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的脑回路,你不懂
甘肃男子李某,生于1992年12月,15岁开始,先后因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罪名入狱服刑。
2020年12月,也就是李某28岁那年,他进入甘肃酒泉监狱服刑,3年后,他遇见了狱友吴某。彼时,李某在狱中担任分监区生活委员和纪律委员,他告诉吴某,自己可以帮他转劳动岗位、照顾他的生活,吴某信以为真,让亲人在外给李某的父亲转账10万元。
其后,李某先后以类似的理由骗了狱友梁某、董某、肖某,李某父亲的账户又入账1.28万元。
2024年4月,法院判李某犯诈骗罪,与前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6年。李某骗取的钱款,只退回了5.35万元。
真正的诈骗犯,都是洞察人心的高手。谁说监狱里的生活委员不是个官儿呢?
2024年3月,浙江衢州一派出所接到民众李某咨询电话,询问「贷款平台」,民警调查后认定这是诈骗,要求李某联系该平台。
李某和客服恢复联系后,客服穷追不舍催促李某转账。民警接过手机,自曝身份,「我是警察,我现在警告你,停止诈骗」。客服嚣张回应,「多管闲事」,还义正辞严地表示:
「我们不是做诈骗,我们只是根据每一个人的智商来重新分配他们的财产。抽出与他们智商不匹配的那部分金钱。」
一边骗钱,还一边鄙视受害人的智商,这就是诈骗犯们的内心戏,骗到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