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极圈
南极圈,深入面向全互联网的投资创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杉汇  ·  决策时,何时该同你的直觉商量? | ... ·  昨天  
创伙伴  ·  福建按摩大佬,9个月赚了1个亿 ·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关于AI公务员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刚刚!DeepSeek,重大发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极圈

迅雷程浩:创业公司做智能音箱是九死一生 |荐读

南极圈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7-31 21:19

正文



想要把自己关注的信息推荐给更多人看,欢迎一起来荐读!记得,加上推荐理由。

本文转自公众号:浩哥说


推荐人:朵朵

推荐理由:巨头是只拦路虎

创业公司想做智能音箱,那就不得不面对和巨头们争抢“蛋糕”的现实情况。比数据?巨头太不缺数据了。比生态系统?那是创业公司不能承受之重。抢夺场景入口?只做操作系统?似乎也行不通。这条路上,创业公司该何去何从?浩哥给出了他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最近看了很多智能音箱的创业项目,整体来讲,这条赛道不属于创业公司。


亚马逊Echo近千万的出货量,带火了智能音箱,国内已经在做和想做的创业公司不在少数。包括很多之前做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的创业公司,过去苦于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现在都考虑往这个赛道上靠。但我的整体判断是创业公司直接做音箱的机会很小。


具体几个观点:

一、创业公司的技术先发优势并不重要


智能音箱的核心技术,硬件层面包括麦克风阵列,即机器能不能在几米之外听清楚,也就是远场语音交互;软件层面主要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目前可能一些创业公司在硬件技术上、算法上有一些先发优势,但这不重要。我非常认同老友雷鸣的一句话“长期来讲,未来的人工智能之争,会逐渐从人才之争变为数据之争,其核心在于数据的私有化以及人才的可流通性和长期充沛性”。

简单讲,技术壁垒未来会越来越弱,因为人才可以流通,巨头可以招最优秀的人才。未来数据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巨头太不缺数据了。

所以智能音箱不同于安防、医疗等垂直领域,创业公司没有数据壁垒,无法建立起长久的技术优势。现在巨头都把智能音箱这个业务作为未来新的流量入口,投入重兵之下,创业公司难以抵抗。



二、生态系统是创业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拿热销的亚马逊Echo举例,除了计时器和设定闹铃提醒这类工具外,国外消费者最常用的扩展功能(Skills)是播放音乐、智能家居(开关灯光)和新闻简讯。

工具类功能对创业公司和巨头来讲都没难度,这不是核心。 真正的分水岭是音乐、有声读物和智能家居,也就是我说的生态竞争,或者说合作伙伴之争。创业公司要跟大公司拼生态和内容,几无可能。

以智能音箱上的Killer App音乐举例,数字音乐版权方面,今年5月环球音乐与腾讯音乐的联手,意味着腾讯音乐娱乐目前囊括了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三大唱片公司的全部独家版权。阿里音乐集团也拥有一些头部内容。

现在创业公司在音乐版权上还能打打擦边球,以后万一这些巨头认真起来,你怎么办?首先版权授权费会水涨船高,创业公司难以承受,就像当年影视内容一样,视频网站火了后,一集电视剧从以前的1集1万到上百万;其次如果巨头真的很重视这事儿,完全可以不把最好的音乐资源授权给你,也包括《中国新歌声》、《歌手》、《晓说》等优质的内容IP资源。


所以创业公司在以上这些资源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因为巨头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生态体系。说白了就是,你创业公司的音箱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再准确,内容资源上却差了一大截,消费者同样不会买账。

同理智能家居的生态系统一样。我是巨头,你是创业公司,做为一家智能电灯的厂商,会选和谁合作?肯定是谁卖的好,谁能长期做下去就跟谁合作。而且如果一个合作伙伴提供的Skill真的特别好,巨头还可以补贴要求独家。 因此创业公司在和这些大公司争夺生态合作伙伴时,同样处于劣势。

回到创业公司自身, 创业公司必须有能力独立提供价值,如果这个价值依赖于生态和合作伙伴,那就是生态系统的打法,创业公司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就像当年的安卓和iOS火了之后,微软这么大的企业想进入也不行,没办法,这就是生态竞争的残酷性。



三、巨头都极为重视这条赛道


大家都觉得智能音箱是下一个流量入口(当然具体是不是,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国外也是大公司间的较量,主流的就是亚马逊、Google和苹果三巨头,听说微软和Facebook也很快发布。为了抢场景入口,大公司可以有100种手段,各种推广、降价、未来甚至不排除免费,如果成本足够低的话。

亚马逊的Echo为什么卖的这么好?你把亚马逊首页常年留给Echo的位置折成现金,你算算那是多少钱!再加上亚马逊有Prime会员服务、流媒体版权以及电商服务等完成的生态系统。所以协同效应是很明显的!

面对巨头们抢夺场景入口,这种级别的战争,创业公司要躲远点,不是溅一身血的事儿,而是很容易成为炮灰。 这么说吧,未来国内会有超过一百款智能音箱出来,但最终能留在市场上被用户接受的不超过10款,剩下的都是炮灰。


四、退而求其次,创业公司不做硬件只做操作系统也不行


虽然创业公司做音箱做不成,那我做软件,也就是智能音箱的操作系统行不行?对不起,也不行。首先,百度DuerOS和阿里的AliGenie已经选择了做开放平台。他们也为硬件厂商提供操作系统、Skills以及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合作伙伴只需要提供硬件就完了。

不过即使这样,DuerOS和AliGenie我也不太看好。大家都想成为智能音箱的安卓,但我觉得很难。当年安卓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硬件厂商,他们没有做操作系统的能力,而且安卓允许合作伙伴做深度定制,提供了非常大的灵活性。而现在“认真”做智能音箱的都不缺软件能力,所以每家都会有自己的iO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