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现改版后新址搬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这个翻译有点意思啊 -20241217232725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开始下药 -20241217221112 ·  3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下午收盘小低点(1217) ·  3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下午收盘小低点(1217) ·  3 天前  
功夫财经  ·  年轻人抢老破小,中年人买法拍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阶级固化论”是否成立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3 11:11

正文

编者按

小编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该文以王宝强为例来驳斥近年来甚嚣尘上的“阶级固化论”,关于该文的引子相关内容小编也在网上看到了,一并放在一起,供读者赏析。


【观点一:中国阶级固化到了什么程度?】

本文作者系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应该是中国最火的博物馆讲解员

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

我们国家博物馆平时应上级部门要求,负责给北京市的中学生上课外历史课,所以全北京市所有中学我们讲解员都接触过。


1

有一次,北京东郊的某个中学来国博上课,因为他们学校离市区非常远,所以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小时,可是这个迟到的学校到了博物馆以后,老师上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提前一个小时返校。这样一来,这个学校真正的学习参观时间也就不到20分钟,正常学校的参观时间应该是2个小时20分钟的。
我很惊讶,就问带队老师:“您为什么这么着急回去?”
这学校老师说了一个牛逼至极的理由。
他说:“学校订了营养餐,送餐公司如果多等一些时间是要多收费的,我们必须得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
这句话一瞬间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价值取向。”
在“按时吃营养餐”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个学校认为前者要比后者有价值的多。
那么这种价值取向的学校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上非常糟糕,以至于我们有的同事后来回办公室抱怨说,这学校初二学生的表现简直差到了无法正常教学的地步。


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东四附近的某著名重点小学,这个学校也曾经组织小学生来国博上课。他们的课程并非上级部门要求,纯粹是学校自愿的,说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学校的小学生是什么水平呢?
我给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问他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呀?”我希望引导他们说南宋,进而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
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伪楚。”
......

这是当时女真人在把北宋政府一网打尽之后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因为存续时间太短而且没有合法性,所以在历史中几乎没有存在感。除非是扣过这段历史,否则根本就不太可能知道这政权。
当时我就脑门子冒汗,但是强掩笑容说:“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是伪楚呢?”
小朋友说:“因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
听罢此言,我脑门子哗哗冒汗,哗哗地冒汗,呲牙说:“你真棒。”
那天那个重点小学的小朋友们(五年级)给我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知识,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之前那个中学初二的学生。
还有一个细节形成了更剧烈的对比。当时我看时间,已经快过了饭点了,就说:“同学们,快过饭点了,咱们先去餐厅吃饭吧?(国博内部餐厅)再不去的话,餐厅关门就吃不上午饭了。”
那个带队老师回头问那些孩子:“你们是去吃饭还是继续上课?”
所有的小朋友都无一例外地高喊:“继续上课!”
带队老师回头看着我一脸歉意地说:“老师,真对不起,孩子们下午和晚上还有其他的课程,怕是来不及吃午饭了,能不能麻烦您继续给同学们上完课?您喜欢吃什么?我去帮您把饭买好。耽误您吃饭,实在是对不起,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来一次国博,确实不容易,您原谅我们。”
我听完这话,不仅不觉得饥饿和辛苦,反而备受感动和鼓舞。
非常开心地为同学们上完了剩下的课程,整个过程中,那些五年级的小朋友和我互动的非常好,什么课堂纪律之类的事情我根本就无需费心。那些孩子的素质简直好的没边了。


3

我说的这个重点小学,如果说出名字来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说的好听一些,叫重点小学,说的庸俗一些,就是权贵小学。
这学校里的学生家长非富即贵,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企业高管。
成百上千个精英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里,而这些携带着各个家庭的气质,资源和价值取向的孩子们又在这所学校里形成新的共振。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不至于局促于眼前,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更长远的积累和沉淀上,做出了在更大时间尺度上的正确选择。


4

如果仅仅拿一个精英家庭的学生和普通家庭的学生做对比的话,可能会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把两个学校的学生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种大数据量体现出的倾向在感官上是显而易见的。
我也不怕招人烦,说句特别俗气鸡汤的话,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阶层上实现翻盘,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们仅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经能在上层了,可他们不仅没搞砸,还往往做的更好。
各方合力使得这些精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超凡的优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的优势是会扩大还是会缩小呢?

