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国家顶级规划,怎样给大城市“划重点”?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广东成立新机构,信号强烈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Deepseek时代:普通人站稳脚跟的2个关键策略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人生建议: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  3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一开始不想买:如何克服过度消费?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1-02-09 20:10

正文

《书院早参》周一到周五更新, 点击收听更多内容。


随着年终奖、压岁钱到手,你是不是对着铺天盖地的消费宣传,又蠢蠢欲动了?


当购物狂欢的激情褪去,打工人变身尾款人,后悔自己又买了一堆东西,但是总也改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来解读下这个问题,并提供3个解决策略。内容来自《走过低谷、见过高山》这本书,作者叫阿曼达•斯坦伯格,曾被《福布斯》杂志列为美国21位新理财大师之一。


过度消费, 第一个是情绪原因,因日常压力、无聊、焦虑而消费。


花钱的兴奋感能暂时平缓那些不舒适的感觉,无论男女都会这样做。


比如,一大早起床、准时出门,结果事事不顺,这时买一杯咖啡或者奶茶,能大幅提升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让你瞬间感到满足,很容易就能弥补短期的怒气和失望。当然,几十块钱就花出去了,一个月积累起来就大几百了,如果你是通过拆盲盒来平缓情绪,那就更费钱了。


过度消费的第二个原因是,希望通过购物来获得或抛弃身份认同。


去年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女主角顾佳想通过购买奢侈品包包打入一个太太圈,就是典型的希望花钱获得新的身份认同。


不过有时候,我们又希望通过购物来抛弃身份认同。比如,不少人在分手或离婚后,买身新衣服、换个新发型,展现新的自我、跟过去告别。


如果买的东西能让你长期感到愉悦,那么这些购物就是正当的。但大多数时候还真不是,比如,为了健身先买一堆专业装备,最后运动了几次就懒得动,钱都白花了。


第三个原因,来自社会规范的压力。


比如情人节、七夕,都是购物的高峰期,如果不送礼物,你会不会害怕自己没表现出爱意?如果只是手写一张卡片,你会不会担心礼物的价值不够高?


开学季也是如此,小朋友们闹着要买新文具,然而他们是真的缺吗?


一些社会规范迫使我们去买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实际上只是为了适应场合而已。



《走过低谷,见过高山》


阿曼达·斯坦伯格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9月

点击封面阅读电子书


《走过低谷、见过高山》这本书提出了3个策略可以克服过度消费:





一、明确必要支出。


找出你绝对不会放弃的四个消费领域,买鞋、买衣服、去餐馆、打车等等,可大可小。不做这些事,就会让你感觉受到限制、节衣缩食、心中不快,让你想放弃整个理财计划。把这4个消费领域放到一边,不去碰。

然后,看看其他哪些消费有商量的余地,算算你可以省出多少钱,最好有个准确的数字。







二、改变购物习惯,这里有几个建议:


1、只用现金,不用银行卡、信用卡和手机支付,当然这在我国比较难。


2、独自购物,或者跟比你更节俭的人一起购物,这样压力会小很多。


3、改变购物时间。假设你习惯周六下午购物,那周六下午你就干点别的好玩的事情,改变你的反射性习惯。


4、花小钱。如果你必须买点东西缓解焦虑,就买点小东西,费不了多少钱的那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