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恭维她是学霸。她局促不安地说,自己只是“小镇做题家”。这是另一个贬低自己的词了。
和其他很多年轻人一样,她也有很多的不安全感。为了躲避未来可能被裁员的命运,她特地挤进了一个跟现金流相关的岗位,因为她做过功课,这样的岗位最安全。
像学生时代“努力就有好成绩”那样,她很努力地投入工作,相信付出终有回报。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有业绩,能够按部就班地晋升。
可是作为一个I人,她不喜欢跟老板打交道。所以当有人提醒她,要多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也许是不会,也许是不愿,总之她还坚持自己的习惯,总觉得“业绩才是硬道理”。
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真的有了不错的业绩。可是这个回报又并非像她所想。她没有如愿通过晋升。反而是另一个她觉得做事没有她扎实的同事,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就像考了高分却没有被录取,这个结果动摇了她的世界观。
她很受挫,开始怀疑起职场的公平性,更怀疑努力工作的意义。她既怪不公平的晋升制度,又怪自己根深蒂固的“学生思维”。
她觉得自己在职场的竞争中落后了,强烈的沮丧放大了这种落后。她怀疑自己可能不会再有晋升的机会了,甚至想要因此离职。
我一直觉得,好学生有一个致命缺陷:
他们
没有
当差生的经验,所以对落后,哪怕暂时的落后,总有一种不知所措的焦虑。除非重新找到领先的位置,他们会一直觉得自己处在危机当中,却不知道这种危机也许只是自己为自己制造的。
我想让她意识到,她的处境并非如她所想。我问她会不会在上班的时候摸鱼?她说偶尔也会。我说,有没有摸条大的?她楞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
人笑的时候,常常更容易听得进一些话。趁着她笑,我说: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学生思维,除了根深蒂固的“只管埋头努力,付出就有回报”的想法,
学生思维最大的标志,是太紧张了。
紧张到如果经历一次晋升失败,就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完蛋了,紧张到如果跟老板沟通,让老板看到自己的付出,就觉得是背叛了自己。
”
她说:“是啊,我就是一直很紧张。”
我问:“你有没有放松的时候?”
她说有。在家里撸猫的时候就比较放松。
我就说:
“那能不能像撸猫一样撸你的老板呢?”
她笑了起来。
我说:“有时候也可以跟他谈谈。让他看见你。不要以为让他看到你的付出,就是拍马屁,就背叛了你自己。让她看到你有多好,本身就是题的一部分。当然了,万一他没看见,也不要因此把他当作不公平的坏人。”
她问:“我觉得“付出就有回报”,这有什么问题吗?”
我说:“付出应该有回报,当然没有问题。业绩好的人应该得到晋升,也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到用任何一种理念去衡量,都是有各种漏洞。
它不像我们在学生时代所面对的题目,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你需要在这样一个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世界中,继续寻找你的出路。”
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