所以大家还是醒醒吧,不要天天看电视上演的穷屌丝奋斗,富家公子都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事实是精英家庭的孩子连看那些垃圾电视剧的时间都没有,而穷人的孩子天天在刷喜羊羊,老王是农村娃走出来的,我小学一个班就我一个大学生,我初中一个班就我一个国家重点研究生,一个班50个人啊,就出来这个一个穷屌丝读书人。
去年同学聚会时坐我边上的女同学寒暄了一下,她老公我居然认识,读书时成绩还可以,现在职业是:开锁工。我绝对没有鄙视开锁工的意思,毕竟开锁工也是要化几万元买个营业执照的。我只是从她眼神中看到了不自信,空洞,聚会完我们几个同学继续聊大城市情况,她老公早早的吼她回去奶娃…

社会越稳定,阶级固化会越明显,再不努力你的小孩就更难了。





【观点二:"阶级固化"的论调不能成立】


作者张贺,转自“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


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北京市某重点小学学生的一句“伪楚”令讲解员大感震惊,这个北宋灭亡后短暂存在的政权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对比于此前某京郊中学为了赶回去吃营养餐而大幅压缩参观时间,讲解员感慨重点小学的小朋友们的知识、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了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讲解员认为,两所学校师生的表现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按照他的说法,这所“北京无人不知的”重点小学的家长大都是“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官员、驻外使节和企业高管”,而京郊那所中学的学生家长基本都是普通人。


近年来,有关社会流动性的话题日益引人注目。但用两所学校的孩子的不同表现来证明所谓的“阶级固化”其实是打偏了,问题的实质不是什么“阶级固化”,而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重点学校仅仅是师资力量这一项就不知超过普通学校多少倍。“名师出高徒”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名校的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的滋养下,其眼界视野和素质能力自然超过同侪。这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导致的,并不能由此得出“阶级固化”的结论。


尽管近些年有学者根据调查认为中国社会的流动性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下降,但总体而言中国的社会流动性还是很强的。父母的职业和收入对后代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上一辈穷,并不意味着下一代注定也穷。草根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多。普通人只要肯吃苦,有头脑,不敢说一定发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温饱无虞。当今中国最有名的几位企业家如马云、王卫、刘强东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马云抓住了电子商务大潮的机会一举成为中国首富;顺丰快递的创始人王卫最初只是一个快递员;京东商城的创办者刘强东一开始不过在中关村卖电脑零配件……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正是当今中国的生动写照。


最能说明中国社会流动性的例子是演员王宝强。王宝强出身于河北一个农民家庭,没上过几天学,8岁就在少林寺学武术,从做群众演员开始最终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演员。要论家庭条件、教育程度、社会资源,王宝强算是最差那一档的,但他照样成功了。


这些例子都说明所谓“阶级固化”是不能成立的。


实际上,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国家。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的独特现象。比如古代中国和欧洲国家同样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唯有中国人在分家的时候,对家产是平均分配的。如此几代以后,所谓大地主就自动消失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和这种充满人性温情的制度有直接关系。此外,科举制度也给了普通人通过读书上升的通道。直到今天,中国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有近千万人,其中有多少是所谓“精英家庭”的子女呢?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说法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连刘邦、朱元璋这种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人都能做皇帝,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不能否认,家庭条件优渥对孩子成长的确有利,财富和价值观念的代际传承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这和“阶级固化”是两回事。在今天我们更不能以“阶级固化”为借口为自己丧失奋斗精神找理由。越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越要自强不息,越要坚信: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微信:RDJJLT
微博:人大经济论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