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上帝视角
传播真能量,另类视角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揭幕者  ·  春季躁动持续多久? ·  昨天  
钱币圈  ·  这枚纪念币!火了~ ·  昨天  
互联网那些破事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3 天前  
互联网那些破事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告诉你别惹我z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上帝视角

俞敏洪亚布力演讲全文(最接近原内容)

财经上帝视角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9-02 16:18

正文

8 月25日,在2018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开幕式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发表题为《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做不动荡的自己》的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俞敏洪讲话内容整理:(风头期应该过了,现在放出来)

中国的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已经起到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我们企业家的,至关重要、甚至生死存亡的作用。而且中国历来都是这样的,国家的一个政策能把一群企业给干死,也能把一群企业给激活,同时在激活后继续把企业干死。

我讲四个方面:

杠杆作用已经失效。 今后无论政府印发多少钱都不可能再激发企业活力。所以,如今的去杠杆无论多痛苦都是必经之路。之前的杠杆也没有用到真正该用到的地方,钱花到了不该花的地方,而民营经济却拿不到钱,最后饿得嗷嗷叫,死了一批又一批,确实非常痛苦。这就像生病了需要好好养病,对症下药。但却一直在喂猛药,让人感觉到兴奋继续去干活。

从民营企业到国家经济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点病,这种病就得治。不能等到了要出大事的时候再治,现在已经到了出大事的十字路口再治。我们现在说要熬过去,只要企业不死就能等到未来机会。这个“熬”更重要的是国家政府有能力熬。如果国家政府没法熬,担心短期动荡,用强规范施压民间企业的话,这有可能就熬不过去了。

现在各级政府都没钱了。 我有各级政府朋友,经常聊天。少则100多亿银行贷款,多则2000多亿银行贷款。政府依靠银行贷款或卖土地等获得的钱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而现在政府没什么钱了,欠得债又多。中国基本是20多个人养1个公务员,政府要钱需要从民间取钱。但现在民营企业钱也不多了,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民营企业也没什么钱了。

以前,小青年能够到一些高档场所去消费。而现在,这些小青年只能去那些地方坐一坐,不能再“充胖子”了。这说明现在消费在下降,企业也在生死边缘,出口和内需都拉不动企业利润。

前段时间有个企业家叫蒋锡培,在总理会上反复强调要减税,主要有两方面:企业减税和五险一金下降。他感觉这些东西让企业无法生存。但是,政府减税政策是有的,但企业却感觉税负更重。去年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高于GDP增长。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企业,这意味着企业以各种方式缴纳的钱更多了。这就造成了政府没钱,企业在生死边缘。循环下去会发生危机,政府和企业都没钱,也还不起银行的钱,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银行不再有给企业贷款能力,企业也不愿从银行贷款,因为企业产品卖不出去,拿了钱也不知道该怎么花。这就会引起企业倒闭、引起失业大军,房地产泡沫破灭,引起社会动荡。这是我作为一个外行的感觉。

市场经济缺乏活力。 社会和企业在政府这十几年不断以政府看得见的手向市场注入了大量“几万亿”指导性政策后,企业和社会都丧失了自我生存的活力。现在企业不再研究和创新,而是指望政府出一个新政策让企业存货。这很像现在的中国家长带孩子,从小宠着孩子,长大后发现孩子失去了自我生存活力。中国政府带企业也是这样,给予一系列政策使得企业不需要自己动脑子也能在短期内发财,社会和企业没有自我蜕变能力。整个市场经济也出了问题。

政府看到问题后想要解决问题,政府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希望解决民营经济活力和分配问题。但中国有一个怪现象,越有问题政府越管,而越管企业越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最后,政府的放水和监管都是一刀切。这段时间国内出现的大量问题,P2P是此前大量地方政府高度支持的行业,现在P2P好像都变成了违法企业。现在,问题涉及到一亿人和四、五千家P2P企业,这钱最后不知道怎么还。政府政策左手倒右手能在一天之内决定行业兴衰。

贸易战。 贸易战不是特朗普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崛起后变成第二大经济体威胁到了美国霸权后所必然形成的结果。美帝亡我之心从来没死过,他也见不得中国有点好,有点好的地方就一定会折腾。美国这次制裁中国的意见是出奇的一致,不管是左派、右派还是民主党或共和党,甚至完全回到了冷战思维。美国近期在军事上的大举扩张是在逼迫中国要么放弃、要么在军事上投入大量资金以对抗美国。毫无疑问,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大考验。放弃了,我们没有尊严;不放弃,钱就没法投入到经济。美国的冷战思维把中国带入了这样一个漩涡。

中国现在常常受夹板气。政府受气,企业跟着受气。贸易战的结果是企业受害,尤其是民营企业受害。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企业不争气。比如中兴(中兴通讯),我曾经买了中兴的股票现在一分钱也要不回来。更要命的是,我才发现中兴一年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只有10亿元不到,与华为的几百亿相比,中兴自称是高科技集团是在自己打脸。企业不争气也导致我们自己难受。

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四个理由:有人可用、有策可依、有圈可点、有技可放。

第一,中国人民是一批极具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的人,只要给一点阳光就灿烂。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的创造力只发挥了30%——40%。

