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人物 | 明代“权阉”张敏:秘养皇子的他是如何振兴家族的?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06 11:59

正文

经公众号“彰考局"(微信ID:R-history)授权转载。

张敏,明代成化朝集宫廷管理与军权于一身的权阉,因保护皇子朱祐樘(后来的明孝宗)及其生母而史书留名。


成为太监前,张敏不过是大金门的一个普通百姓,15岁那年在一次战乱后被净了身。


当了太监后,张敏利用权势振兴家族,减轻家族负担,甚至因“私心”变革了泉州地方的赋役制度,他的“奋斗”,实现了一个家族的逆袭。


 皇帝的恩宠 

张敏最让人记住的,是他保护皇子朱祐樘及其生母纪氏的故事。


据《明史》记载,广西贺县土官之女纪氏因明宪宗临幸怀有身孕,虽躲过宪宗宠妃万贵妃堕胎阴谋,于成化六年秘密产下朱祐樘,但仍因害怕遭迫害,而让门监张敏溺死皇子。


张敏惊呼:“上未有子,奈何弃之?”将朱祐樘悄悄养于西内。


成化十一年五月,张敏给宪宗梳头,宪宗感慨“老将至而无子”,张敏遂告诉皇帝,他有个六岁的儿子。宪宗大喜,即日便与皇子相认,并颁诏天下。次月,纪氏暴薨,张敏因惧怕吞金而死。


大明宪宗纯皇帝


张敏保住了帝王血脉,稳固国本,功不可没,但《明史》除了在后妃传中提及张敏外,并无其他记录,而仅有的记载也不完全符合事实,有学者考证出张敏因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是受太监怀恩的辱骂而病死,非吞金而死。


另外,宪宗可能早就知道西内养皇子一事,只是为了保护皇子,有意隐瞒。此事被万贵妃得知后,宪宗不得已才昭告天下。


也就是说,张敏秘养皇子之举,可能是受宪宗所托,皇帝对他很信任。


如此恩宠,与张敏入宫以来,谨言慎行,择机而发,多次在复杂宫廷斗争中选对立场有关。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时,张敏支持英宗,获信任,被挑选专门伺候太子——即后来的明宪宗。


宪宗登基后,张敏早晚侍奉,出入禁闱,宠眷尤隆,一路升为御马监,兼管腾骧四卫官军,后又晋升司礼监太监,专掌内外奏章,权势极高。


“一人得道”,家族荣显 

太监也有亲属,有家族。


张敏本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青屿乡(今大金门西北地方)的普通百姓,祖先早在明初就定居此地,以晒盐为生,他生于宣德九年(1434),15岁时,在一场波及福建全省的动乱(邓茂七起义)中,与年幼弟兄张本与张庆一同被净身,送往南京,当了太监。


有权有势之后,张敏开始振兴家族。


方法一:荫庇族亲当官。


在张敏的运作下,一同净身入宫的两个兄弟或掌管御马监,或手握军权镇守地方;族中兄弟如张太翊、张太齐、张太怡等,俱冠带荣身;侄子辈的张苗、张质、张晖等,亦授南京通政使、锦衣卫千户、鸿胪寺等职;其余宗族子姓,“亦多彬彬而出者”。


方法二:建设青屿张氏宗族。


张敏给族人送回米粮、金银等资产,让族人整改和新修祖先的坟墓,修建祠堂,并大张旗鼓地纂修族谱。


青屿张氏家庙


通过这些行动,青屿张氏不仅荣显于当地,还声名远播。


更进一步:为家族免掉朝廷差役


手握大权的张敏帮助家人当官,还不算什么本事,最厉害的是,他设法为家族减轻负担,尤其是当差服役的负担。


明代,基层百姓不仅要向朝廷缴纳税粮,还要当差服役,张敏的家族就要服两种役,军役(当兵)和灶役(为盐场生产、缴纳食盐)


编织说辞,免掉兵役


先说军役。


张敏家族有五个军户,叔叔益昭、益弘、益赞,以及哥哥太常、太翊等都在南京服兵役。


明代军役很重,百姓一旦成为军户,一人当兵,全家都得供应路费盘缠、军装费用,“一军出则一家敝,一伍出则一里敝”,一个军役就能毁掉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地方,亲属还有“勾军”之害,“勾一军,害百口;充一军,祸三族”;更何况,军籍世袭,子孙后代都要服军役。


