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分享设计干货,每天早上6:30为你准时送上一份设计早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普象读书:孤独三书,认识自己——周国平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84岁东北姥姥火了!爆笑金句治愈1200万网 ... ·  昨天  
创意铺子  ·  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短剧真的杀疯了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太会选了,攒了2年的罕见好物,今天特价不用等 ...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国外卖疯了的“越野登山鞋"多变态?防撞耐磨,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爆款回归!国庆档最美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却看得人热泪盈眶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公众号  · 创意  · 2024-10-29 06:30

正文



只此青绿

2022的春晚,舞剧《只此青绿》惊艳亮相,火爆出圈!


当时的弹幕纷纷刷屏:

“绝了!美哭了”
“简直每一帧都是一幅古画”
“看完直接从文化自信走到文化膨胀了”

爆火后的只此青绿,舞剧一票难求,豆瓣评分高达9.1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杰作之一。

时至今日,已在全球巡演了600场,走过70余座城市。


两年后,《只此青绿》被改编成了电影!

内容以舞蹈诗剧为蓝本,携原班人马,讲述了现代文物研究员(谢素豪 饰)与北宋少年画家王希孟(张翰 饰)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故事。


10月1日上映后,收获一片好评,看过的人都说“美得让人窒息”!

甚至还有人表示,全程看得热泪盈眶,为天才少年王希孟感动,也为中华千年美学而自豪!



 01 
 画中有话 

王希孟的天赋,让人叹为观止。但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这位天才少年除了留下这幅《千里江山图》,便再无其他记载。

只有蔡京的题跋透露:“希孟年十八”。


一个18岁的少年,如何能创作出这样一幅旷世杰作?这个问题,困扰了艺术界千年之久。


《只此青绿》揭开了这个谜题的一角。它不仅还原了创作的过程,更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影片中,王希孟不再是历史书上冰冷的名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少年,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当他拿起画笔,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笔下复活。山川、河流、亭台、楼阁,无不栩栩如生。

这不仅是技法的精湛,更是心灵与天地的共鸣。


他的绘画技法融合了唐宋两个朝代,富贵而又清雅。

这幅长达十多米的画作,他分成6个段落去描绘,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


当你欣赏这幅画时,有种看电影时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从近到远,由浓至淡,真正的可观、可居、可游、可览




 02 
《只此青绿》

影片将舞蹈诗剧中的七个篇章扩展到十篇,分别是问篆、初见、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


展卷人第一次见到希孟作画,希孟于熟睡中被展卷人惊醒,两人对舞,熟悉又陌生。

唱丝篇的舞蹈场景位于湖上芳洲,一叶扁舟缓缓划过,舞者们右手握筛,与希孟共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听雨篇,希孟在青绿山水间起舞,由仰卧水中镜头切换到卧房地板上,在绢上提笔作画,这一幕堪称绝妙。

一下子就将观众带入到希孟雨中起舞时,被眼前如梦似幻的山水实景所震撼,产生创作灵感的场景。


习笔篇则复现了当年希孟在翰林画院学画情景,他被老师称赞“孺子可教也”,师生一起跳欢快轻松的蒲扇舞,想到结局,不禁令人惋惜。


而在青绿篇中,领舞者身穿一袭全蓝衣裙,袖子末端逐渐变成浅绿,其他女舞者均穿青绿衣裳,与画中青绿山水形成近乎精准的对照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补足了舞蹈诗剧中难以呈现的人景合一的场面。

挥毫之间,“青绿”翩翩起舞。

此时,《千里江山图》不再是静态的展品。它活了,它会呼吸,它会跳跃。


他们不仅还原了画作的每一个细节,更赋予了它生命。山川起伏,云雾缭绕,江水奔流,树木摇曳。
一切都在动,一切又都静止在那个永恒的瞬间。

当舞者在画中游走,仿佛是画作本身在呼吸、在舞动。



 03 
画外有情

从舞台到电影,中国东方歌舞团每个演员都与角色相处了三年之久。


张翰在一次采访中说,“没有任何人有我对希孟的感情深,朝夕相处三年有余,我每天都在‘成为’他,他也每天都在给予我力量。”

