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
近日,听到某大厂HR吐槽
称部分学生实习经历太水
明明简历写着大厂,但面试却一问三不知
那么,怎样的实习才能得到HR认可?
校招来临,如何提高实习含金量?
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实习的官方发布数据:
2019秋招,拿到玛氏Offer的同学100%都有过实习经历
2018秋招,拿到网易Offer的同学76.4%都至少有过一份实习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同学其实也都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但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会随便找个实习去做。但低质量的实习经历,非但不能加分,反而可能是HR淘汰你的理由!举个例子,面试官要求描述自己的实习经历,如果你给出这样的回答:
“我在XX公司实习…每天的工作基本都一样,感觉没学到什么…”
“我在XX公司负责XX,每天做的事情是…啊成果?
这个没有仔细想过…”
你觉得HR会录用你吗?
如何在众多人中拿到Top企业的实习,并在实习结束前拿到Return Offer?
不仅需要你有尽可能多的实习经历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实习过程中展现出你必备的素质。
在咨询实习过后,才会知道原来PPT也是有现实与理想的差别。
大
家都觉得顶级咨询公司的PPT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
而实际上,麦肯锡的高级咨询顾问们做出的PPT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
网络
任何一个对咨询有了解的学生都知道 PPT 是灵魂。
但PPT好看是很重要,但你实习学的不是怎么画好看的PPT,学的是为什么这么画PPT客户愿意花几百万买。
据说,如果你去投行或者咨询公司面试,考官常会不经意的问:
你的Excel水平如何?
不要小看这个绵里藏针的问题。
考官这样问,是因为用好Excel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而你的简历或面试表现,或许尚未打消他对你干活效率的担心。
也许熟练运用简单的快捷键可以令你获得实习机会,但若想转正,你要能学会数据透视表,函数里的 if、sumif、vlookup。
如果想让人觉得惊艳,还可以学习VBA。
*图片来源:网络
熟练使用以上两种技能,就可以开始简单的行业研究,实习生也不并不要求像投行行研部门一样做一份精密的行研报告,但是简单的行业研究可以令你快速把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
所需软实力:
逻辑分析技能,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式,对市场有独到见解,捋顺市场在每一轮走势中的经济逻辑。
当Google回答你Unavailable的时候,你自己依然要有别的对策
当某个资料google已经满足不了你时,先换关键词试一下,毕竟大脑比互联网智能多了。
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库,麦肯锡当然有自己的数据库,但有些资料是自身数据库都无法满足时,就要想尽各种办法从其他数据库中获取,建议脑中常备“最常用数据库Top5”,比如国家工商局信息公示系统,巨潮信息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等。
市面上有一些咨询公司公开发行的报告,也是可以做为参考的。
在专业领域很少用百度,而是使用专业的数据库或搜索工具:
零售数据一般会向尼尔森、益普索或者Euromonitor购买;
宏观数据有国家统计局、各类年鉴以及万能的WIND;
金融数据有Capital IQ,Thomson One;
在实习过程中,最好随时记下笔记,做好归类。
在上司提问时,你能迅速说出从哪些方面入手查找资料,用什么网站查找,一定能给自己加分。
最好在实习之前给自己布置一项练习:
先系统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找到麦肯锡历年经典case
用学到的每一个技巧挨个查找资料,并记笔记,哪个技巧适合查哪类资料,什么样的网站我自己用的比较熟练。
每周练习3-4个case
试想一下,在面官提问或者群面的时候,你能迅速说出从哪些方面入手查找资料,用什么网站查找,绝对有惊艳全场的感觉。
你要接受你就是办公室里职位最低的,但是你仍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时间——问聪明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建议,自愿去做任何事情。
公司不给工作,那要学会自己去找事做,
如果把做表格、写邮件这样的小事都认真对待,完成得很好的话,势必会给公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基本上,公司并不指望实习生创造价值,更多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小事来观察他们的态度、潜力和发展性。
作为实习生,如果你不只是仅仅以每天挣实习工资为目的,那么一定要多思考,怎样才能把被交给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即使你目前在做的工作内容十分的简单,甚至是机械重复、枯燥乏味。
为了充分利用好实习,你必须能提出问题,但又不能问得不着边际。提问要简单明了,和你手头任务有关,不要为了故意显摆自己的知识面而提问。同时你还要学会察言观色,确保别在不合适的时候问不合适的问题。
有个克服“不知道实习怎么就过完了”的方法是,写实习日记(internship log)。这个日记不是说让你写你每天8点钟到岗,11点吃了个包子当午饭,12点睡午觉。
而是记录你每天在工作中做了什么,遇到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还可以写参加了哪些会议,你在会议上跟着大boss学到了什么(行业的观念,企业发展方向);还有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比如做行业research时,从龙头公司入手而不是小虾米公司入手,这样更有效率。
面试时拿出自己的实习日记,这就是满满的一本你自己的case,各个案例支持各种结构化面试的答案,比如你如何克服困难。你可以答实习中在面对大量数据,不会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是如何自学“从入门到精通”。简单的学用办公软件的打杂,也变得高端起来。
—— END ——
由UniCareer独家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