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林业杂志
为您提供新鲜林业资讯,展现我国林业政策、生态建设成就、林业产业讯息、林业科技研究最新成果,宣传绿色文化,倡导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愿《中国林业》成为每一位务林人的精神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1743天,299万...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林业杂志

从屋顶,看城市的未来

中国林业杂志  · 公众号  ·  · 2018-07-24 16:00

正文

文/朱玲

图/马丽亚  王仕豪


北京天桥艺术大厦屋顶花园  王仕豪  摄


炎炎夏日,昔有古人轻罗小扇、水亭纳凉,森林、竹林是天然的避暑之处。今有风扇、空调,足不出户即可躲避烈日。但与古人相比,我们似乎被“困”在了空调屋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高楼大厦带来的是裸露的水泥楼顶。固碳的植被减少了,人们的生活远离了自然,鸟儿、昆虫等动物生存的自然栖息环境也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则愈演愈烈。


近年来,推广屋顶绿化为城市生态建设拓展了一种解决方案。京津冀生态景观及立体绿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建筑绿化研究室主任马丽亚告诉记者:“建设屋顶绿化将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贮存、城市空气净化、为鸟类提供栖息和觅食地、实现乡土地被真正自然修护的有效途径;未来屋顶绿化的发展方向主要为两个,一种是参与性强的、可以实现家与园结合的装配式屋顶绿化,另外一种是实现自然演替、人为参与少的高层屋顶绿化。”


1

从建筑第五立面打造海绵城市


“屋顶是非常好的生境条件,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为什么要白白浪费掉?”马丽亚说,屋顶绿化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不占用地面的土地,可缓解城市绿化建设中绿化土地不足的问题。


寸土寸金的城市,原本是属于自然万物的天堂,本能够蓄积雨水的植被、土壤的大面积缺失,导致城市出现蓄水能力低、应对恶劣天气气候能力差、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等一系列城市“病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缓解这些“病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屋顶绿化可以作为一种补偿手段,从空间上,在建筑的第五立面,补偿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


北京琨御府屋顶花园  王仕豪  摄


通过屋顶绿化,原本废弃的城市屋顶将发挥生态作用。雨水通过屋顶的植被、基质土壤及收集系统进行截留、贮存,有效补充城市“海绵体”。直落的雨水是屋顶植物生长的天然资源,蓄积下的多余雨水经过处理后也可供居民使用。除了截留雨水,屋顶绿化可以减少建筑因气温变化而产生的楼体损伤;蓄积太阳热辐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吸附尘埃,净化城市空气;还可降低顶楼的楼体温度,是一种绿色节能的降温方法。


北京朝内大街192号屋顶花园  王仕豪  摄


海绵城市通过“呼吸”,夏日的高温将会得到缓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除了新建的城市在规划阶段可以考虑屋顶绿化的设计,在我国一些早期修建规划的城市和老旧城区中,可以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工作,根据对具体区域房屋荷载的勘察,在考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屋顶绿化改造,从而提升区域绿化水平和质量,为老旧城区居民带去更好的生态环境体验。在屋顶绿化类型的选择上,根据建筑物情况实事求是,避免大拆和大建。

2

以文化为根骨  让屋顶绿化拥有“灵魂”


20世纪起,我国就修建了一些典型的屋顶绿化项目。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建造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大型露天屋顶花园。近年来,屋顶绿化行业不断发展,目前北京市的屋顶绿化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随着材料、园林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在解决屋顶绿化渗漏、承重、植物穿透等难点问题上都有相应的技术手段,“规范”也受到专家学者、政府、行业从业人员的关注。技术层次上,屋顶绿化工程建设一般是不存在问题的,而如何设计出体验更佳的屋顶绿化产品需要更多的思考。


“过去的人文园林,人没有过多的改造自然,没有建太多人文的东西。文人在山水环境中唱诗,互相切磋,感悟人生,园林里面是有‘生活业态’的。人文园林的内涵是人要生存在‘这里’,而我们现在的许多园林都是只能远观景色,看似完成了一个人的设计理念,但实际上人们无法参与到园林中。”马丽亚告诉记者,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要处理好技与艺的关系,技是外延,艺是内涵。艺是从内心中生发出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技则是末端,是由心里的艺升华出来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以及建筑师在前期规划时,都要找到文化的核心与根,才能做出有生命力的生态产品。


