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看完他,才明白中式审美有多绝 ·  2 天前  
疯子与书  ·  蛇年吉祥!-20250129010154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22年前灭门案凶手是“知名”作家,五分钟读完他的“著作”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15 09:21

正文

安徽一件悬了22年的灭门惨案,凶手被抓:一个是"知名"作家,一个是企业老总。如果不是被抓获,他们的家属至今对凶案一无所知。“他们都瞒着,不给任何人讲。”


世事难料,几多离奇。身份顷刻间变换,让人诧异,也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王煜 李明 潘佳锟 付珊 

实习生 郑苗

评论撰文  |  与归


陈红跃至今记得清楚,旅馆里的血腥气,床单上还没干的血液,以及4名死者尸体。


那是1995年前的事了。当时,浙江湖州市织里镇一旅馆内发生抢劫杀人案,旅店老板一家三人及一名住客被杀害。


入职刚一年、负责痕迹检验工作的陈红跃没想到,这会是一起跟随自己22年的大案。


案件的关键证据,是现场遗留的烟蒂。经过复杂的DNA比对发现,烟蒂上残留的唾液,与芜湖市南陵县的刘姓族人很接近。


通过排查,目前,“湖州灭门凶案”两嫌疑人均被控制。


▲2017年8月11日,警方将22年前血案嫌疑人刘彪抓获。警方供图


“他们没钱了,就商量到湖州织里搞钱,找到出事旅馆住下。二人觉得同屋旅客有钱,偷钱时被发现,就将他杀害。随后,他们又打起老板主意,以退房名义把他骗到房间,下手杀害,又把老板娘和12岁的孙子杀害。随后抢走手表等物品,逃走。”陈红跃介绍。


戏剧性的是,22年过去,其中一人刘彪(化名),已“漂白”为知名作家,在某校任校刊主编;另一人汪明(化名),则是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


▲22年前浙江灭门案告破,嫌犯成作家写“行者武松”。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旅馆血案


203房间内,是旅馆老板闵某生、旅客于某峰的尸体。隔壁202房间,老板娘钱某英、老板孙子闵某的尸体被一一发现。


这是1995年11月29日凌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村,一间住宿和饮食合一的家庭旅馆,发生的血案。


“一到现场,就飘来很重的血腥味。”时年23岁、在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做刑侦民警的陈红跃记得很清楚,尸体都是开放型伤口,床上地上全是血,由于天冷,床单上的血液还没全干。


案发地在闹市一栋三层旅馆的二楼,这个旅馆装修简单,暗黄的外墙上挂着一块手写的红字招牌。他回忆,4名死者尸体在2楼两个相邻房间,旅店老板和一个山东住客尸体在一间屋子,老板娘和12岁的孙子在隔壁房间。


经法医鉴定,4名受害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作案手段十分残忍”。


案发后,湖州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浙江省公安厅也派出刑侦专家协助破案。

根据现场犯罪轨迹和痕迹推断,警方初步判定,这是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的目标是劫财。


当晚的旅馆住客,成为重点排查目标。记录显示,案发前一天,两名男子入住旅馆,案发后,两人又几乎同时离开。


但本应严格执行的入住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在这家个体旅馆并没有得到贯彻。因此,犯罪嫌疑人没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


“我们知道嫌疑人的动机,知道现场的情况,但最难的一点在于,这个嫌疑人与受害人没有直接关系(社会联系),根本就不认识。”专案组刑事技术负责人之一、湖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徐志成回忆,22年前指纹技术还不算成熟,监控设备“几乎就没有”。


一支烟蒂


案发后十多天,陈红跃几乎整日守在现场。他与二楼十余名民警一起展开勘查,此时,旅馆外开展调查工作的民警“起码上百人”。


现场勘查中,警方提取到包括毛巾、指纹、鞋印等在内的痕迹物证,并对犯罪嫌疑人进出轨迹、作案过程及案犯特征进行刻画和现场重建。


经过细心排查,他们终于有了发现:一支烟蒂。


“现场有一支烟蒂,‘盛唐’牌,应该是嫌疑人留下的。后来调查发现,这种烟产自安徽芜湖。”陈红跃说。


旅馆服务员提到,这两名旅客饮食习惯像皖南地区。


侦查中,附近居民也反映,两名旅客应当是老乡并且相熟,都操一口安徽南部口音。


最终,湖州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活动范围缩小至皖南一带。这一地区邻近湖州,不少人在织里镇的工厂内打工。


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警方几乎一无所知。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做的就是摸排、指纹对比,案发半个月后,大规模排查工作开始”。陈红跃说。


他回忆,警方派出多路警力前往附近多地查询指纹库。但那时,指纹对比靠肉眼识别,一个地方的指纹库可能就是一摞白纸黑纹的纸。“我几乎跑遍安徽南部的每个县,多的时候一天辨认几千份指纹。犯罪嫌疑人的指纹,我几乎印在脑子里了。”


