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布局
日前,茂名浪漫海岸二期浪漫小镇和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启动,据悉整个海昌海洋公园是浪漫海岸二期工程,项目用地约700亩,并拟投60亿元人民币共同打造海洋公园、康养小镇。
在海昌的蓝图中,位于广东西北部海岸的海昌海洋公园是集海洋科普、海洋生物互动、表演娱乐、主题度假、特色美食、文创休闲、海上运动等于一体的海洋主题文化旅游综合体。
截止目前,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十座城市拥有十一家大型主题公园,2018年海昌海洋公园旗下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及主题度假酒店、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正式开业,这两个项目开业也意味着海昌海洋公园基本完成了全国布局的计划。
但在快速布局全国市场的背后,是海昌海洋公园的业绩出现大幅下降。
海昌海洋公园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海昌海洋公园的公园收入同比提升76.8%至10.87亿元,同比增长64.9%;毛利为3.97亿元,同比增长32.7%;报告期内,集团物业发展收入为零。也就是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园的所有收入来源为来自主题公园部分的10.87亿元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海昌海洋公园疯狂抢占市场背后,也带来了不少财务隐患。为保障新建项目如期开园,海昌海洋公园曾将同属于上市公司体系的青岛海洋公园,计划以10亿元的价格向鑫沅资产管理出售未来5年的门票收入,为在建项目筹措资金。
当然,海昌海洋公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仍是与银行合作。从三亚项目来看,70%的资金来源于融资,其融资渠道为当地中国建设银行。三亚项目分为两期投入,一期投资12.5亿元,二期是8.7亿元,也就是说有超过14亿元的资金来自于融资渠道。
大量融资背后,是海昌海洋公园快速上涨的财务成本。报告期内,其财务成本为2.44亿元,大幅增加135.0%,主要还是受到上海、三亚两个项目前期大额投入的影响;负债率维持高位的同时,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的利息达2.78亿元。
安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财务成本侵蚀利润是重资产项目投资产生的通病,并且这一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也认为,超过100%的负债率确实会比较危险,“高负债要如何平衡、怎么填补,如何保证大额资金及时进场,都是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转型难题
负债高压态势在海洋主题公园板块已经成为普遍性难题。
在内地海洋主题公园市场,除了海昌外,只有大连圣亚、长隆海洋王国等规模较大,虽然竞争并不激烈,但大连圣亚也存在资金困境,频繁通过定增的方式融资,而长隆海洋王国的盈利问题也一直被业内诟病。从行业来看,海昌海洋公园缓解业绩压力道阻且长。
而在几次采访中,该公司行政总裁王旭光曾多次提出,在2019年公司的营收及利润贡献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业绩提升的关键是非门票收入与轻资产输出。
“今后公司主要以轻资产为主,会尽快把净负债率压回100%以内。”王旭光说。
值得一提的是,海昌海洋公园为提高毛利,还将轻资产输出提到战略高度。
“轻资产输出会是今后运营的一个重点,”该公司内部人士指出,“到2020年,公司整个轻资产业务利润贡献要达到30%;管理输出业务每年有望达到40%的高增速,这一数据在2017年的贡献率是10%。”
但轻资产输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业内人士认为,这对输出方的品牌价值、管理价值和核心运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海昌海洋公园自身的IP产品尚停留在市场培育阶段,没能引起强烈的市场共鸣,也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实现相关的商业变现还存在一定难度。从2018年的货品销售额来看,货品销售板块的确是海昌海洋公园需要后续发力的板块。
打造IP难,管理输出不易,因此从海昌海洋公园乐园2019年半年报数据来看,海昌海洋公园乐园门票依然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高达68%,其次是食品饮料收入,占12%。
其中上海项目对海昌海洋公园“二次消费”的贡献突出。
有数据统计,海昌海洋公园管理层预计游客平均游玩时间达到1.5日,较现有项目时间较长,同时试业期间,人均二次消费超过76元,为集团现有项目的2.6倍,当中有33%为商品收入,超过六成为餐饮收入。
但此前,“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带饮食被告”这一话题,8月份经过多轮转载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该事件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
如今,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专门就食品携带新规进行说明。上海迪士尼方面明确表示,即日起,游客可携带供本人食用的食品及饮料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但不允许携带需加热、再加热、加工、冷藏或保温的食品及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
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是否会影响到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