废旧轮胎的利用  马丽亚  摄


没有文化根基的园林景观产品就像一栋空有华丽外表的建筑,内里却无法给人带去舒适的体验,要让屋顶绿化拥有朴素的“灵魂”,就需要为其注入文化的内涵。马丽亚说:“城市的生态修复,关键在于自然的修复,其核心是人心的生态。”而心灵的生态,要靠“艺”,靠文化。有了“艺”的匠心,才能够汇集更多的匠人更好地保障屋顶绿化的质量。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维护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扩大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我国屋顶绿化正在推广中,在具体建设时,我们要怎么建?

3

把高层屋顶留给自然  让低层屋顶成为“田园”


马丽亚主张: “将建筑第五立面的绿化、美化、装配化、生态化相融合,将自然、建筑、人文有机融合,为建筑装点锦绣,把屋顶绘成丹青。搭建花、鸟、蜂、虫的生态链;扩展鸟语花香,建造蝶飞蜂舞的生态空间。”


这种类似桃花源的生态空间,将自然、家、园结合了起来。马丽亚告诉记者,城市屋顶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高层屋顶和低层屋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在建筑第五立面特别高的屋顶,给鸟类提供一个生存空间。” 湿地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但湿地的面积毕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城市,原本也存在鸟类生存的天然栖息地。如何让鸟类回归城市,为鸟类提供更多、更舒适的栖息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考虑为候鸟留下一条横穿城市上空的“通道”,在通道上不建高楼、工厂。这种方式可能更加适用于新建中的城市,并且提供的是线性的通道。马丽亚提倡把城市高层屋顶留给自然,人少参与,并让自然修复自然,为候鸟搭建生命通道。“高层要为候鸟服务,种植野果、耐旱的枸杞和杂草种子等,形成自然演替后,不需施肥打药,就会有昆虫存在,鸟类也能够有食物来源。屋顶可承重300公斤时,在设计的时候可适当考虑矮化品种的结果的花灌木。”



屋顶植被自然演替  马丽亚  摄


高层屋顶绿化的植被需以矮生小灌木、野草为主,景观似草原,在城市屋顶实现本地乡土植被的自然恢复。“自然界的花以单瓣居多,花瓣张开,花蕊露出,便于传播花粉。而我们现在的园艺品种,花的花瓣多,花蕊很少,蜜蜂找不到花蕊。”生态链是一环扣着一环的,无法采蜜、食用的园艺品种,加之人类活动频繁、缺少静谧的环境,让鸟类缺少了生存的栖息环境。在高层屋顶实现本地原有植被的自然恢复,加上人员极少上去,能够为鸟类提供更加静谧和自然的生存环境。


在低层屋顶,可以构建家与园的融合。 在现代城市中,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人们被局限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隔间中,而对屋顶进行田园式的利用开发后,除了休憩、接近自然,人们也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学校和低层居民楼,采用装配式的屋顶绿化可以使景观的参与性、互动性加强。马丽亚介绍:“从经营的角度,科研的最终结果要极简,让社区居民感觉好用。装配式的屋顶绿化使孩子们、老人都能够参与。将基础设施准备好,留下种植池,配备服务团队,包括物业的保障,根据居民对种苗的需求提供服务。成熟后的蔬菜可供居民使用,而且还不会影响建筑物本身。”屋顶绿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不是简单地按照当地政府对绿化的要求、规定,完成相应的绿化任务,而是要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进去,实实在在受益,并实现城市建筑对自然生态的修复。


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分校屋顶绿化  王仕豪  摄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屋顶绿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学校、办公楼等社会公共区域,比如北京地区的北京红桥市场、北大口腔医院、国家博物馆等,居民楼中比较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我国目前处于荒置阶段的屋顶面积很大,城市中裸露的屋顶面积加起来是笔可观的资源,在国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布局下,城市屋顶绿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选自《中国林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