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行情回顾:
上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13%,跑输沪深300指数1.99pp,跑输创业板综指0.70pp,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13,表现一般。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收跌3.5%,跑输恒生国企指数2.9pp。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跟踪:
上周,凯因科技的伊诺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新进承办;信达生物的IBI3007、石药集团的SYS6002的临床申请新进承办;百济神州的注射用BGB-C354的IND申请新进承办。上周,甘李药业的GZR18正在进行三期临床;再鼎医药的ZL-1102正在进行二期临床;恒瑞医药的RGL-2102和HRS-2129正在进行一期临床。
本周观点: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集采成功开标,内外资主流产品普遍中选
2024年12月1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示》,从中标企业来看,企业中选率达到96%,产品中选率超过90%。从降价幅度来看,人工耳蜗中标产品以美迪医疗为例,其(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中标价为46666元,相较于最高有效申报价75000元(人工耳蜗植入体最高有效申报价为60000元、言语处理器最高有效申报价为15000元)降幅达38%;外周血管支架类产品(包含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和静脉支架)最高降价幅度也在50%以上。通过此轮集采,有助于帮助相关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摆脱渠道销售旧模式,加速回款改善企业现金流;同时随着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虚高价格空间去除,将提升临床可及性,有效推动听障人群等患者需求释放,促进行业发展增长。建议关注产品布局全面,创新研发能力强的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如心脉医疗等。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
重塑底层逻辑,掘金支付视角。综合人口结构、政策框架、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复杂变化的趋势,我们认为,在需求侧无法无限扩张的情况下,需要结构性甄选投资机会,而其中的核心矛盾就在于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因此,我们从支付视角,基于医药产业内的三种付费渠道: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分别进行梳理,看好院内政策支持(创新药械、设备更新)、人民群众需求扩容(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减肥药产业链)、出海周期上行(肝素、呼吸道联检)三大方向。
风险分析:
控费政策超预期、研发失败风险、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板块估值下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