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有一种由来已久的偏见: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所以总觉得女生宿舍是面和心不和,女性职场如同宫心计,处处都是女人们的勾心斗角。
2017年,我第一次读到埃莱娜.费兰特的书,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前两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后面的两部书还未被引入国内。我还记得那天,看到淡豹在微博上提到《我的天才女友》,我搜索了一下,没有丝毫犹豫就买了电子书,然后我完成了手头的工作,靠在沙发上就开始看这本书。我没有中止一次阅读,没有去喝水,没有打开冰箱,没有拿起一次手机,我甚至去洗手间都拿着kindle在看。到了晚上八点多钟,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饥肠辘辘地赶紧做饭,还不忘下单买了第二部书。
这可能是一本属于女性的小说,虽然我后来极力推荐给了很多男人看。豆瓣简介中写着:
它以一种史诗般的体例,讲述了两个出身那不勒斯穷苦阶层的女性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它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对女性友谊的描述极度真实、尖锐、毫不粉饰,打动了万千读者。
女性友谊是什么样的存在?如果没有看过《我的天才女友》,我会一直以为,那些友谊中的情绪是我一个人的,只有我如此复杂地体会到了它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忽然间茅塞顿开,这本书好像一本连接女性的密码本,我们被破译了,原来这么多人分享着同一套暗语,现在它大白于天下,我们可以彼此相认了。
书中的莉拉强大、智性、迷人,几乎是一个隐喻,她既是女性成长中嫉羡,渴望成为的人,又是女性希望可以通过远远抛开她,以确立自我独立的人。另一方面,莉拉的际遇,因其丰沛盛美,而更显凄凉,她都不能越过的阻碍,绝望简直如同女性的宿命一般。
我们也会在埃莱娜身上看见自己,作者坦诚如同自我剖析,以至于不能将埃莱娜视为一个他者来概括和提炼,她丰富、真诚,让试图概括的行为变的太轻率——就像自己不愿被任何人贴上标签去简单理解一样。
我们会看到,女性成长过程中的迷惑和无助,友谊中隐秘的嫉羡、较劲、欣赏乃至一起上升,原来如此普遍,
我们在亲密的友谊里嫉羡,在较劲的情绪中让自我上升
。我们追赶着,超越着,把它当成自己的秘密,原来我们都是彼此的榜样和竞争者。
我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本书,不是为了看见友谊,更是为了看见自己。
我从县里的初中进入市里的重点高中,第一次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出众的女生那么多,她们学业优秀,才艺出众,长的还那么好看,同性的光芒让我反复对照自身,我几乎没空去看男生。我想说我具有了危机感,但更准确的表述是,我知道我比不上她们,她们自信、热情、好学、聪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艺术有品鉴力,我只觉得我能够和她们做朋友,是出现了某种误会,我是混入其中的一个骗子。
这种骗子的感觉在我人生中反复出现,我直到后来,在得到学界前辈们认可和无数粉丝信任之后,有时候还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我得到的是出于某种误会,人们即将发现我配不上那些称赞和信任。后来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个困扰的人,我们这类人都陷入了一个叫
Impostor Syndrome
(负担综合征)的障碍之中,我们
无法从内心接纳那些外界认可的成就
。这种障碍比较容易在那些取得了较高成就的人身上出现,而且尤其容易在女性身上出现。这可能因为我们很少接受自信的教育,一旦获得成功时,很容易因为成功而感受到压力和质疑。
高中的我对这种妒羡的情绪没有太多的准备,我也很难应对自己自信跌到谷底的情况,经历了很久的情绪障碍,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追不上的。
她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我是追不上的,我意识到的时候她们已经拥有了,而我不可能凭空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所以我为追不上而痛苦毫无必要,我应该为我终于知道了而感到庆幸——我
不必在更晚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羡慕什么
。
我刻意地说服自己不用想着去追赶,而是尽量不要让自己折堕,我肯定有一些东西是她们没有的,我不能变成她们,但我可以比原本的自己更好。这个过程当然是很难的,那种妒羡的情绪仍然时不时出现,幽灵般的自卑仍然常常要把我击倒。