“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近的上海、远的广东、云南,很多时候没有线索,我们也要去看”。徐志成介绍,外地出了手法、情节类似的案子,湖州警方即派员去看“能不能并案”,“我个人就去过江西、安徽等多地”。


 ▲22年来警方办案的卷宗已经累计十几沓。警方供图


“就像大海捞针”


“线索有限,排查面太大。”一个多月的排查工作无果,此案成了所有办案民警的心结。


一天,陈红跃同事传来消息,说在南京一个市场上发现线索。“这个民警带着现场发现的足迹样本。在南京走访时,无意间发现一个摊位上的鞋底纹路与现场足迹吻合。”警方迅速组织警力排查鞋厂等多方,然而也没有新发现。


此后三年,案件进展几乎停滞。陈红跃和同事们在日常案件之余,坚持做着排查工作。“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每次一有嫌疑人到案,马上进行指纹对比,有类似的案件发生,就会马上与这件事产生联系。”


1998年夏天,当地警方再次组织大规模排查工作。调查范围扩大到衢州等临近城市。陈红跃和同事们走访了多个乡镇,仍无功而返。此后,民警们只能半年做一次指纹对比,以保证持续侦办。


陈红跃介绍,办案民警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尤其是皖南地区和浙江衢州,“基本上每个县都跑遍了,我们去打听、去排查、去查摸,但范围太大,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很难做到彻底的排查,这些年工作也没有结果”。


参与办案的民警们也常常聊起此案,“期待着哪天案子破了,职业生涯就完美了。”


此后,湖州公安数次启动案件侦破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限于当时侦破条件和科技手段,案件一直未获突破性进展。


锁定嫌疑人


今年,湖州市公安局再度重启该案侦破工作。侦办期间,专案组先后奔赴江、浙、沪、皖等10余个省份搜集证据资料。


6月中旬,湖州警方再次抽调各岗位的刑侦技术人才和专家组成专案组,常驻人员有10人左右,参与办案民警超过百人。


警方采集证据涉及三万多人,“都是和案件相关的人。”徐志成介绍,事后分析表明,很多材料与案情无关,但“全部要采集,回去慢慢甄别”。


再次回到此案办案一线,陈红跃已是45岁的老民警。两年前,他被派到一个派出所做教导员。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破案机会了,再努力拼一次。”在专案组,他见到来自多个单位“曾经的共事者”,有些已经满头银发。被召回的人彼此熟悉,不消多言便投入工作。


陈红跃拿出22年前的办案笔记翻看多遍,随后前往皖南排查。


他没想到,当年现场的那支烟蒂起了作用——上面残留的唾液比对出犯罪嫌疑人。


“经过复杂的DNA比对发现,那支烟蒂上残留的唾液,与芜湖市南陵县的刘姓族人很接近。”陈红跃介绍,得知这个情况后,他跑遍当地每个乡镇,挨家挨户采集血样。


最后通过排查,圈定了南陵县人刘彪。


▲嫌疑人刘彪。警方供图


由于要采集犯罪嫌疑人血样进行最后的对比,他与3名同事隐匿身份前往刘彪家。


“他看到我们的那一刻,心里应该是有底了,但出奇平静。”陈红跃记得,刘彪面相斯文,家里摆了不少书,“像个文化人。”面对采血的要求,他语气温和,连声说“可以可以可以”。


那一刻,他“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后来他了解到,刘彪有高中学历,作案时,已经“很喜欢写作”。


8月11日凌晨,陈红跃与其他民警一起,再次敲开刘彪的家门。“我看到他开门的手在抖。他对民警说,一直在家等着这一天。”


预谋杀人


跟刘彪一同作案的同乡汪明也被锁定。8月11日凌晨,专案组在上海浦东区杨高南路一小区将其控制。


“他们一起长大,作案后,刘彪回到南陵县,成了作家,而汪明去了上海,成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过得也不错。”陈红跃透露,刘彪被采血后,还跟汪明打了电话,但二人并没有逃跑。“他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逃不掉的。实际上他们连逃跑的勇气都没有。”


▲嫌疑人汪明。警方供图


案发时,刘彪31岁,汪明42岁。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提供的细节显示,两人是南陵同乡,也是好朋友。作案前都没钱了,而汪明之前在织里打工过,所以商量到湖州织里来搞钱。


他们当时找到了出事的旅馆住下,同屋还有一名旅客,是个山东人——“他们觉得他有钱,想偷他钱,没想到被发现,就下手将他杀害。随后,他们又打起老板主意,以退房名义把他骗到房间,再次下手杀害,又到老板房间把老板娘和12岁的孙子杀害。随后抢走手表等物品,逃走。”


“他们来抢钱是有预谋的,杀人应该也是有预谋的,因为从整个工具来看也是有预谋的”。 陈红跃分析,他们准备的工具,是杀人工具。


被抓当天,刘彪交给警方一封写给妻子的信。里面提到,“今天公安人员来采了我的血样和DNA,我知道22年前的鲁莽行动终于有结果了,也终于可以结束这么多年来的精神折磨。”


