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工业大学20级毕业生徐学姐,专业是北京工业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合作项目-金融经济。我是在大三结束的暑假决定申请的美国研究生,只申请了金融和经济两个项目,申请时GPA: 3.33/4.20,雅思7.0,GRE 323, 两段实习、一段科研、一篇论文。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加上微思老师们的帮助,现在拿到了9个OFFER, 目前即将启程去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商学院读研。
下面我来分享说说整个申请过程的心得,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我考的是雅思,因为我上的中外合作项目,从大一开始就有针对雅思的课,所以我直接准备的雅思。如果雅思或者托福都没有接触过,我建议去美国可以优先考虑一下托福,毕竟是美国本土的考试。
雅思考试能够反映出一定的英语真实水平,虽然通过一些技巧和刷题确实在短时间内可以有一部分的提升,但从我和我身边的人的经验来说,在短期内很难有巨大的突破,比如从6.5到7.5,或者是单科一分的大飞跃。因为在临场发挥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阻挠我们,比如我们可能紧张,状态不好,题难度突然变大,写作题材不熟悉,口语换题或者阅读遇到生词,很多很多事情都会阻挠我们突破现有的分数段,而且很容易产生平台期。
我自己当时追求雅思的小分到6.5,就是第一次写作够了,口语不够,然后尽快考第二次,第二次就是口语够了,写作又不够,这样的结果导致我很着急,觉得自己浪费钱,很焦虑要不要复议,要不要再考,非常折磨人。
所以
我建议大家可以尽早开始,踏实地准备一下英语的学习。
相比突击,我认为货真价实去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更有效,而且在之后申请面试、出国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因为申请之后的kira面试的时候,一些基面的题就跟雅思的口语题很相似,也算是提前准备了。
GRE,虽然我学习得很痛苦,但是出分还算顺利。我是大四开学后,九月份开始接触的GRE,10月和11月各考了一次,第二次考过了320,达到标准就没有再考。因为我时间比较紧,而且大四课程压力比较大,所以就报了机构的课外班,让学习更有效,而且有人可以督促我,确实在学习GRE这件事情上给了我一定的压力,最后也是学有所成。但整个过程其实很煎熬,因为你要不断背那些又长又难的单词,而且那些单词日常用的很少,所以背一遍不太够,要不停地滚动背。我当时听教我GRE的老师说,即便是他也要隔段时间重新背一下单词。因此我建议不要把战线拖的过长,可以集中学习,比如每天做几个小时的题,连续做多少天,用这样的方式保持手感,保持对时间上的把控能力。
GRE背单词是非常重要的
,但市面上有很多GRE的单词书,比如新东方下面就有很多单词书,什么3000词、6000词。有些单词书比较旧,可能你背书花了很大功夫,结果那些词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因为时间并不充足,当时老师建议我背的是高频词。
一部分是
用软件背
,用软件快速地刷,每天累积起来可能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有空就刷,比如排队、坐车的间隙,见缝差针地刷,刷到后面我对单词软件都已经产生感情了。
另一部分就是
在做题的过程中,将不认识的词整理下来背
,还有一些重点词。当你背单词和做题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感觉之后,你就可以开始整理单词了。比如你觉得这个词在哪里见过,或者这个意思的词出现了好几个,就需要自己开始整理。整理单词是整个GRE备考过程中对记忆最有效的,可以整理你觉得容易记混的形近词和同义词,尤其是同义词是最重要的。拿笔记在纸上,对我记忆效果最好,但也有人觉得用电脑记之类的可以分类更清楚一些,看个人的习惯。刚开始整理的时候,不需要很严谨,也不用担心自己分类的不好或不全,一边做题一边整理就好了。这一轮可以前前后后多整理几遍,我是总共整理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清楚。整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某个词重复了,或者这个词义之前记得不够准确,都是很正常的。
学习GRE非常磨人,会让你觉得自己的努力好像没有效果。我们可以定期做一些模拟题,当你感觉到自己做题的正确率没有提升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做一套模拟线上的题,因为它的时间是比较紧的,尤其是阅读,你可以通过这样去锻炼一下自己的时间掌控和心理素质。做完之后看看自己错了哪些题,然后改一下。
在选择申请的目标院校和项目时,我认为选校的结构可以从冲刺校到正常申请院校,再到保底校,
每个层次的学校都要有,不要因为不敢或者觉得自己不行,而放弃冲刺校,放弃冲刺校就是在放弃机会。
因为每年的申请形势都不完全一样,每个人的背景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即便是相同的绩点,你们修过的课程可能也不一样。而且申请这件事情比较玄学,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任何尝试的机会。
我的身边有一些同学,本身条件很好,但因为看到第一波申请的情况不好,再加上看到小红书上别人分享的一些经历,他们就直接放弃了前面的学校,去加申后面的学校。虽然拿到了录取,但其实从今年整体的申请结果来看,他们放弃的很可惜。尤其是今年申请英国的,可能因为经济形势还是什么原因,我申请比较晚的同学反而结果都很不错。
当然这只是今年的例子,我觉得有梦校和有想要申请的学校,还是要全力以赴去冲击一下,不要给申请留下遗憾。
其次,
选的时候要慎重选择,尽量选择录取后,我们愿意去的学校和专业。
因为美国每个学校的项目要求都不太一样,哪怕是一个学校,下面的项目要求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其实你申请的时候有很多文书需要写,任务是很艰巨的。同时,你可能还会面临语言成绩的压力,所以这个申阶段是非常繁忙的,没必要再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申请自己不喜欢甚至抵触的项目。
比如我们专业有人选择了一些名校的服装相关专业,为了了解相关专业及定制文书,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但是拿到offer之后,又觉得就业不好,学费太贵,最后还是放弃了。所以选校的时候,大家可以对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生活、课程设置,还有未来的就业,做一些简单的了解,不一定要非常清晰,但心里要大致有一个数,了解学校的情况在我们之后的面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选择申请项目的时候,还可以有自己的要求。比如我的成绩和背景都不是特别好,但还是希望申请一些STEM项目,并且只想申请金融和经济专业。刚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挑了,现在看结果,也是可以申请到心仪项目的嘛~