我上大学时,她们纷纷出国留学,看到她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甚至提不起劲去更新社交网站。但我也意识到我身上发生了变化,虽然我仍然被幽灵般的自我怀疑所压制,但我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她们的影响,当我说出某些话的时候,当我做出某个决定的时候,我心里某一个角落知道,这些东西不是我本来有的,是我为了超越她们而塑造的。
类似的女性后来也不断出现,她们各有优点,甚至有些接近完美,聪明的、博学的、优雅的、坚毅的、执行力强的、充满想象力的,我的人生中不断出现这样的女性,我也总是不断陷入负担综合征,感觉自己因为某种误会才得以加入她们。
歌德说,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我很庆幸这些女性不断令我看到高山,使我向往和追赶,我也很高兴我的努力并不白费,我没有不配与她们站在一起。
而随着我自己变得更好,我也慢慢洗去了滤镜,我看到了她们身上的不足,我不但平等地与她们站在一起,而且我们可以交换成长的建议。从暗暗妒羡的情绪,走到携手砥砺前进,它成就了一段优质友谊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更好的我。我仍然常常为自己不够优秀而焦虑,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的不安和私心,因为我知道藏着掖着不会让人变得更好,它只会让人变的盲目。
那些被认为是女性很难避免的勾心斗角,我没有体会过。
我妒羡过不少女性,但这种情绪与其说是针对某个女性的,不如说它是针对我自己的
。客观事实是,我绝不罕有,也不十分优秀,我是平庸的,这件事实无非是被那些优秀女性的存在给提醒了而已。但我的精神上不甘于平庸,所以我才会生出妒羡的情绪。与具体是哪个女性无关,假使生活中没有那些女性,我也会从书里和影视里去找的——我大学时的女性偶像确实是影视里的。
女性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竞争,更是榜样。
那些勾心斗角的都市传言,对于女性之间微妙的连接,不但是曲解,更是一种引诱
。
女性往往会更熟练地掌握关系工具,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语言的领悟力,对非言语的理解力,对难以言传的气氛的感知力,往往都很敏锐,在我们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能力之前,我们已经抵达了自己本无意来到的地方。
因为这种能力的存在,女性之间很容易缔结一种亲密连接,即使你们关系不亲密,你们不了解彼此的过去和现在,但总会有某个时刻,你发现你理解了她,你感受到了她的内在,而她似乎也能察觉到你获知了什么,你们即使在陌生的状态下,都能抵达一种理解与默契。
这种不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亲密连接,太有张力了,它既宣示着默契和理解,也承担着赤裸和脆弱,在得到信任之前被知晓,在交托之前失去主动权,我们和其他女性的关系,就处于这种微妙的张力之中,这让我们不太放松,让我们心存警惕。
把这种状态定义为敌意和争斗,是一种对女性敏锐情感的抹杀。
女性因其敏锐,不但在与女性的关系中存在张力,与男性的关系中,更常有忧虑。对女性而言,男性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象,他们呈现的形象矛盾而复杂,可以被感知,却难以被信任,可以被定义,却难以被确定。当我们与男性连接时,我们也许会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和性格,但我们难以确定自己的感觉,这与我们面对女性时所体会到的默契和理解不同。而如果男性不能与我们产生连接,我们更容易因为不能了解,而被其他糟糕的男性形象所吓倒。
社会文化矛盾的让女人依附并奉献男人,同时堤防和害怕男人
。于是,女人与男人的关系,要么为依附与热爱所主导,要么为恐惧和陌生所主导,有时候这种状态的交替只在转眼之间完成。
我不打算尝试论证和女性的关系可以对你有什么用,有什么积极意义,以是否有用来论证一段关系不但轻率,而且实在看起来太缺乏生活经验,有什么关系是必然有用的呢?又有什么人是会必然以积极的角色出现在你生命中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复杂的,
女人与女人的关系并不一定更复杂,但却往往更抵达你感知深处
。这样的关系是珍贵的,你要学会和它共处,而不是被它吓走。至于是否有用,我只有一句话:世间没有无用的相遇,只有蒙昧的心。
跳出偏见,女人可以重新定义与其他女人的关系,我们对关系是如此敏锐,立场是如此的可塑,我们连男人都可以在热爱与恐惧之间切换,我们理应不为那点女性之间的张力所压制。
有很多想要分化女人的言论,试图让女人们相信她们无法与其他女人合作,她们与其他女性是天然的敌人,不是的,我们可以和所有性别的人为敌,我们也可以和所有性别的人为友。我们不会因为是女人而彼此有敌意,我们也不要假想因为自己是女人,男上司男同事男同学会更友善对待自己。
我们与其他女人之间可以不只是竞争,互相追赶,彼此超越,还可以彼此学习,一起进步,做朋友,组成更强大的联盟。不论在教育环境还是职场环境,所有外部的竞争都是短暂的,只有和你自己的竞争才是长久的,不要在你心里播下丑陋的种子,它们会发芽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