在座的都是企业家,你做企业的时候真的无所顾忌投入了吗?投入所有为你的企业发展努力吗?没有,因为你投入的同时在害怕,害怕政策的不确定性,害怕投入以后,政府一个政策把一切都化为乌有,害怕社会中的各种不诚信。所以政府应该创造一个让企业家全情投入的环境。中国人才池很大,近十几年中国大学的扩招以及中国每年五六十万留学生,这样的人才池还没充分用起来。真把这些人百分之百放心用起来,我觉得中国至少还有30%——40%的经济增量。人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政府手里还有牌,这个牌不是再刺激几万亿,不是过分监管,而是给出真正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法规和政策。如何保护企业家?如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如何为企业家开道铺路创造方便,这必须变成政府的核心思维?而且这个思维必须直接涉及观念的改变,思想的改变。

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最高层领导支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想往往是对的,结果下面执行的时候全部是反过来的,或者是走歪路的,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刚才企业家的群里还在讨论休谟三大企业保护创新原则,这三个原则是: 对于财产的稳定占有权,经同意情况下财产的转移权,对于财产的契约精神权。 这意味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让企业家感到安全,这个安全是对于财产的安全、对于人生的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安全,这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事情,民间自身是做不到的。

各级政府应该勒紧裤腰带,先过一段时间苦日子。让企业家先把财富创造出来。就像过去40年,先让企业家先把财富创造出来,再想办法怎么拿回去。别到时候企业家手里都没钱了,你怎么拿到钱呢?企业家不富有、人民不富有,国家怎么富有呢?真的应该让政府小起来,让更多的政府领导下海创业。我发现中国真正能创业成功的人很多是有着政府经验的人。所以,市长、省长最好都下海来创业。这样才能减少政府行政开支,把钱用在老百姓身上、用在企业身上。政府财政尽管现在不让吃喝以后省了一些,但省下的是凤毛麟角,真正的巨大的体制性财政花费,让老百姓真的有点喘不过气来。所以总理说了:“要让人民和企业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但是实际情况又是相反的,我们发现政府越过紧日子,政府花的钱越多。

第三,世界已经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无论美帝怎么折腾,世界都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的产品更加让世界认可。这里面中国有两大优势,第一是中国的制造业毫无疑问,尽管没有赶上德国的4.0,但中国的制造业现在依然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另外中国的市场,不管是对外市场还是中国内部市场依然是全世界最巨大的。同时,一定要让中国人更加让世界信任。其实现在所出的问题是,包括这次的美国贸易战的起因,当然这个起因只是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于WTO的一些规矩没有及时地遵循所带来的结果。要加入世界经济,就要遵循世界规矩;遵循世界规矩,就要取得世界信任;取得世界信任,交易成本就会下降;交易成本下降,中国企业的活路就会多出无数条来。

第四,科技会改变世界,我们的科技整体水平是落后的,包括基础科技的研发,但我们的科技应用水平确实并不落后。但是,我们科技应用水平通常做得不太好,在基础科技方面整体提升投入不够。以至于我们的基础科技掌握在别人手里。科技的应用不仅仅是对国内,实际上我们科技应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做的生意都是利用了人们的低级趣味。不管是拼多多、阿里巴巴、腾讯都是利用了中国人民喜欢买卖东西、喜欢八卦的低级趣味。哪家科技公司真正创造出能够影响世界的科技产品来才是牛逼的。阿里巴巴现在有一点这样的苗头,但如何真正升级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才是重要的。人工智能等的发展,极有可能催生出世界级别的产品来。中国有大数据的优势,人工智能基于的是大数据,但是到底能不能起来就看企业家的高度如何了。如果高度不够,依然只想着满足老百姓身上低级趣味赚钱,那我们依然起不来。

这四点我认为是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发展的因素和原因,但是到底能不能做到要看政府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

论坛的主题叫作“中国经济:初心与再出发”,所以再用两分钟讲一下,结一下尾。

江西出了很多优秀人才。王阳明不是江西的,但是王阳明来到了江西,在赣州一带平匪。宁王朱宸濠要造反,王阳明把他打败了。王阳明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这里有一个故事,当时王阳明在路上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宁王造反了。

他手下说:“你等着,等着皇帝下命令,让你去打宁王的时候你再去。”

王阳明说:“我怎么等得及?如果我等到了,造反成功了,我们还活不活了?”

他手下告诉他:“你现在去,没有得到皇帝的诏书,就算你把他打败了,但是皇帝说你怎么打我家里人?最后把你干掉怎么办?”

王阳明就说:“此心光明,我心里没有私心。所以,我该为国家干的时候就干。”

最后在没有皇帝命令之下把宁王打败了,最后果真差一点被皇帝干掉。因为皇帝说你怎么不等我?你怎么不让我御驾亲征?你怎么自己就把宁王打败了?我想御驾亲征,我想建功立业,我还没下命令你就把他干掉了。后来幸亏有人帮王阳明说了很多好话,他总算活下来了。但是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光明的一生,知行合一,问着良心来干事情,绝不干违心的事情。我们企业家能做到吗?我觉得我们企业家就该做到,不要昧着良心做事情。

我觉得,政府要有大格局,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政府千万不要做得过且过、寅吃卯粮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政府的大量政策依然是得过且过。不少地方政府领导想的都是五年之内不出事,并且表面五年繁荣,五年以后我升迁或者退休就跟我没关系了。没有大格局就一定会出大事。企业家要做有情怀的事情,而不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现在之所以大量民营企业陷入困境,一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确实出了些小问题,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自认为是企业家的人,干的就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哪儿赚钱往哪儿冲,哪儿赚快钱往哪儿冲。大量的人进入房地产,赚完钱把房子卖掉,房子倒了和我没关系,反正老子钱放到口袋里就好。如果这样,政府短视,企业家捞钱,怎么可能好起来呢?好不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