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是送给被害者的一个礼物。”
韩剧《信号》里,刑警车秀贤在利用DNA技术找到真凶后,曾发出如是感慨。而这句话的前半句是:
“即使过了100年DNA也能检测出来。”
昨天,尘封28年之久“3.24”命案宣布告破,让这句台词显得格外鲜活。
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侦查取得重大破案线索”,于当日凌晨一举破获28年前发生在该市原南京医学院的“3.24”命案。
作为“有生之年”系列上的代表案件,南医大的杀人案此前推进缓慢,甚至在过了刑事案件追诉期之后,被传言将“永远无法侦破”。
那晚,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88级6班女生林伶在该校1号楼自修。当晚22时30分许被同学发现遇害。据悉,尸体在一号楼的天井发现,天井的周围有一圈窨井盖。当时目击者称,死者遗体完整,头部被按入下水道,死状相当凄惨。
其老师回忆:“这个女生(林伶)当时还是很用功的,成绩很好,每天晚上都固定在这个教室自习,有长期固定的座位很多同学都知道,所以有人推测,凶手是踩好点的。”
由于事发地地处南京市中心地带,案发后,省、市、区公安部门全力侦查。警方在尸体中,提取了凶手的DNA,并在学校内展开调查。南医大全体男性师生都曾被采集血液、唾液等生物信息。
案发当晚,学校某保安曾是第一目击证人,后警方找来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根据保安的描述,绘制了嫌疑人的画像,贴在学校内,也登在了扬子晚报上,公开悬赏。
据《紫牛新闻》报道,当年警方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方圆两公里的居民小区,每家每户问询,仍然没有结果。
4年后,一桩更令人震惊的案件发生。
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的尸体在失踪9天后被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抛洒在南京多处。
案发后,南京市公安部门内运用警力进行大规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都是发生在南京的校园,遇害者都是花季少女,作案手法都非常残忍,更重要的是凶手都没有抓捕归案。长期以来,这两起案件竞相出现,成为坊间热议与分析的话题之一。
案件迟迟未能告破之时,2016年网络盛传这两起20多年未破的悬案,将超过法律规定的刑事追诉有效期,案件将无法继续追查。
对此,彼时公安部刑侦局曾明确表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和法院受理的案件,不受刑事追诉时效限制。公安部刑侦局明确表示,此类案并不在此限,“即使40年后查到凶手,一样要绳之以法。”
终于,经过警方长达28年的努力,南医大的杀人案成功告破,嫌疑人“麻某钢”被抓获。南医大官方发布言简意赅的通报:正义永远不会缺席,邪恶必受到法律严惩。
案件之所以悬置28年,原因无他——刑侦技术有限。
《新京报》报道,许多消息来源指出,凶嫌麻某某系受害者同校同学,早在命案发生后就进入警方视线,但苦于证据不充分,“破案条件不足”,一直无法锁定。
当时警方曾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刑侦技术手段,包括群众走访、悬赏寻求线索、发布嫌疑人模拟画像等,试图还原证据链,但囿于条件始终未能有所突破。
我们就此问题询问了一名曾担任法医工作的专业人士,他表示:
“这类案件,一般没有人证,只有物证,所以侦查困难,拖延多年。要是连物证也没有,那么可能永远破不了案。物证又以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最为重要。比如,因搏斗遗留在现场的血液,因搏斗遗留在遇害女性指甲里的皮肤组织,罪犯得逞后遗留在遇害女性体内的精液。
早期技术简陋,只能做血型比对,无法排除血型相同者。现在能做基因比对,基本能够做到准确无误。早期只能采取人海战术,对大量人员进行抽血排查。现在对违法犯罪人员建立了基因库,对排查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有一些陈年旧案,因为法医负责任,很好地保留了生物检材;当时破不了案,现在拿出生物检材来比对,案子就破了。从科学研究和公共安全角度看,最好是每个人基因都入库。但是,现实是有大量人的基因没有入库。所以,警察和法医坚持不懈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案件告破后,社交媒体上先后两张广泛传播的截图均将此归功于刑侦技术的进步。
一则称“林伶的同学通过凶手舅舅的DNA锁定了凶犯”,但该截图目前已被证明是谣言。
医学上,YSTR是男性特有,父系遗传,舅舅与嫌疑人家的父系不同,不可能对上;法律上,警方将刑事证据擅自泄露给医生,程序不合法,医生擅自采集DNA,也违反医师执业的有关规定。
另一张截图称:南京重大强奸、杀人案死者DNA数据与沛县被盘查人员麻某侠高度接近,徐州沛县刑警大队遂将此信息告知南京警方,双方通力合作,抓获嫌疑人麻某刚。
此信息已被《南京晨报》证实,“只是具体细节因为嫌疑人仍在审讯当中,需要等审讯结束后,才能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所谓DNA Y库,是指男性的一串基因库。人类性染色体组成,女性为XX,男性为XY,就是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只能由父亲遗传给儿子。由此,可以建立家族中的Y染色体基因库,作为特异性标示。
