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曾有记载,诸葛亮虽然是受刘备重邀加入的蜀国,但其实开始的时候水平非常一般,甚至到后来也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军师,相比于关张两位将军,他的打仗风格更偏向于稳定,即擅长稳中求胜,并非小说中杜撰的那么神乎其神。
在小说中,孔明无疑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天命军师,是近乎传说般的存在,他非常善辩,两片薄唇开合之间能够涌出无数让人信服的道理,因此非常擅长骂战,“舌战群儒”就是其成名之战。
既然是“骂战”界的高手,自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骂街,这里的骂战细致的分成了文骂和武骂,在这里特指的其实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但两者都极具威力,孔明曾用此两招成功毙敌。
何为武骂?即两军交手之际,阵前指挥官互相叫阵,而一方能够以咄咄逼人之严词,就可以直接将对方说死,即为武骂,例如那曾死在孔明嘴下的王朗;文骂则是写书信,待对方观阅后亦可毙命,例如孔明给曹真写信,后者读完后立即毙命。
大概不少人开始疑惑了,莫非这孔明有什么邪术,能够隔空毙敌?当然不是,他之所以成功,其实凭借的是仔细观察,毕竟骂战不是对谁都实用,唯有那些心态较差,心胸狭隘之人才会中招。
孔明骂死王朗之战,历史有名,大家应该也都不陌生,我就不在这里卖弄,倒是他写信骂死曹真之事,估计没有熟读三国的,还真不知道。
话说这孔明修书一封,邮递给了曹真,其中先是一番赞扬,接着一顿贬低,最后直接称其无颜再见关中父老,连家也没脸回了,可谓用词之狠毒,曹真看完书信后,居然就活活气死了,实在是窝囊。
不过之前说了,孔明如此之神武乃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罗老大概是不想再在曹真这个人物上耗费太多笔墨,就草草在书中了结了他,而现实中曹真可没有这么玻璃心,事实上他不但没有气死,还与孔明是死对头,甚至还曾打败过号称常胜将军的赵子龙,其人之厉害,可见一斑。
这曹真乃是曹操收养的儿子,他父亲死的早,丞相见其可怜便让他认自己做了干爹,此后便将其当成亲生儿子一般栽培。
他也没有丢丞相的脸,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有一副练武的好根骨,年纪轻轻却有一身不俗的武艺,少年时外出打猎,在深山中遇到了一只恶虎,他不仅没有害怕,反而非常镇静的转身一箭将猛虎射死。
因为此事,丞相对他非常看好,立即将手下的虎豹骑交由他来统领,要知道这一系军队乃是丞相的主力,此番举动足以见得丞相对他的看重。
拥有兵权之后,他开始随父亲征战天下,随后不久便征服了灵丘,丞相封其为灵寿亭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屡立战功,先后被提升为偏将军、中坚将军,等到后来夏侯渊战死之后,继任其位置的也是他,进入蜀汉之后是他监督徐晃击败了高翔,当丞相去往汉中宣布撤军的时候,负责在武都接应的人还是他。
后来丞相逝世,他的儿子曹丕继任,一样对他非常重视,先是任命他为镇西将军,封为了东乡侯。有一次张进突然起兵,他派手下将军前去平定,将反叛之人一一斩杀,等到他回到洛阳之后,接着又被提拔为上军大将军。
在征讨东吴的时候,魏国派出了他和夏侯尚两位大将,负责攻夺牛渚屯,得胜后被封为中军大将军,地位越来越高。曹丕非常的信任他,在其患病卧床之际,专门让他做以后辅佐太子的顾命大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有了左右整个国家的权利。
话说孔明在出兵至祁山时,立即有三郡人马接应他,表示愿意加入他们一起对付曹魏大军,也好共商大计。就这个时候,曹真受命来到了郿城负责此事,并在斜谷大败赵云等人。
当时作为反叛郡城之一的月支城,统御者乃是城中的一位百姓,他逼迫当地官员向蜀汉投降,但当听说曹真亲临,并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之后,立即跪地认罪,自己将自己绑起来走到了曹真的面前。
随后不久,昔日发生叛乱的三座郡城便彻底安定了下来,这尽皆都是曹真的功劳,而且他还预料孔明的下一次突袭一定会在陈仓动手,然后立即名人加固城池,垒高城墙,最后也果然如他所料。
回朝后他因功而增加户邑,前后一共加起来一共近三千户,而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一位难得的良将,而并非小说中被封书信气死的心胸狭隘之人。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