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靖江
传播权威资讯,促进文明实践,服务民生社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从头构建GPT文本分类器(Python) ·  昨天  
数据派THU  ·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Graph ...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成功率可达100%,药物开发公司Cellar ... ·  3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内推】银行初级金融数据分析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靖江

靖江百岁老人分布图,哪个镇最多?

今靖江  · 公众号  ·  · 2025-02-02 15:17

正文

65万人口的靖江

可谓是“长寿之乡”!
截至2024年12月
全市有 一百周岁以上老人96名
不少已是五代同堂的大家庭
温暖幸福的故事一串串——

张秦氏:孝顺仁爱家风代代传


五代同堂,寿高百岁
2024年12月20日
城区一酒楼张灯结彩
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和祝福声
张秦氏迎来了百岁寿辰
子孙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她庆寿
在和和美美的氛围中
传承最淳朴的孝道

▲张秦氏(中)与小儿子张状坤夫妇合影


百岁老人也曾是孝顺儿媳

张秦氏曾经也是一名孝顺儿媳。她出生于滨江新区办事处越江村7组,年轻时嫁 到了本村的 16 组,与丈夫育有 4 个儿子。 公公早逝,婆婆后来因病无法下床走路,张秦氏丝毫不嫌弃,整日在床前照顾婆婆,为她擦洗身体、按摩等。 “我妈对我奶奶非常好。 ”张秦氏的小儿子张状坤回忆,由于家里很穷,粮食不够吃,母亲一切以奶奶为先,总想着让奶奶把身体养好,当时的情景,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张秦氏的丈夫去世后,张秦氏坚持一个人生活,不与子女同住,不让子女照顾。“我自己能做饭,闲了还能找人聊聊天,一个人比较自由。”张秦氏说。张秦氏的子女明白,母亲这么做,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好在张秦氏的儿子都住在附近,他们经常回家看望母亲,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


4个儿子来“抢”娘

张秦氏的岁数越来越大,其儿子们都想将她接回家,为此还上演了一出“抢”娘大戏。当时,张状坤和大哥张林生商量,由兄弟俩轮流照顾母亲。张秦氏的其他两个儿子一听不乐意了“:她也是我妈,再说大哥年龄也大了,我们有责任照顾妈。”就这样,4人轮流照顾老人,每人1个月,持续至今。

记者采访当天,张秦氏住在张状坤家。老人的卧室里放着两张床,一张是她 的,一张是张状坤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 “我身边从不离人,他们晚上给我盖被子、端茶递水,忙前忙后,辛苦他们了。 ”张秦氏说。 张状坤却说: “离我妈近点,我心里更踏实。 哥嫂们也都心系母亲,经常给母亲买衣服、营养品。 ”张秦氏生活得惬意,胃口也很好。 “早上一碗稀饭、一个鸡蛋、一个包子; 中午软烂的米饭、肉圆、肥瘦相间的红烧肉、蔬菜不重样; 晚上面条、咸菜粥。 她还喜欢吃红薯、芋头等粗粮,特别爱吃甜食,闲得无聊时,会抓几颗冰糖放嘴里。 ”张状坤笑着说,每次家人到外面饭馆吃饭,都会带上妈妈。

百岁高龄的张秦氏身体健朗,行动自如,而且记忆力惊人,几乎记得所有子孙的生日。如今老人依旧闲不住,老人爱听靖江的讲经,喜欢看戏曲节目,爱折纸。平时还做针线活,自己洗衣服。


孙辈传承孝老家风

对张秦氏老人来说,百岁生日是一次特殊的生日。生日宴是由她的孙辈们张罗 的,她还收到了来自附近居民们的祝福。如今,张秦氏的孙子辈有15人,曾孙有9人,玄孙刚满1岁。