张敏家族一共有五个军役, 他索性直接通过皇帝免掉了全部军役。


明万历间《平番得胜图》


张敏向皇帝奏请免掉军役的理由是,叔叔和哥哥服兵役是遭人陷害。成化十五年,他在《识文》中描述了被陷害的全过程:


正统十四年,乡寇为虐,村里推荐他的叔叔张益彬为民兵之总,率领民兵抵御乡寇。


这时,与家族有夙仇的地方豪族贿赂金门百户陈回,诬陷张益彬“通倭”,逼死了他。


灾祸波及张氏全族,牵连而死者数十人。三个叔叔和两个已成年的哥哥被抓去充军,而他自己距离成丁(16岁)尚有一年,就和年幼弟兄张本与张庆,一同被强行阉割后送往南京当了太监。


宪宗下令彻查此事,地方官证明属实。于是,自成化二年起,五个军役先后均被免掉。张氏家族从此与军役无缘。


然而,张敏为免军役而编织出的一套说法,未必靠谱。


成化二年,张敏第一次奏请赦免他哥哥张太常的军役,并没有提到上述“事实”,他只是说,张太常因“正统间与民陈宣告争田,一概枉问,发南京横海卫充军”。


此前,明英宗正统年间,张氏与邻里因争夺地方资源等原因结仇应当不假,但张敏家人是不是真的因抵抗乡寇被陷害而充军,就很难说了。


这些很可能是张敏为实现目的,有意“摸索”出来的说辞。


家族被免掉所有军役后,经皇帝许可,张敏又把这一恩惠广布天下,搞得人尽皆知。


他在青屿老家建了居所,取名“重恩”,让工匠绘图展示皇帝颁布给他们家族的恩旨,并邀请朝中文武大臣题序、赞、诗、记、碑铭共五十多篇,汇录成集,刊刻出版,还刻石浯州青屿家祠,以垂不朽。


通过这些手段,张敏讨好了皇帝,宣传了皇帝的仁爱与恩泽,更重要的是,它能防止官府再向家族派军役,彰显皇帝对自己恩宠的同时,提升了自己乃至家族在当地的威望。


免掉额外摊派的差役


为免掉灶役,张敏的策略与免军役不同。


明初,张敏祖上登记为盐籍(灶户,朝廷编制专门制盐纳课的人群),给福建浯州盐场交纳食盐。由于户籍世袭,到张敏及其亲属这一代,也还是灶户。


明代泉州府盐场示意图


张敏没有像免去军户身份那样,要求削去族人的灶籍,因为明代没有户籍的人,不是良民,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明中期,泉州的灶役负担较轻,当时张氏家族所在的浯州场灶户盐课负担不重,可是,当地州县常常向灶户摊派杂役,灶户疲于奔命,甚至家破人亡。


张敏家族因其灶户身份,也被摊派了诸多杂役。


张敏及其族人多次奏请免去浯州场灶户的杂役,理由是,灶户本只需为州县服里甲正役(户籍人口轮流到官府承担的差役),无需承担杂役(里甲争议之外的,由官府根据需要征派的徭役)


成化年间,张敏族人张益胄与张大翊又“赴京陈状”,成功让朝廷免去他们家族乃至整个浯洲场灶户的均徭(从杂役分出来的为官府服务的、经常性的差役)