那双当年王希孟展卷的手套,张翰把它裱了起来,每次去巡演时都带在身上。


作为一部全程没有台词的电影,情感的传递只能通过演员的动作和神态。

为了每个镜头达到完美,一段舞蹈可能要重复一二十遍,这对体力更是一大挑战。

在剧场中,台上的舞者与观众是融为一体的,而拍电影很不一样。


饰演“青绿”意象人物的孟庆旸认为,“镜头非常具象,它具象到需要你的瞳孔有灵魂在此。”

并且,为了电影还原的真实性,剧团还邀请了故宫的老师和文化部非遗专家给演员们上课和指导。


作为主演,张翰专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习青绿山水,每次一画就四个小时,整个人腰酸背痛。


“我简直不敢想象,希孟在那个时候是怎么画的。

《千里江山图》有11.9米长、51.5厘米宽,他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完成,可以想象他一定是没日没夜地画。”


四年来,张翰时常自己琢磨,如果是希孟的话,他会用什么姿势吃饭、睡觉、洗澡。

只要一拍摄,张翰就会附身般飞快进入角色,“那一刻我并不是在表演,我是将这么多年对这个角色最真挚和最纯粹的情感都表达了出来。”



 04 
古今技艺

将一幅历史名画转化成舞台剧本来就非易事,再从舞台剧转化到荧幕上,更是难上加难。

导演如何将自己对《千里江山图》的理解,转化为荧幕语言?演员如何揣摩千年前人物的神韵?

特效团队如何让画中山水“活”起来?音乐如何配合画面,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


与画中所用古代绘画技法所对应的,是现代高超的电影摄制技术。

电影以生动、还原度极高的形式,将篆刻、织绢、磨石、制墨等传统工艺搬上荧幕。


并且高频率运用蒙太奇组接、视频摄制、动画、特技特效等电影手法,给观众带来逼真且丰盛的视听奇观。


他们的努力,让一幅千年画作,重新焕发生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05 
画卷徐展

《千里江山图》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每次开卷,都会有矿物磨损,所以,这幅画近百年仅展出过四次。

这位与画家产生穿越时空的共鸣的展卷人,其原型是故宫博物院2017年《千里江山图》(特展)的策展人王中旭老师。


电影除了展现天才少年的刻苦与坚持,更是挖掘了那些传统文化背后的更不为历史所记载的人。

比如篆刻人、织绢人、制墨人、磨石人、制笔人,以及为传统文化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博工作者们。


导演赋予了劳动者们不同的特色, 且都以舞蹈动作的诗意化而非传统叙事写实方式呈现。


在服化道方面,处处可见团队的良苦用心,比如浣纱女与织绢人的服装参考了古代彩塑女像以及古代画卷中的人物形象。


创作者想表现的,是劳动人民油然而生的的使命感。因为质朴,所以格外令人动容。


任何伟大的创造都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每一件伟大的作品背后都有无数人的努力。

不论是磨石人、淬墨人,还是展卷人,他们都在做自己的热爱的事情,寻找自己心中的“道”。



 06 
青绿永恒

从皇宫到民间,从战火到太平。这幅画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当我们站在《千里江山图》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幅古画?是一件文物?还是一个鲜活的世界?


在《只此青绿》的启发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幅画作。
它告诉我们,传统不是束缚,而是创新的源泉。只有真正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另外,我也想问一问展卷人问王希孟的那句话:如果你知道此生只有短暂的18岁,还会为了一幅画而燃尽自己的生命吗?”


当希孟在冰天雪地中呈送画卷时,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然明了。


王希孟短暂的一生,见了天地也见了众生。


正所谓,“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

对王希孟来说,人生如画,画藏人生。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