在接受审讯时,二人提到,刚开始几年确实很紧张,惶惶不可终日,但时间长了,也感觉到有点麻木,有一点侥幸心理,想着这么多年过来也没事,应该就没事了。


刘彪还讲到想过去自首,但因为怕家人背负杀人犯家属的恶名,所以没有去。“他也想过要自杀,都准备好了老鼠药,但又下不了决心。”陈红跃透露。


下文为评论。




被抓时,刘某彪已是"知名"作家。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作协2013年新增会员473人,刘某彪以安徽籍的身份在列。据悉,他曾用笔名刘浪、永方、彪子、一沙、江南飞等,发表作品200多万字,著有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等。


长篇小说《难言之隐》

“性与人性”


在某阅读网站显示,这部小说有19.4万字。简介里写到:是什么决定性格?是什么决定命运!人性!这是一部以钻井方式深层揭示人性的小说!这部小说会从人性的角度以全新方式形象地剖析人类生活中难以解释的现象与因果。 



《难言之隐》第一章。


在某听书网站,这部小说的简介为:从青弋江畔走出的美女为什么与丈夫结婚时都是处女?一个贫困的农民何以使两个正科级美女、又是千万富婆现代女性刻骨铭心?一个贫困的农民在年近五旬之际又何以让自命不凡、风华正茂、又可一夜成为都市达人的现代女大学生放弃唾手可得的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一个被视为太监的穷光蛋又何以受到集团老总的青睐?是什么决定性格?是什么决定命运?是人性!


长篇小说《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学生读物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封面。


这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粗略浏览了下,语言比较直白、活泼,故事大致和水浒传中的差不了多少。


在某阅读网站,这本书被分在教材教辅类;而在某电商平台,这本书被标注为“学生读物”。


有某阅读网站评价该书:在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构划上,有新特点、新发现、新突破,以期使得武松这个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文学的,更具有现实的、平民偶像的寓义。

 

中短篇小说集《一部电影》

奖与好评


《一部电影》封面。


《一部电影》是中短篇小说集。检索可以发现,该书获奖并受到好评。


2009年1月22日,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拟获奖作品公示,其中,刘某彪的《一部电影》在列。


2010年2月,据《芜湖日报》报道,2005-2006年度安徽省社科文艺出版奖文学奖揭晓,南陵县乡土作家刘某彪《一部电影》荣获三等奖,这是安徽省政府文学奖设立以来该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作家。


有资料显示,2012年3月20日,由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南陵县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南陵县萃英园中学、《芜湖》杂志和南陵电视台协办的“萃英园杯”刘某彪《一部电影》研讨会,在南陵县萃英园中学召开。


2012年3月20日,“萃英园杯”《一部电影》研讨会在南陵县萃英园中学召开。图片来自“柳拂桥的博客”。


据悉,刘某彪是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南陵作家。研讨会还高度评价了南陵作家抱团取暖的团结精神,称刘某彪只是南陵文学现象中的一个代表。     


2013年9月27日,《芜湖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一路走来的南陵文学现象》。文中将刘某彪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安徽文学奖”并顺利地加入了中国作协,作为南陵文学创作正在走向第三次高峰的标志之一。


除了这三个大部头之外,刘某彪出版过随笔散文集《心灵的舞蹈》。

                         

简评

孽即是债


8月11日凌晨1点多,警方在县城一小区抓到了刘某彪。至此,他的伪装被宣告结束。刘永彪称,上个月,他被采血时,就知道自己要完,但仍有些侥幸心理。想必,当时已经不再有“心灵的舞蹈”,而是心灵的悸动与煎熬。


不知道,这一个月以来,刘永彪是如何度过的?而这22年来,他又是如何心安理得地写作的?不得不说,人性,是复杂而又难以揣测的。而写出《难言之隐》探讨人性的刘某彪,恐怕也只参悟了皮毛。


据媒体报道,刘永彪今年53岁,案发时,他31岁。被抓前,在一所学校任校刊主编。如果没有杀人一事,著作还算“等身”的他,或许这辈子可圈可点,依然是当地文学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命运轮回,因果终报。孽即是债,必须要还的。



本文源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bjnews_xjb)和“新京报评论”(xjb-pl)。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人人都有谋杀的欲望”

高校青年教师晒工资单:从不加班,因为从不下班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我的前半生》| 蔡澜 | 王者荣耀 | 空巢青年 | 宗萨仁波切 | 2017年中好书 | 六神磊磊 | 寒门难出贵子 | 恐婚 | 冷暴力 | 山寨《人类简史》| 林奕含 | 钱理群 | 衡水中学 | 读书日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养猫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恋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朋友圈 高房价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心灵鸡汤 


点击“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