在张敏运作下,族人张益胄又联合浯州场其他灶户,一同奏准免除该场灶户办纳弓箭、缎匹等上供物料,以及其他杂泛差役的任务。


这些手段,使浯州场灶户负担大为减轻,成为福建灶户中负担最轻的群体。


张敏又实现了普通人做梦都想实现的愿望。


因“私心”而改变的地方财政


张敏族人减负了,而同安县的赋役收入就大减了,朝廷定下的赋税征收“任务”完不成了。


同安县自然不干,在成化八年张益胄奏准灶户免编上供物料不久,便再将这项负担摊派给浯州场灶户。


张敏很恼怒,直接上书皇帝,“复奏准优免”,阻止了同安县的行为。


为防止反复,张敏耍了几个手段,把同安县部分民差,直接转移给同府的其他县民户。


此举引来其它县模仿。


如泉州府境内设有盐场的晋江、惠安等县,也将部分弓兵、驿传等役从灶户转移到没有盐场的县。


明代泉州浯州盐场图。左边红框处为张敏家族所在的青屿村


这意味着被转嫁县民户的负担变重,“受害”的各县官员和百姓大为不满,多次请求减掉这些额外负担。


老办法不能再继续维持下去,百姓的抗议逼得泉州府出台新政策,“将一府(泉州府)七县粮米融派五驿”,以府为单位进行财政会计,并通同协调摊派差役。


一个新的地方赋役体制就这样“被迫”建立起来,而引发这一蝴蝶效应的,就是张敏为家族免役的“私心”。


 被“脸谱化”的太监形象之外 


太监因临近权力中枢,深深影响政局。士大夫笔下,太监往往十恶不赦,他们玩弄权术,误导皇帝,兴风作浪,是朝中一大隐患。


这一简单的脸谱化印象,似乎并不适用于张敏。


成化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眉山万安,称赞张敏:


“钟光岳之英,负通硕之才,出入禁闱,多历年所,每有大政,多所赞襄。”⑲


翰林院编修庐陵王臣夸张敏:


“赋性孝友,以纯笃之行,超迈之才,侍今上皇帝于春宫,忠勤祈畏,始终如一”。⑳


福建人户部郎中林同赞他:


“超迈之识,经远之虑,仁厚之心,有非庸众人可及。”[21]


成化二十一年,张敏去世。


宪宗特遣专员前往祭葬,并谕令户部给粮,工部造坟,赐冠帽、牙牌、玉带。


孝宗即位后,对当年护养过自己的后宫诸人均予特别优待,亦特遣人员再次前往谕祭张敏,追赐玺书,赐茔地三百亩和守卒二十人。[22]


可以说,与他的前辈王振不同,张敏的太监生涯,得到善终,比较成功,不仅如此,还惠及家族。


有明一代,家族因太监身份而振兴的例子并不少见,张敏家族可谓典型。然而太监一向被士大夫污名化为“阉丑”,视为无后之人,其与家族、亲属的互动,大抵是士人们懒得关心的。


注释:

①《明史》卷113《后妃一》。

②陈支平:《新发现的明代太监张敏资料释读》,《史学月刊》2011年第6期。

③任公子:《“万贵妃谋害孝宗生母”考》,见“彰考局”专栏6月28日第42期。

④《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重恩集前序》,1991年。

⑤《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重恩集前序》,1991年。

⑥汪道昆:《汪司马大函集·疏·辽东善后事宜疏》,见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卷337,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⑦叶春及:《惠安政书》卷1《图籍问》。

⑧《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识文》,1991年。

⑨《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疏》,1991年。

⑩《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重恩堂记》,1991年。

⑪万历《泉州府志》卷7《版籍志下·盐课》。

⑫光绪《金门志》卷3《赋税考·盐法》。

⑬康熙《同安县志》卷2《官守志·浯州场盐课司》。

⑭康熙《同安县志》卷2《官守志·浯洲场盐课司》。

⑮康熙《同安县志》卷2《官守志·浯洲场盐课司》。

⑯万历《泉州府志》卷7《版籍志下·盐课》。

⑰嘉靖《安溪县志》卷3《官制·驿传》;康熙《同安县志》卷3《赋役志·均徭》。

⑱嘉靖《安溪县志》卷3《官制·驿传》。

⑲《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重恩集前序》,1991年。

⑳《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重恩堂记》,1991年。

[21]《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重恩堂记》,1991年。

[22]《金门青屿社张氏重恩堂集及族系谱图等专辑·重恩堂部分·两朝谕祭》,1991年。


好 文 推 荐


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的红军标语:国民党旅长表示很怕“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当年那些充满革命斗志和豪情。而在湖南东南部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中,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激情的燎原岁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侵华战争日军何以敢以一挑五?陆军轻兵器产能竟不如中国地方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一直如车行刀刃之上,时有彻底倾覆之险。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二战后以轻步兵为主的亚洲巷战:中国的四平攻坚战、越南的奠边府战役为何都能以弱胜强?

在二战之后的漫长岁月中,苏式巷战却没有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追捧。相反来自中国的,强调步兵在城市战核心作用的巷战战术,却成为亚非拉美很多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法宝。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