“我奶奶这辈子不容易,现在日子好了,百岁大寿一定得好好办。”去年,张秦氏的孙女张亚琴早早有了主意,和兄弟姐妹商量后,决定为奶奶办一场风风光光的生日宴。“奶奶怕花钱,想简单办”,张亚琴说,奶奶一直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常嘱咐他出门在外碰到有难处的人,尤其是老人,一定要帮一把。这么多年了,晚辈们时刻将奶奶的嘱咐放在心上,遇到有困难的老人,他们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奶奶的善良,加上父母对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以张亚琴为代表的晚辈心中埋下尊老敬老的“种子”,他们每次回家总会带点老人爱吃的食物“。父母年龄也大了,我们要把孝老家风传承下去。”张亚琴说。

张秦氏的百岁生日宴当天,附近的居民及滨江新区办事处老年协会工作人员纷 纷前来送祝福。 “他们家人把老人照顾得这么好,让人羡慕,我们也来热闹热闹。 ”滨江新区办事处老年协会会长孙静娟笑着说。




毛素芬:温暖陪伴就是最大幸福



冬日午后,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孤山镇广陵村105周岁老人毛素芬在儿女陪伴下,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老人眯着眼睛感受周身的温暖,身旁的儿女们也已经头发花白,这看似平常的场景让人倍感温馨。

毛素芬育有6个儿女,如今这个大家族开枝散叶已是五代同堂。看到记者来访,老人笑呵呵地打招呼。经历百年风雨,从外表看,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面颊虽瘦却泛有红光,走路也比较稳。老人说话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稍微有点耳背,与她交谈时需要靠近耳朵大声一点。“妈,吃点橘子,不酸,你试试看。”“妈,要不要看电视,我扶你进去看一会?”儿女们不时地询问老人的需求,笑容始终挂在老人的脸上。

“母亲乐观豁达、心胸开阔,对人总是笑脸相迎。”老人的二儿子张铭增说,他们觉得母亲长寿与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年轻时,邻里之间来请她帮忙什么的,她都是有求必应,尽其所能,即便有时候吃了点亏,都是一笑而过,不去斤斤计较。遇到生活中的坎坷,老人也总是从容应对,绝不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张铭增说,母亲出生在书香家庭,他外公曾经办过私塾,因此母亲也学得一些文化知识,这在旧社会时期是很难得的,所以在家庭熏陶之下,母亲也比较明事理。

▲毛素芬(前排左二)与家人合影

时至今日,毛素芬老人仍然坚持大部分事情自己做,穿衣、吃饭从来不要子女帮忙。但是,女儿们担心老人洗澡不便,因此隔三岔五就会前来帮她擦洗。老人是个闲不住的人,生活作息十分规律。她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床,早上一般吃牛奶、鸡蛋、米粥。老人对饮食不挑剔,大伙吃什么她也跟着吃什么,不用给她“开小灶”。虽然嘴里的牙齿几乎掉光,但老人有时候还喜欢吃花生米等硬食,这让大家都很佩服。午后,老人则会在家看电视或在家门口小坐,晚上九点钟准时睡觉。

除了大女儿一家生活在南京,毛素芬的其余5个子女都在靖江,2024年大儿子家喜添重孙,大家族“晋升”为五代同堂,每逢老人生日,家庭成员们都要齐聚一起,送上诚挚的祝福。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平常的聚会,更是亲情的传递和延续,是家族血脉的传承。孙辈们对老人特别孝顺,虽然各自为了工作和学业不能伴随左右,但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逢年过节还会买些新衣服、补品回来看望老人,这些都让老人倍感幸福。作为广陵村最年长者,村里也经常安排助老员上门送服务,暖心守护不停歇,托起幸福“夕阳红”。

“在南京的大姐今年 85 岁,我也 78 岁了,在这个年纪还有母亲的陪伴,心里充满了感激,所以我天天都要回来看看,十分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老人的二女儿张筱益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含辛茹苦抚养 6 个儿女长大成人,一直教导大家要和睦相处,是她让大家懂得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在她的影响下,如今这一大家子人相处得很融洽,是别人羡慕的大家庭。




