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行情比较好,很多朋友都在找20cm涨跌停限制的场内ETF。
所以创业板和科创板方向,涨幅最大,几天的时间,50-60%的涨幅就已经比比皆是。
但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问题——费率。
监管这两年一直提倡公募基金降费,减少大家交易和摩擦成本的同时,更好的捕捉市场贝塔,很多机构也在响应。
而最新的消息,20cm涨跌停的
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场外(A:006248;C:006249)
也刚刚宣布降费了。
降费之后,它也成为,全市场20亿规模以上的跟踪创业板指的ETF里,费率最低的之一。
最新的费率是0.15%+0.05%,比之前0.5%+0.1%的费率,一年节省0.4%的费用。
可能行情来了,大家看惯了各种20cm的上涨,就有点不在乎0.4%的费用了,但所谓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日子还是得一天一天过,费率这件事,能省还是得省。
举个例子——
假如你买了100万
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一年光运作费用能省4000,相当于直接省出了一瓶飞天茅台...
所以说,大钱要赚,小钱也得细思,关键你得有那100万的本金...
创业板的基本面,在主流宽基里算好的
我前段时间,统计了A股主流指数的中报数据——给大家看一下。
从基本面的角度,创业板和科创100是2024H1少数,利润正增长的机会。
如果再比较ROE,个人觉得还是创业板的性价比确实要高一点。
然后是权重的角度,
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
跟踪的是创业板指数,也就是从创业板里挑选的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100家公司。
其中尤其以新能源和医药,占比最重。
而这两个行业在这波反弹开启前有多惨,我想9/24之前就在场的老基民、老股民都懂,我就不多说了。
但是对这些成长股龙头,我们要有些基础的认知。
第一,新能源,依然是中国最能表征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并且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只要国内的企业别玩命卷,新能源企业要赚钱不是难事。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前段时间宁德时代CEO曾毓群做客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CEO Nicolai Tangen的播客所谈到的一些东西。
对中国的教育、工程师红利,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是如何看待的。
在行情启动前那段极端低迷的行情里,坦率说,它确实给了我很多鼓励。
第二,医药。
医药我前段时间说的挺多,在过去几年的绝对跌幅上,医药是少数能够堪比港股互联网的板块,大家对医保在支付端的硬约束比较悲观。
但如果我们去翻很多优秀的医药基金经理的观点,其实他们几个月前就在说,随着政策进入常态化,这种短期的扰动其实会逐步减弱,大家当时真的太悲观了一些。
一些净利润,有能力给出做到15%-20%增长的龙头医疗设备企业,估值压到20倍附近,更有许多仪器、疫苗企业,PE估值不足15倍,甚至一些CXO企业直接干到破净边缘。
当时我说,无论如何,
便宜就是最大的利好
。
而除了这些之外创业板100还有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全村希望”,你不管走国产替代逻辑还是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逻辑,这些公司质地,真不差。
只要市场意识到,我们的悲观过了度,反弹起来也是很夸张的。
而这一点创业板动辄10-20cm的波动,大家也已经体验到了。
创业板与机构重仓板块重合,反弹很猛
严格来说,创业板指是和公募机构重仓股高度重合的方向。
从风格矩阵的角度看,属于“大盘成长”。
而大盘成长,就是2020年那波牛市里,主流明星基金经理持仓最集中的方向。
所以在2022年以来主动基金负反馈的过程中,创业板确实跌得比较惨,但所谓盈亏同源,当成长股反弹,机构重仓开始回血的时候,创业板也是最猛的。
从2024/9/24-2024/10/8,这波反弹,创业板涨超60%,仅次于北证50。
刻舟求剑的说,创业板其实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历史规律。
差不多10年之前,2013-2015年,TMT互联网的大贝塔,创业板在移动互联那波牛市里涨了3年,因为2015年估值炒的太贵,加上很多公司质地确实差一些,创业板在2016-2018年跌了3年才实现出清。
2019-2021年,新能源和医药的大行情,创业板又连涨了3年,然后从2022开始到今年9月23日为止,几乎也跌了2.75年。
后边
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
会不会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不知道,但或许值得期待一下。
类似的,如果你对成长性和股价的弹性有追求,那么结合前文我对当前A股主流宽基指数里,景气度和利润增长率的对比,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
作为成长锐度最高的板块,当然也可以考虑。
只是说,我们必须要控制好仓位,确保后面的波动,自己有能力承受,同时关注溢价率,选溢价率不太高的时候,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