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镇西来村的石高美虽已101周岁,但老人面色红润,牙口尚好且耳聪目清,思维依旧清晰,与人交流自如。
石高美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如今孙子辈有15人,曾孙有6人,玄孙9岁。“母亲操劳了一辈子,能自己做的,她都不会麻烦我们。”老人的儿子展玉明告诉记者,母亲一心为着家庭,她18岁出嫁,虽目不识丁,但始终做好分内之事,把每个孩子都视作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一视同仁。
这几年,老人的三个女儿都提出要把老人接到身边生活,但都被老人拒绝了。
女儿们也很尊重老人的选择,如今三个女儿会经常回家照顾她,每当节假日,孙子、孙女、外孙、曾孙等还会组团回家看望,每逢这时老人都乐得合不上嘴,这样的家庭时光让她内心无比温暖和幸福。
展玉明排行第三,回忆小时候,他说,尽管当时家庭困难,但母亲从不抱怨,而是自强不息,将勤俭持家的美德融入家庭相处的细节中,与父亲携手渡过重重难关。那时候一家十来口人,母亲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得起床,忙家务到晚上十一二点。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操持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前几年,母亲虽已近百岁,但总是坚持自己做饭,每次玄孙放学回到家,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好吃的饭菜。家人劝她不要下厨做饭,但母亲总说自己还干得动,坐不住。最近两年,家人硬是不让她再干活了。劳作或许也是一种无形的健身,即使年至101岁,老人也仍硬朗。
▲石高美(中)与儿子展玉明、女儿展玉琴合影
当记者谈起养生之道、长寿之道时,家人们都表示,老人在生活方面很注意,三餐、作息时间有规律。早上,老人通常是一碗稀饭加一个鸡蛋、一个包子;中午荤素搭配,蔬菜是必备,肉不多吃,最多三块;晚上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小碗面或一小碗粥。老人的小女儿展玉琴介绍,最近几年,家里人经常给母亲炖鸡汤、骨头汤,而且会加入一些药材和枸杞,调味品放得很少。老人每次能喝一大碗,鸡肉炖得烂熟,也会吃上好几块。老人爱吃水果,像苹果、香蕉、葡萄和橘子等,新奇的水果反而不爱吃。老人每天晚上八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即便冬天,老人也早早起床出去活动筋骨。
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展玉琴说,母亲一直很朴实善良,打从她记事起,就见过她多次热心地帮助别人,也因此给她和家中的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谁家有困难能帮就帮。以前家对面是一家谷物加工坊,如果作坊里没人,远道而来的农民就将稻谷、小麦之类的寄存在她家。第二天,当别人来取的时候,母亲已帮别人加工好大米、面粉了。老人的针线活做得好,常常给需要的人缝补衣裳,村子里办一些活动的时候也会请老人帮忙。
如今虽已高龄,但老人依然热爱生活,平日闲暇时不喜欢干坐着,爱看电视、喜欢到邻居家串门聊天,这是她与外面世界的连接。“我老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外孙女都很关心我。有人照顾,又有人来看望,又过得好,子孙又孝顺,经常给我买吃的穿的。一过年大家又都回来了。”老人开心地说着。
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在这一个世纪之久的漫长时光里,尽管岁月与风霜
在石高美老人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老人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从未改变,每一道岁月的痕迹都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和深沉,像一坛陈年美酒,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