石高美:享受乐观豁达人生



西来镇西来村的石高美虽已101周岁,但老人面色红润,牙口尚好且耳聪目清,思维依旧清晰,与人交流自如。

石高美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如今孙子辈有15人,曾孙有6人,玄孙9岁。“母亲操劳了一辈子,能自己做的,她都不会麻烦我们。”老人的儿子展玉明告诉记者,母亲一心为着家庭,她18岁出嫁,虽目不识丁,但始终做好分内之事,把每个孩子都视作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一视同仁。

这几年,老人的三个女儿都提出要把老人接到身边生活,但都被老人拒绝了。

女儿们也很尊重老人的选择,如今三个女儿会经常回家照顾她,每当节假日,孙子、孙女、外孙、曾孙等还会组团回家看望,每逢这时老人都乐得合不上嘴,这样的家庭时光让她内心无比温暖和幸福。

展玉明排行第三,回忆小时候,他说,尽管当时家庭困难,但母亲从不抱怨,而是自强不息,将勤俭持家的美德融入家庭相处的细节中,与父亲携手渡过重重难关。那时候一家十来口人,母亲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得起床,忙家务到晚上十一二点。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操持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前几年,母亲虽已近百岁,但总是坚持自己做饭,每次玄孙放学回到家,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好吃的饭菜。家人劝她不要下厨做饭,但母亲总说自己还干得动,坐不住。最近两年,家人硬是不让她再干活了。劳作或许也是一种无形的健身,即使年至101岁,老人也仍硬朗。

▲石高美(中)与儿子展玉明、女儿展玉琴合影

当记者谈起养生之道、长寿之道时,家人们都表示,老人在生活方面很注意,三餐、作息时间有规律。早上,老人通常是一碗稀饭加一个鸡蛋、一个包子;中午荤素搭配,蔬菜是必备,肉不多吃,最多三块;晚上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小碗面或一小碗粥。老人的小女儿展玉琴介绍,最近几年,家里人经常给母亲炖鸡汤、骨头汤,而且会加入一些药材和枸杞,调味品放得很少。老人每次能喝一大碗,鸡肉炖得烂熟,也会吃上好几块。老人爱吃水果,像苹果、香蕉、葡萄和橘子等,新奇的水果反而不爱吃。老人每天晚上八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即便冬天,老人也早早起床出去活动筋骨。

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展玉琴说,母亲一直很朴实善良,打从她记事起,就见过她多次热心地帮助别人,也因此给她和家中的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谁家有困难能帮就帮。以前家对面是一家谷物加工坊,如果作坊里没人,远道而来的农民就将稻谷、小麦之类的寄存在她家。第二天,当别人来取的时候,母亲已帮别人加工好大米、面粉了。老人的针线活做得好,常常给需要的人缝补衣裳,村子里办一些活动的时候也会请老人帮忙。

如今虽已高龄,但老人依然热爱生活,平日闲暇时不喜欢干坐着,爱看电视、喜欢到邻居家串门聊天,这是她与外面世界的连接。“我老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外孙女都很关心我。有人照顾,又有人来看望,又过得好,子孙又孝顺,经常给我买吃的穿的。一过年大家又都回来了。”老人开心地说着。

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在这一个世纪之久的漫长时光里,尽管岁月与风霜 在石高美老人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老人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从未改变,每一道岁月的痕迹都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和深沉,像一坛陈年美酒,历久弥香。




全市有百岁老人96位



“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份,全市有百岁老人96位,年龄段集中在100~105周岁之间,分布在13个乡镇、园区、办事处。

斜桥镇、马桥镇均有14位百岁老人,数量居首位,靖城街道、西来镇紧随其后,百岁老人数量分别为13位、12位,季市镇、生祠镇百岁以上老人分别为8位、7位,滨江新区、城南办事处、孤山镇百岁以上老人都是5位,城北园区、新桥镇、东兴镇百岁以上老人都是4位,澄靖园区百岁以上老人有1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