家族中,兄弟,父子,叔侄,堂兄弟和祖孙等都具有相同的Y-STR单倍型。如果侦查人员所提取到的DNA中检测到了相应的Y染色体,则可以迅速圈定男性嫌犯所在家族,最大限度缩小筛查范围。
同时,检测Y-STR不需要分离男女成分即可实现对男性成分的基因分型,故在性犯罪案件中,对精液与阴道液组成的混合斑中精液的个人识别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案之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多起案件的破获中发挥作用。
• 比如白银案
被称为全国第一悬案的“白银案”之所以过了将近20年才破案,一大原因就是凶手高承勇没有留下过任何犯罪记录,因此也就没有留下DNA信息。幸亏他的一个堂叔因为另一桩案子被提取了DNA,警方这才通过DNA对比找到了他;
• 比如湖州特大抢劫灭门案
躲了22年的刘永彪,在2017年8月8日被抽血提DNA,他看到白银案因为亲属被抽DNA而破案,“当时就想,不出一年就要轮到我了” 。三天后,刘永彪连同另一个凶手汪维明被捕;
• 比如“金州杀人案”
凶手在1976~1986年间至少杀死了12个人,并强奸了50多名妇女。虽然现场留下了大量指纹和DNA信息,但无论是凶手本人还是他的亲戚们都没有留下过案底。2018,加州警方通过网络上公开的DNA信息找到了罪犯的一名远亲,然后再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构建出了这个家族的整个家谱,最终锁定了目标;
《杀人回忆》原型案、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时隔33年后告破,靠的也是反复的DNA比对。
“你看,材料果真是不会说假话的。”
在本案破获后,《现代快报》第一时间对嫌疑人麻某钢进行了“画像”。
据了解,麻某钢是苏美达集团司机中为数不多的正式员工,这跟其父亲是苏美达老员工不无关系,并且一直从事司机工作。在其任职期间,因公司在德国有办事处,他还被借调到德国一段时间。
不仅如此,麻某钢还是江苏苏迈克综壹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合伙人。根据天眼查显示,江苏苏迈克综壹管理中心成立于2016年4月22日,当时注册资本为5214万人民币。麻某认缴出资额28万元,持股比例为0.54%。
从持股结构上看,江苏苏迈克综壹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应为苏美达员工持股平台。
而在朋友和同事眼中,他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和善忠厚”。
麻某钢曾经的领导称,他工作一直不错,人缘也不坏。“实在不能跟强奸杀人犯联系起来,这么多年一直挺好的,当年可能就是一念之差……”
巧合的是,像麻某钢一样看起来“和善忠厚”的凶犯不在少数。
• “华城连环杀人案"凶犯,在釜山监狱服刑的20多年,行为端正,没有受过一次惩罚或调查,他制作陶艺,手艺精湛,在4级囚犯等级中,他还被列为一级模范囚犯;
• 湖州特大抢劫灭门案中,刘永彪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小说曾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三等奖,他也是成为芜湖市第一个获得该奖的农民作家;另一名凶犯汪维明已成为上海某投资咨询公司的董事长。
• 而金州杀人案的凶手被捕时,已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
他们如今的样子的确很难跟凶犯的过往相勾连,但这绝不是可以用“一念之差”就敷衍过去的,因为有很多人没有忘记,没有原谅。
8年前,参与案件侦破的南京市公安局民警叶宁曾写了一篇文章《难以释怀》:
每年3月24日,被害者林伶的父母都会父母千里迢迢地赶来南京,到女儿曾经的校园里祭奠。在此过程中,林伶的父亲因伤心过度肺癌去世,弟弟在深圳工作,母亲一人在无锡有心律失常。
但是警方和林家始终在等待真凶落网的那一天。
“也许直到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我的兄弟们给冤魂一个交代,为冤魂轻轻合上睁着的眼睛。”
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
林伶案的告破,也让很多人期待南大碎尸案的告破,希望该案也可利用现代科学的办法水落石出,但查遍现有媒体资料,我们没有发现该案有留下DNA线索一说,这里面就存在三种可能:
•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证据已经被污染了。
• 警方的确掌握了证据资料,但是出于可理解的愿意,并不对外公布。
• 现场确实没有留下DNA证据。
同时,网上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猜测非常多,有各种版本的预测,但这些猜测和分析得基于基本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否属实是存疑的,因为该案发生至今,警方披露的、权威媒体报道的内容寥寥无几,2008年,当地《周末报》对办案民警的采访,算是所能披露的为数不多的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