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理论与批评
本刊创办于中国剧烈转型的80年代中期。自诞生日起,就力图取径于文艺,对文艺做症候式解读,在立足学科建设的同时,更重视思想性的探索和表达。经三十年深刻变迁,中国已成为世界问题与方法的中心,我们更需从感性的文艺侧面出发,以丰富对时代构造的认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谢清露:卢梭论道德依赖与生命依赖 ·  昨天  
慧田哲学  ·  黄奇帆震撼演讲:2025,如何应对中美贸易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新一轮联盟重组,如何影响集运市场?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中远海运集运全面升级这一市场航线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1期目录

文艺理论与批评  · 公众号  ·  · 2021-01-26 08:00

正文


卷首语
 
推动文艺学学科的发展繁荣,素为我刊宗旨。本期毛明超和凌建侯分别梳理了德语文艺学与俄罗斯文艺学的重要范畴及发展历程。俄罗斯文艺学的建立,本来就深受德国1860年代后期艺术学学科独立运动的影响,而俄苏文艺学又全方位地形塑了20世纪中国文艺学的面貌。这两篇力作不仅细化了文艺学学科史的基础知识,更揭示出孕育这一学科的民族土壤以及彼此联动的国际图谱。
本期的另一重点,是讨论左翼文艺、社会主义美学实践的“世界性”:通过美国黑人诗人休斯访华事件,季剑青探讨了1930年代的左翼国际主义及其限度;樊星则回溯了“十七年”时期巴西文学汉译情况,强调巴西文学与新中国文化境况的内在联结;胡亮宇细致还原了“全球六十年代”情境中的“阮文追时刻”,期待“通过第三世界视野去召唤新的连接和团结”。三篇文章虽然都瞩目于历史的“局部”,却拓延出“1930年代”“十七年”与“全球六十年代”曾经拥有过的、建设新世界的宝贵经验,当然也包括其中的困难与限度。
正如“阮文追时刻”的作者胡亮宇在文中特别引述的,卡尔·瑞贝卡曾经指出,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现代全球结构”,全球意识也始终烙印于建设现代国家的进程中。如今,疫情蔓延全球,所有人都不得不走入“世界大舞台”,感知彼此的存在。这也使得上述学术工作所打捞出的“世界性”“连带感”“新团结”“国际主义”绝不只是无关痛痒的修辞,而是应对现实危机的可能路径。2021年,应携带着这些历史资源,写下自己的答案。
 
目 录
 
004  “一切科学的科学”:德语文艺学概念史/ 毛明超
020  俄罗斯文艺学范畴重议:形成、发展与成就/ 凌建侯

033  “休斯在中国”与1930 年代的左翼国际主义及其限度/ 季剑青
050  被低估的文学遗产——“十七年”时期巴西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樊星
064  书写第三世界文化英雄:“全球六十年代”视野中的“阮文追时刻”/ 胡亮宇

新媒介
077  “网红经济”与“情感劳动”——理解“小红书”的一种视角/ 朱杰

088  人形智能机:晚清小说中的身心改造幻想及其知识来源/ 贾立元

当代艺术
107  十字体——对丁乙创作历程的回顾性解读/ 卢迎华
121  创伤理论视域下的艺术批评——兼论耿建翌作品《怎一个“的”字了得!》/ 吴永强 雍晴

民族、国家与图像
133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192937)拼合图像研究/ 艾姝
146  《牛犋变工队》:马歇尔背后的画/ 盛葳

插页/封三美术作品 / 李采姣 王晓雪 王心耀 郝孝华 任伟 黄鑫 孙立 葛晖 崔文学 魏绍鹏 张峰 冯葳 张迎甫 曾征 岳锋 阿不来提·马合苏提 秦瑞红 杨玉振 谌利 郭守敬 陈均 陈勇华 苏万循 姜龙 贾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