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凭栏欲言
随便聊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密码只告诉你一个,你记好啊 ·  11 小时前  
一条漫画  ·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始终不能有姓名? ·  11 小时前  
一条漫画  ·  不是老婆厉害,是我的头厉害 ·  3 天前  
一条漫画  ·  老公给闺蜜花了好多钱,我怎么才能要回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凭栏欲言

凭栏:谁是软着陆的代价?

凭栏欲言  · 公众号  ·  · 2020-11-11 23:14

正文

文: 凭栏欲言

央行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 低0.4 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月末 高0.2 个百分点。

两者之间的裂口扩大0.6%。

自2020年4月开始,社融与M2之间的裂口(旁氏融资)飞速飙涨,从4月0.9%飞速飙涨至10月3.2%。

目前,这个数值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均值(2.73%)。

2018 年利用P2P暴雷缓解的债务风险,成果已完全丧失。

01

软着陆的代价

稳定内债(暂时)风险 有且只有旁氏债务指数级增长一条途径。

而内债 软着陆 有两条途径:

1) 暴雷违约,消灭债权。暴雷可以让债权凭空消灭,但风险容易传染扩散,容易诱发金融危机, 但具有定点操作的可能性 ,定点爆破金融风险相对可控。但债权与消费关联紧密,暴雷会挤压居民消费,即算是定点爆破也会施压长期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速下降债务问题又会变的严重,操作具有相当难度。

2) 全民通胀化解。后果是挤压底层居民生存空间,货币竞争时代,法币信誉丧失会引起资金外流,容易诱发 全面性金融危机

高通胀化解债务需要 经济体封闭 才有机会实现软着陆( 比如1988和1993中国通过高通胀实现了软着陆 )。而当今世界是货币竞争时代,意图以全民高通胀让债务软着陆会导致货币竞争劣势,直接诱发全面性金融危机,变成硬着陆。比如土耳其。

开放经济体如果意图软着陆, 前提必须保持法币信誉基本稳定(否则会因货币竞争劣势诱发全面性金融危机),那么软着陆选择其实就只剩下了 定点爆破

2018 年之前,央行曾经试图软着陆。这需要维持货币信誉(内通胀来看,2018全年CPI均值2.13%;外汇率来看,2018年全年守在7以上,货币信誉比较稳定),还需要债务(定点)爆破。

2018年,P2P 暴雷、企业暴雷,暴雷冲击金融资产导致中国股市大跌,又导致股权质押风险。定点爆破差点演变为全面性金融风险,随后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放松,全面性金融风险缓解。

整个过程虽然有风险, 但成果也相当明显, 相当一部分债权被消灭,(社融-M2)裂口由2018年初的4.8%下降至年末的2.1%,裂口缩小显示旁氏融资大幅压缩,中国 杠杆率下降,债务压力减轻。

但也有代价, 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在运营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29家,压降比率99.6%。P2P暴雷消灭的债权大部分都是居民资产。 危险债务通过P2P被转移给居民,随后P2P定点爆破,宏观债务压力随之减轻。而居民债务风险的传染性较弱(居民债务极少存在债务间相互关联,从而传染性弱),诱发系统性金融危机风险小, 使得居民部门也最适合成为代价。

然而,至2020年10月,社融-M2裂口反超2018年均值, 居民为代价取得的成果 ,已经完全丧失。 但居民债权(资产)被大量消灭,却成为消费低迷原因之一。

02

谁会是软着陆的代价?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央行的底线。

继续从软着陆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经过多年的促销费、(房产)加杠杆以及P2P定点爆破,居民部门作为代价的能力已经透支。再将债务风险转移给居民实行定点爆破(风险最小)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只要口袋里没有米,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而企业或政府部门(定点爆破)的风险传染性要比居民部门高的多(债务关联度高)。如果试图债务软着陆,那么定点爆破的风险性和操作难度陡然升高。

三大部门是谁会成为软着陆的代价?


防范系统性危机作为底线的条件下,谁成为代价似乎都很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或者只有旁氏债务指数级增长这条途径才是最容易走的路?

03

抵押品的难题

然而想实现旁氏债务指数级增长需要抵押品!

对比疫情后 中美两国放水操作 来看:

1) 美国推出《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保障法案》等四项法案,美国政府加杠杆融来的钱 (接近一半)是用于对居民发钱。

2) 中国央行制定应延尽延政策,鼓励银行放贷、刺激企业借贷,人民币 贷款大幅增长 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政府债券大量增长, 但政府加杠杆融来的钱主要用于基建投资。

美国对等资金链末端 (家庭)定向发钱 ,显然无需 顾虑资产抵押问题 ;但中国以信贷为主的放水模式显然需要考虑资产抵押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