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队长
关于#上一辈最糟糕的育儿建议#的讨论突然爆火,引起2.8亿人阅读,相关帖子将近4万条。还有热心人士总结了最普遍的12条“糟糕建议”,获得20万点赞,1.6万条评论。8,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你自己连人家手指头都比不上;
不管是第8点还是第12点,归结到底不就是第7点的“贬低教育”么?妈队不由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湖南有一名女孩搭乘火车离家出走,而原因是她经常被妈妈痛骂不争气。后来民警把女孩带回了派出所,在与这名女孩交谈时,发现她非常内向自卑。
但其实女孩成绩并不差,只是不能进前三名,也学了很多特长,只是没取得好名次。可妈妈却经常骂她不争气,最后逼得她离家出走。
我们常常以为贬低孩子,能让他们变得更好,但这种做法真的对孩子好吗?
不知道您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些话:
某权威机构有关【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五句话】的调查中,“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真没用/笨”之类贬低孩子的话榜上有名。
看了底下的留言,不乏咒骂父母早点去死之类的恶毒话语。心寒的同时,妈队不由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长大以后,却开始仇恨父母了?记得央视曾做过一档寻人节目——《等着我》。
节目里让妈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拖着病痛的身体,想找回离家出走23年的儿子。
但节目组联系到儿子后,儿子却坚决不肯与他们相认,表示永远不会原谅父母。儿子说他这辈子都被父母毁了,在采访中,他还提到年幼时发生的一件事:小时候爸爸对他非常严厉,经常被批评、扇耳光,而当他向妈妈求助时,妈妈却说:“扇你耳光要花你多长时间?”
这世上最大的误会恐怕就是,我们总是以为严厉的批评、责骂可以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到头来,伤的却是孩子的心。这让妈队又想起《向往的生活》第一季里,宋丹丹对儿子巴图各种嫌弃。
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对儿子骂道:“我生了一个废物。”
看到巴图手忙脚乱地煮鸡蛋,她在旁边奚落他笨手笨脚。然而实际上呢?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宋丹丹却比谁都在乎巴图。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明明爱孩子、默默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但表现出来的,却总是打击和否定。《少年说》有一期,一个从没被妈妈表扬过的女孩控诉道:“每次考完试,你只会说别人多厉害,老是这样子打击我!”
结果她的妈妈解释说:“要是不打击,你可能会有点飘。”
中途,女孩偏过头去,擦掉眼泪,但妈妈的说教还是没有停下:“你真的要去改!”
这类例子太常见了,不管是宋丹丹还是《少年说》里的妈妈,不管是明星或是普通人,也不管孩子成绩好不好,家长们都喜欢习惯性否定孩子。有人说,孩子就必须严格教育,没有一点受挫力的孩子,成不了大气候。
然而妈队听过这样一句话:贬低就是贬低,打击就是打击,不会因为父母披上“为你好”的外衣,孩子就不痛了。
那些在父母打击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变得怎样了?
听过姜文的自述,也许就有了答案。
很难想象,姜文这样优秀的影帝居然也会自卑。
可姜文说,小时候他拼命学习,努力考上中戏,但他母亲却把录取通知书扔到一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寻求父母认同,是孩子对父母一生的期许。一个孩子在自己亲生父母那都得不到认同感,那所谓的价值感、安全感又从何谈起?相反,父母的一句赞美和肯定,或许就是孩子们咬牙前行的所有动力。所以像姜文这样的孩子,少年时不被父母认可所带来的创伤,成年后也难以痊愈。后来姜文被问及人生可有失败时,他无奈地说:终其一生都想得到妈妈的夸奖,可是没有。在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一夕成为热搜人物。《我家那闺女》播出之后,傅园慧爸爸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节目中傅园慧说父母从小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还不断告诉她,“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运输工人出身的傅爸爸,并非豪门显贵,也不是教育专家,却用一个“爱”字,将女儿培养成了奥运冠军,让她变得闪闪发光。
我们愿意只吃白菜白饭,努力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二话不说掏钱给孩子上兴趣班;唯独在精神需求上,极度吝啬。
精神需求的吝啬就体现在,我们不停把“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打击话挂在嘴边,担心孩子不够刻苦努力。
可是孩子的幼小心灵理解到的,却是“我不喜欢你,你不如别人!”
身为父母啥都没做,就想凭几句贬低孩子的话让他们变好,您觉得可能吗?
泰国播过一条公益广告,放学时,每位不知情的妈妈都接到了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孩子。
有的妈妈立马拉下脸,指责起孩子:“你看看你把衣服弄得多脏,我不会帮你洗!”
事实上,孩子们是为帮助一个老爷爷搬花而弄脏了衣服。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其实和视频里的妈妈一样。很少有父母,能安安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说完。
但其实在评判孩子的行为前,最好还是先听听孩子说了什么,而不是把这当成“狡辩”。
老说你真笨、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孩子自然觉得反感。
可如果说的是别人家孩子值得学习的具体行为、告诉孩子对方是具体做了什么成功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在提出别人家孩子优点的同时,也告诉孩子:你也有你独特、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
当孩子有了任何进步,也请不遗余力地表扬他们,最好具体指出孩子的哪个行为做得好。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既然我们身为父母的都不完美,当然也不能要求孩子完美。
学会接纳孩子身上那些小毛病,只要不过分、不失去原则,那些小毛病,谁没有呢?孩子的成长总是有个过程,我们再怎么急也没用,而那些过程终会让孩子成熟,蜕变。相比之下,在贬低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或许能够成为父母期待的模样,但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痛苦,却不得不伴随一生。
因为,打击下生长的永远不是谦虚,而是自卑。我们打击的也不是孩子的骄傲,而是孩子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