性魅力成长清单。谨以此文作为对可爱学员的回答。


成长清单上每一部电影我都非常喜欢。 如果说之前推荐的“七年之痒”为天真女性魅力的圣经,那么“肖申克的救赎”则为有关human decency的圣经。


Human decency,想了半天该如何翻译(或许能翻译成“人格的体面”),即在最坏的状况下,仍保持高阶的语言与不错的礼仪;是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中仍保有作为人类的对“无用之用”的鉴赏力,如对哲学、艺术、美学、文学等;尽管在最艰难的时刻,还是坚信“希望、自由、独立”这些词语的美好


我在很多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这部电影,尤其是创业后,它关乎于就算在最看不到希望的黑暗时刻,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电影中Andy是一个银行家,被冤枉杀了妻子,被判终身监禁,将在监狱度过一生。


整部电影从Red的视角来叙述。在电影大概28分钟的时候,Red如此评价Andy:他在监狱总是和周围人格格不入,他的行走、语言,都“仿佛不属于这里”。"He strolled, like a man in the park without a care or a worry in the world."


Andy每日在监狱,却仍热爱阅读,他努力在监狱建造了图书馆;仍热爱音乐,他打开广播,让所有人都能欣赏《费加罗的婚礼》,尽管只有几分钟,囚徒们却仿佛获得了精神自由。



他沉醉地谈论莫扎特,他说莫扎特一直在他心里和脑中,这是监狱无法夺走的美好的东西;他充满向往地谈论墨西哥,坚定有一天可以去那里过自由生活,开一个小旅店,有一艘小船……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其他启示,比如坚忍、心力。Andy身上真是有我爱的几乎所有品质。


不过我们今天还是着重聊聊human decency这个小点。



1. 我们的生活都是一个肖申克监狱


对女人来说啊,30岁前的魅力或许能仰仗基因;但30岁后,魅力全看decency。


相信我们身边都有一些已经失去体面的女孩——越来越世俗与狭隘, 守着周围十年没变过的小小圈子,并把它的样貌当作是整个世界;对感情终日自怨自艾,韩剧和言情小说成为爱情观的唯一来源,转发着“你爱我就要懂我”的神奇言论;无论是在社交场合,抑或是私下与伴侣在一起,柴米油盐是唯一能讨论的话题……


对大部分人而言,稍不留意,生活就容易成为一座肖申克的监狱。 一旦生活只有柴米油盐,当时再鲜活的梦想、再灵动的少女心,都会被折磨殆尽。


曾经在《少女感》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毕业几年后,和不少旧友聚会,当聚会过程中听到的都是买车买房孩子升职加薪的时候,多少会有些感叹。不是说这些话题不可爱,而是……生命或许在这些条条框框的世俗准则外,仍有闪光的、值得热切讨论的地方?


女性魅力第一要义,是抛开这些世俗框限。少一些世俗琐碎事物的讨论,多一些对无用之用的沉迷,会让少女感更加自然地焕发,也会让自己的魅力多一分神秘感、天真感。


诗歌、小说、哲学、艺术……很多贵族教育让女孩在很早开始研习这些,培养对这些事情的“消化力”,原因便是,当你开始有强大的胃口消化最美的东西时,对琐碎事件便不再那么热衷。
施暘,公众号:Chic原醉 【Chic女生节献礼】亦正亦邪,亦媚亦萌,让人心动的“少女感”


昆德拉说,每个人都在面对一股“将他往下拉扯的力量”,这股力量如黑洞,稍不留意便会坠入。


譬如,对Andy而言,他周围的一切因素(包括警官、监狱长、试图侵犯他的狱友)都试图把他往下拉,若稍微失去自我意识,便会变成一个失去希望、行尸走肉般的囚徒;


我们每个人都是,仿佛总有种来自世俗的力量和声音将人往下拉——我们似乎只要稍微失去自我思考能力,生活就会把我们“折磨”成内心衰老、感官麻木、对美好毫无感知力、对现状既没有思考能力也没有改变能力、对诗和远方只有嘲笑没有敬畏的人。


如何守住decency?我们接着往下说。



2. 守住体面——面对孤独


在监狱中,Andy是一个孤独的、格格不入的存在。


但好在,他在那个自己无法融入的环境里,几乎只关注自我,因此孤独并不能困扰他。他的孤独倒有一丝怡然自得的可爱情调。


我常会收到很多读者留言:我不喜欢自己的环境,不喜欢周围的人谈论的话题,但是目前没法改变,这种孤独感是正常的么?是该保持自我还是稍作妥协?


答案是:


1)不用妥协,因为只要你比周围的人都更用力往上,不管是谁,都会面对巨大的孤独


你只需要与Andy那样,把关注他人、关注“为什么我那么不合群”的注意力,都100%放在自己身上,去思考我是谁,我想获得什么,想提高什么。然后非常非常努力地去做那件事,守住孤独,迟早都可以突破现在局限的风景。


而我们比Andy幸运的地方在于,Andy很可能终身只能被困于监狱,我们的社交圈却可流动,一旦实力提高,很容易进入一家更优质的公司、更厉害的学校,面对更厉害的,结实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若守不住孤独,为了“和别人一样”而妥协,会意味着什么?电影中,Red说了一个故弄玄虚的很可爱的词儿,叫做institutionalization( “体系化” ),说的是一旦彻底习惯监狱体系,就再也离不开,也无法适应监狱之外的生活。Brook就是一个案例,他在监狱中过了大半生,很受尊敬,一旦离开监狱,反而无法适应外面世界,最后自杀。


对我们而言道理一样, 若守不住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思想就会被环境“体系化”,跟周围所有人彻底沦为一致,于是再也无法逃脱这个你不喜欢的群体 ,想要打开一个更高的风景会变得非常难,一旦到了梦寐以求的外面的世界,反而无法适应。


2)另一个衍生问题: 不合群真的无害么?此处Andy给了我们另一个启发,“非常孤独地探求自我”,和“与周围保持友好关系”并不一定矛盾。


首先,Andy知道自己不属于监狱,但不会在态度对狱友趾高气昂,不judge这个环境,而是始终以平常心面对狱友。


所以嘞“我不喜欢这个环境”,不一定意味着“我要对这个环境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态势 ”。从Andy的表现来看,他非常尊重每一个认识的个体。他甚至会询问那个去世的狱友叫什么名字(在监狱的环境下,很多人是没有名字的)。


其次,Andy一旦有能力,就努力为狱友们做点什么,努力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他帮 狱警 处理了税务问题,问 狱警要的唯一报酬是给那些和Andy一起工作的狱友们每人三瓶冰啤酒;他有机会欣赏 《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反应是打开广播让所有的狱友们共享;他修建图书馆,让所有人可以一起阅读;他帮很多狱友完成同等学力考试……


可见,Andy给每一个在环境中迷茫的我们,都提供了一个思路,成为一个“合群的孤独者”。



3. 守住体面——有关希望


大部分人的行为,都是被自己思维禁锢住 。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我的人生好像只能这样了。” 这实在是如自杀般可怕的思维。


这两天跟几个小贵妇聊她们上的线下课,真是感叹,越是有钱人上的课就越贵,而且内容让人越琢磨不透。她们跟我说,她们上的课程,主要用于“打开思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