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方网
魔都生活风向标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东方网

鼠鼠爆火出圈,上海多地惊现“同款”!紧急提醒:千万别碰,最严重可致死

东方网  · 公众号  · 上海  · 2025-02-12 13:47

主要观点总结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榜首并引发网友热议,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影片中出现的海狸鼠的关注。海狸鼠频繁出现在上海多地,引起了动物研究者和村民的注意。海狸鼠是一种大型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动物,其活动范围广且对植被破坏性强。尽管它们看起来可爱,但身上可能携带致命病菌,如鼠疫,因此不建议随意触摸和投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票房榜首并引发网友热议。

影片中的哪吒收服土拨鼠的片段让观众印象深刻,现实中土拨鼠即海狸鼠在上海多地被发现。

关键观点2: 海狸鼠是一种大型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动物。

近年来在上海多地频繁出现,活动范围广,对植被破坏性强。

关键观点3: 海狸鼠可能携带致命病菌如鼠疫。

虽然它们看起来可爱,但人类不应该随意触摸和投喂,更不应该尝试去收服它们。

关键观点4: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跳蚤吸血、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感染鼠疫后的症状严重,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关键观点5: 预防鼠疫的措施。

包括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保持环境卫生,灭蚤处理,对患者就地治疗。同时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菌的动物,不在野外洞穴周围休憩,不接触急死患者等。


正文

近日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累计票房(含预售)超92亿

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还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5亚洲电影!


影片的热映带火了不少周边场景

其中,在电影里面出现的

哪吒收服土拨鼠的片段

就让观众记忆犹新

不少人对于憨态可掬的土拨鼠

纷纷表示好奇


图片

△ 《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网友纷纷晒出

此前和土拨鼠“亲密接触”的视频

并配上经典台词

“还吃,收你们来了”


图片

图片

△ 网友晒出自己投喂土拨鼠的照片



上海多地惊现“同款”



据了解

上海多地也出现了鼠鼠“同款”

↓↓↓

图片


1月26日上午, 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交界处的一处水塘边,记者跟随环保志愿者姜龙发现了1大3小共4只海狸鼠。


这些海狸鼠四肢短粗,或在岸边嬉戏,或潜入水中采摘水草的根茎食用。在临近水塘的滩涂上,一排排硕大的脚印和拖尾痕迹清晰可见,印证着海狸鼠频繁的活动轨迹。


姜龙回忆道:“我第一次见到海狸鼠是2018年,当时在金山吕巷的藕塘观测越冬水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窝。”近年来,海狸鼠高频出现在他的野生动物观测活动中。其中,金山吕巷镇、枫泾镇,奉贤海湾地区、金海街道,浦东芦潮港和南汇新城,以及青浦等地的乡村河道、公园景观河、莲藕塘、茭白塘等地发现了海狸鼠的踪迹。


“今年1月中旬至今,在松江泖港、金山与浙江平湖交界处的水塘,以及平湖新埭毗邻上海塘的水域,均发现了成群的海狸鼠,有时七八只,有时四五只,大小不一,表明它们一直在繁衍扩散,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们可能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影响。”


金山张堰镇的多个村落也有村民反映,海狸鼠频繁出没。


图片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的王老师告诉记者,2023年2月,她在学校湖边偶然看到过一只海狸鼠,今年春节前又连续看到过多次,且都是成群结队出现。它们啃食嫩叶的速度极快,像割草机一样,湖边的植物几乎都被踏平了。“海狸鼠根本不怕人,和我四目相对,把我惊到了。它们的体型比我家兔子还大,而且还胖!没想到仅两年时间,它们的数量已如此之多!”


图片 △ 上 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湖边的海狸鼠


动物痕迹研究者王穆清也向记者透露,2月8日, 她在南汇东日湿地看到了10只海狸鼠 ,并曾在南汇东滩和奉贤的农田里发现过它们的脚印,她的朋友也曾在碧海金沙看到过活体海狸鼠,“它们的活动范围似乎越来越广”。


gif


海狸鼠,又称河狸鼠、狸獭或沼狸,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动物。它的头部较大,耳朵短小,门牙呈黄色或橘红色,且终生生长。尾巴呈圆形,细长但略短于身体,脚趾为黑色,后肢有蹼,非常适合游泳。它们通常在晨昏时分活动,白天则藏匿于洞穴或茂密的植物丛中。海狸鼠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偶尔也会食用软体动物。它们的食量很大,因此对植被的破坏性较强。


图片





紧急提醒: 千万别碰!





鼠鼠们看起来可爱

千万别随意触摸和投喂

更不要像哪吒一样去“收服”

它们身上可能携带着

能致命的鼠疫


土拨鼠又名旱獭,作为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旱獭身上潜藏着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


一旦感染,患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包括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病死后尸体表现出紫黑色,因此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中世纪这种病曾席卷欧洲,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


若不加以治疗,鼠疫的病死率为30%-100% 。目前已有抗生素能有效治疗鼠疫,早期应用可极大降低病死率。





鼠疫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


1.鼠疫染疫动物


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


  • 近年鼠疫传播案例大多与旱獭有关


2009年7月,青海省某地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造成3人死亡,共有患者12人,疫源是一只野生旱獭;


2012年9月,四川省某地村民食用一只旱獭后感染鼠疫死亡;


2014年7月,甘肃省某地牧民误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放牧后确诊鼠疫;


2023年8月,内蒙古某地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相关部门称该病例接触野生动物导致感染。


2.鼠疫患者


  • 人类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或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原发性肺鼠疫。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具有传染性。


  • 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


  • 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传染途径


1.媒介传播:主要通过跳蚤吸血进行传播。


图片

图源:深圳卫健委


2.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细菌经手部伤口进入人体,通过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可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极易感染他人。


感染鼠疫后的症状有哪些?


鼠疫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


🚨 各型鼠疫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图片

△ 图源:深圳卫健委


1.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长达8-9天。


2.鼠疫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1℃并持续高热状态、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


3.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如何预防鼠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