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纪要
最有效、最及时分享公私募、公司、行业等投研纪要和市场热点分析。掌握市场信息差,掌握财富代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  ·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网络和数据安 ... ·  昨天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  ·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圆满完成春节期间网络和数据安 ... ·  昨天  
环评互联网  ·  附下载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昨天  
环评互联网  ·  附下载 |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昨天  
南京新闻  ·  突然宣布:大裁员! ·  2 天前  
网信西藏  ·  身份证54开头的,请知悉! ·  3 天前  
网信西藏  ·  身份证54开头的,请知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纪要

高盛:谁在一直买入中国?

水木纪要  · 公众号  ·  · 2024-05-08 23:38

正文

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中国股市的这次反弹是否真实,如果是,谁在买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这次反弹是真实的。自3月 以来,我一直在假设,第二季度将为中国带来2024年的⾼点,而2024年下半年将处于区间波动。至于这次反弹还能持续多久,我认为我们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这意味着指数水平还有15‑20% 的上涨空间。那么,谁在买入?

1.  新兴市场指令:两个月来,我一直在强调,新兴市场基金一直在削减印度的持仓,以抵消对中国的低配。过去三周, 轮换的理由已经发生变化,以增持中国。EPFR  数据支持这一点。

2.  对冲基金:4月份对中国的总配置和净配置均有所增加,但仍接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对中国的总配置增加至 5.1%(五年期第7个百分位),而净配置增加至7.5%(五年期第10个百分位)。总敞口的5年低点为 3月27日的4.7%,净敞口的低点为1月份的6.2%。(作为背景,5年最⾼总敞口为2021年1月的9.1%,净敞口为 2020年7月的15.3%)。4月份中国股票的净买入量适中(+0.5  SD),过去五个月中有四个月都是净买入。

3.  货币市场基金:Matthew  Mason  提到了这一点,我很喜欢。以下暗示,现金(即货币市场)的早期轮换可能有助于推 动亚洲等地区的股票流入。2024 年首次出现持续的资金流出。与多次降息的可能性降低的背景相比,这种现象可能更加引人注目。加入  Matthew  的分发列表。

4.  全球和国际授权:据传闻,我一直假设全球基金已开始从美国转向亚洲/中国,我称之为“大轮换”。然而,EPFR  数 据尚未反映这一点。然而,如果你与  Scott  Rubner  等美国同事交谈,就会发现“中国贸易、全球和国际授权正在出售美国科 技,并通过  ADR  购买中国科技。全球和国际基金也在购买与中国相关的第二衍生品名称。 (Scott  Link) 正如  Sunil  Koul 所写,“对中国敏感的股票和资产也出现了上涨,尤其是大宗商品密集的新兴市场和铜。最近的涨势已经扩大到中国以外的股票和其他对中国有敞口的资产。作为例如,过去两周内,收入份额最大的  10  只非中国新兴市场股票的表现比中国以外新兴市场指数⾼出 8 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宏观会议记录-忽如一夜春风来?

中国经济呈现出一季度的稳步回升态势,特别是在出口和生产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汽车行业并促进内需的恢复,体现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资本市场正在进行改革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并优化市场结构。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渐明朗。

讨论还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的收缩、结构性问题以及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通过结构性改革和政策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

另外,投资机会在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出海战略等方面得以体现,同时指出市场波动的短期性不应过度解读,应更多关注背后的宏观和微观因素。

最后,投资者的行为变化,如从传统规避风险转向动态调整投资组合,显示了对市场环境敏感性的增强。总体上,这段对话涵盖了中国经济的当前状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展望,提示投资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作出决策。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与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显示出一季度的企稳回升迹象,尤其是在出口和生产方面表现强劲,内需也在逐步恢复,其中尤以出行相关行业表现较好。

政策方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显示政府对于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此外,资本市场方面的改革也展现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优化市场结构的努力。整体来看,尽管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正逐步显现。

探讨中国经济复苏与结构性改革

近日,经济形势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一季度数据显示,尽管财政和工业企业利润面临下滑压力,但各项指标已呈现稳定迹象,显示出经济底部反弹的初步迹象。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收缩与宏观经济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不平衡性及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闲置状况,维持了出口部门的竞争力,保障了经济的韧性。此外,中国的追赶型经济增长潜力依旧存在,如汽车保有量远未达到许多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说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房地产和城投平台等领域去杠杆的压力,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政策的灵活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稳步回升与结构性挑战

尽管存在结构性压力、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在去年四季度基础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尤其是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同时这也引发了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此外,贸易顺差的扩大揭示了国内消费不足和储蓄率过高的问题,凸显了促进消费和平衡投资与消费增长的重要性。近期实施的汽车以旧换新方案虽试图提振市场需求,但其效果可能受限于历史经验。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刺激内需,以应对全球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联动性减弱

当前中国市场与全球股市的联动性已显著下降,特别是与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 虽然近期中国市场的反弹较为明显,但其主要 受到全球金融环境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而非内生经济复苏的动力。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随着美元走强及全球利率趋势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包括中国,显示出对避险的需求。 其次,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配置调整更多基于对全球资产配置优化的考虑,而非中国基本面的实际改善。尽管如此,市场仍存在期待,如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好转、消费复苏等正面迹象,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投资兴趣。

探讨港沪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

讨论者提出,尽管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国企改革、企业出海战略仍然提供了显著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自年初以来,针对国企改革的主题投资已经带来了超过 20%的回报,证明了其作为投资焦点的价值。此外,通过精选具有估值优势、业绩增长及良好股东回报的公司,投资者可以获得下行风险保护,并从市场复苏中获益。对于资金流动而言,短期内由对冲基金平仓等操作导致的市场波动不应被视为长期趋势,而应探究背后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因素,如全球资金流向、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最后,强调在评估投资机会时,需综合考虑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的宏观环境,以实现更稳健的投资决策。

市场波动与投资策略变化分析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投资者对市场的操作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首先,以 Pr­a­da Le­m­on 为案例,其市场行为显示出了从Sh­o­ck Co­v­er 到Dy­n­a­m­ic Ad­j­u­s­t­m­e­n­ts 的转变,尤其是在二月至三月间,市场反弹期间,多数板块都经历了大规模的短仓回补。进入四月,这种短仓回补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金融、美元和原材料等板块上,而电子商务和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高增长领域仍然有短仓买入的现象。这表明投资者可能正在根据基本面和预期收益调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其次,量化交易的参与度有所增加,特别是在香港股市上,这反映了市场中对指数期货的大额净买入,日均交易规模达到数十亿港元。由于这些量化交易者倾向于在未来价格变动中进行操作,而非直接在股票或特定板块上进行买卖,因此它们对于市场整体的推动作用更为广泛,但个别股票或板块的直接影响则相对较小。总的来说,当前市场表现出的投资策略变化体现了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和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并且在不同板块之间进行了灵活的资产配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