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除
拆除违法建设
对侵街占道、私搭乱建和村庄外围的违章建筑和散、乱、污企业等其他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题
一治理
治理村容乱象
整理乱堆放,将柴草、杂物进院,建筑材料临时存放安全无碍;整治乱贴挂,广告、宣传牌统一规范,店面招牌特色协调;梳理乱拉线,理顺线路、鼓励入地;清除乱占道,整顿路边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行为。
两整治
整治农村垃圾
整治生活污水
整治农村垃圾。建立收运体系、配置收集设施、配备清运设备、完善保洁机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就地减量;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就近掩埋、重复利用;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秸秆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理。
整治生活污水。疏通河道沟渠,雨污分流完善收集管网,明确适宜的污水处理方式,选择恰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保障设施运行维护。
一革命
实施厕所革命
户厕应选择合适的类型,按照要求改造。公厕应合理选址、明确设置标准,配建给排水设施,选配现代节水型卫生器具,完善保洁机制。
八提升
提升村庄绿化美化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提升供给设施配套
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提升农房质量和风貌
提升农村产业发展
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提升村庄绿化美化。突出村旁绿化村在景中、路旁绿化自由多样、水旁绿化亲水自然、宅旁绿化和庭院绿化经济美观的“四旁”绿化。强化村口、公共活动空间和民俗旅游景点的节点美化。保留古树名木、高大树木。优选本地植被。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升公交站点、改善村内道路,宽窄相宜、路面平整、材料多样,增加亮化、安全等设施,设置规范停车场地。
提升供给设施配套。保障用水安全卫生、用电荷载满足、用气安全清洁和通信网络全覆盖。
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坚持按需配套的原则,采用“1+1+X”的配置要求。必建的设施包括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健身场地(公共活动场地),灵活掌握的设施包括文化活动室、党建活动室、村卫生室、农村幸福晚年驿站(村级养老院)、集贸市场、阳光浴室、快递网点(邮站)、连锁便民店等,均应按照要求进行建设。各项设施应坚持多种功能综合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建筑改造,新建建筑要体现乡土特色。
提升农房质量和风貌。保障农房选址安全,控制高度和强度,协调色彩和材质,注重墙面、屋顶等细节的整饰,并进行抗震加固和节能保温改造。
保护提升传统村落。严格按照《北京市传统村落修缮技术指导意见》对村落环境、街巷河道、传统建筑、设施服务进行保护提升。
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把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同时结合产业创新方向,重点培育“互联网+”农业。
提升乡风文明程度。重点传承村庄的特色文化和传统技艺,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多彩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元化的宣传手段。
一健全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明确职责、落实到人,持续管理、考核督查,建设队伍、长效管护,加强统筹、保障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