1. 安排好时间线,并及时根据情况调整(选校、增加bg)
在我们刚开始申请时,可能会觉得手足无措,担心自己错过什么,不知道哪个时间点该做什么,担心自己错过哪轮的申请,或者觉得自己还有一堆事情要做,自己的背景却不够完善,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留学中介可以帮忙,帮你梳理你目前的条件背景,需要补充什么,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
我是大三暑假找到的微思,老师们当时让我八月份把雅思考出来,九月份开始学GRE,并尽早考第一次,最晚在11月份要考出达标的分数。在备考GRE的过程中,包括等待第一次成绩公布的时段,以及最终成功取得320分以上成绩的后续阶段,微思的老师们为我细心规划了每个时间节点应申请的学校列表,甚至细化到后续项目申请的批次顺序。他们的规划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情绪,而且从结果来看,安排极为合理,对我的整个申请过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除此之外,当我进行到第三批学校的申请阶段时,实际上第一轮申请已经出结果了。这时我可以根据当前的形势来决定是否需要加申请一些项目或者删减一些原本计划中的项目。如果我的GRE成绩达到了325分以上,那么我会考虑申请一些排名更靠前的学校;如果我第一轮申请的结果并不理想,那么我就会选择增加一些保底的项目来确保申请的成功率。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第一轮申请的一些项目已经相当不错,所以第三轮中的一些学校和项目,我认为没有必要再申请了,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申请费用。因此,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与选校老师的沟通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他们的帮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申请的情况,从而做出更加合理和经济的决策。
还有,网申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选项,就是学校问你要不要申请奖学金,一般是默认不选的,或者有的是让你写一小段申请,然后再去选。我因为绩点不太高,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背景,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选了申请奖学金,没有抱任何希望,但是最后从结果来看,还是有学校给了的,而且是七八千美金。有肯定是更好,所以不要放弃这个机会,因为申请一下也不费事儿。
在写文书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比较迷茫,即便是听过很多同学分享的经验,可能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个人的特点出发,比如从你的优势和劣势开始想会比较容易产生思路。即使没有很卓越的背景,但我们相对于自己也是有优势和劣势的。其实我就算是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申请者,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我所读的专业是中外合作项目,所以可以写的一些点是全英文授课,课程很扎实,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之类的,就是突出自己的一些特点,给招生官留下个印象。
在面试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问到这种类似的问题。我有一个大的短板,就是我在大一挂过科,但是好在我的绩点大三时有比较大的进步。申请的时候,我的绩点是3.3,大四毕业的时候已经到了3.6,不断在往上走,而且幸好我的专业课都集中在大三大四,这就给了我弥补之前学业水平不突出的余地。另外,短板也是可以解释弥补的,有一些项目文书里面会给你选项,让你解释一些需要解释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我当时申请的想法是,雅思和GRE分数已经定了,实习科研也不会再有新的情况了,我就想再给招生官展现一些选择我的理由,那可以努力的方向就是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份文书。
还有网申,其实哪怕同一个学院里面不同的项目,它的申请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官网上有很多的信息,包括这个项目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去哪些岗位等等,在你写文书没有思路,在你不能够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岗位的时候,可以去看一眼官网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一个参考思路。而且针对这个项目写文书,也会让招生官觉得你和他的项目是匹配的。
如果时间有余,其实不太建议拿一篇文书去套所有的申请,因为很容易被看出来。一份好的文书,一定是要让招生官觉得你适合他们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他们可以帮助你达成你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就是一个双方的匹配。
最后,在拿到OFFER并且已经选好offer,决定要去美国的时候,其实很容易产生另外一种焦虑,因为要面对全新的异国生活,要办各种各样的手续,会有点手足无措。我当时就焦虑了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挺没有必要的。其实学院和项目会写得很清楚,他们会给你开会,网站上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不用急着去小红书上查东西。
另外一个可能会比较焦虑的时期,就是在整个申请的过程。首先是考语言,考GRE的时候非常磨人心态。另一个就是在等结果的时候,也会比较焦躁。但因为我是中外合作,基本上周围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要申请出国的。从我们整体的结果上来看,不管你认认真真准备,踏踏实实或者诚惶诚恐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最后的结果都挺好,也没有特别大的落差。所以啊,不需要太焦虑!祝大家都能申请到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