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咖啡面前节节落败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喝茶太费时间了。
快节奏的城市发展,生活的关键词变成了“方便,快捷,省时”。
于是街角林立起了随处可见的咖啡店,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进进出出,买的是一份清晨的清醒,手中的饮品早已失去了纯粹的原味了。
“我也想喝茶,但我没时间。”
柯春民和庄自奋,一个曾是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副总,一个曾是年薪几十万的广告创意总监,在忙碌繁重的工作中,也不得不将天枰的指针偏向了咖啡。
“日复一日的咖啡,反而让人更想念茶香。我们想找到一种方式,让喝茶变得更加随性自如,更现代化,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性。”
很快,庄自奋和柯春民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一套让想喝茶的人能随时随地品茶的轻便茶具。
然而世面上的茶具大多古朴笨重,根本不适合随身携带。
带着一股子执着劲儿,两个人决定,那就自己做一套茶具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庄自奋和柯春民结识了日本百伦工业设计的创始人仓本仁。
在了解了茶具的设计构想后,仓本仁先生主动提出了合作,这让非设计专业出身的两人倍感惊喜,对于这套茶具的诞生,也更有信心了。
在进行设计时,百伦团队将细致严谨发挥到极致,四个月的跨国合作中,一轮轮反复设计改稿,最终呈现出了令所有人满意的作品。
这套茶具外形圆润细滑,似是一颗鸡蛋,所以取名为“小巨蛋”。
设计师摈弃了所有多余的图案线条,呈现出“一体成型”的极简效果。
小巨蛋看似简单,其实生产工序很不简单。
由于茶具的设计没有脚边,烧制时就必须采用高难度的扣烧方式,以至于第一批成品因为成型问题,200个全部报废。
经过不断的尝试改进,“独立烧台”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这意味着每一个茶具都需要单独配备一个陶瓷托盘,一套茶具则需要6个,且都是一次性报废,成本消耗非常高。
小巨蛋的手工施釉选用天然的60目砂岩釉,不论纹理还是手感,都是最上乘的。
完成喷釉的陶胎需在1300度高温的窑中,经过15个小时不间断烧制,直至彻底烧结。
这个过程上下温差必须维持在28~30度,温控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陶胎最后的成型和质感。
整整36道工艺,花费的时间和成本都是普通茶具的三倍以上。
如今,小巨蛋茶具系列已经囊获了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在内的4大设计奖项。
两年磨一“茶具”的用心和巧思最终得到了业界的大力认可。
小巨蛋T1(标准)系列
不同于一般的快客杯和便携茶,小巨蛋T1设置了一个茶海,避免茶叶因长时间浸泡而产生苦涩的口感。
茶具内藏的中空双层防烫结构,比传统盖碗隔热降低约 40%,所以即使没有把手的设计,也不用担心烫手的问题。
88mm的壶身黄金比,重量仅680g,这个尺寸重量,连女生都可以轻松单手拿。
两段式出水壶嘴设计+采用12个出水孔,不堵茶,比传统茶具出水更顺更快,手抖也不易外漏。
小巨蛋的设计还很贴心得考虑了左撇子使用问题。
独特的正圆壶身设计,不论从哪个角度拿都很顺手,从此泡茶,左右手一样方便。
整套茶具包含3杯1壶1海1罩,全部被收纳进0.0013m³大的茶盒里(两瓶易拉罐可乐的大小)。
茶盒盖可以当作茶盘,15条双向缓降式倒流槽,排水效率提升2倍。
850ml超大储水量,相当于12壶茶海容量,长时间饮茶也不必反复倒茶水,亦可容纳茶渣。
配套的户外牛津布挂包,耐磨耐用,同时设有皮质提手及铝合金挂钩,方便日常生活及外出时使用。
防震内衬结构设计,多重防护,有效保护和缓和震动对茶具的冲击。
让品茶成为城市生活的兼容项,这款充满巧思的贴心茶具,真的做到了。
小巨蛋cc轻便时尚款
除了T1系列,小巨蛋还特别设计了清新亮丽的CC系列。
CC总重量仅450g,相比T1更为轻便,马卡龙配色还特意参考了pantone发布的年度色系列,静谧蓝,粉晶色,草木绿...全都包含在内。
“土气”、“不够时尚”,再也不是茶具撕不掉的固有标签了。
小编第一眼看到CC系列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最爱的游戏“吃豆豆”,顿时觉得这套茶具不仅颜值高,还十分生动有趣。
如此可爱的小巨蛋CC,真的能让喝茶变成一件充满萌点的事情。
“酣睡的茶猫”特别合作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