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 谷町君(ID:gutingjunjp) 授权转载
1、 正统定义的拉面,是指至少具有中华面、汤底、叉烧和干笋几个元素的面类料理。
2、 拉面店常有的说法包括「拉面」、「老面」、「柳面」,其余还有「中华面」、「南京面」等。
3、 拉面的面,以小麦粉为原材料,加入碱水擀制。
4、 因为碱水的缘故,它的味道完全不同于中国面条。
5、 大多数拉面店会选择自己制面,少部分店会选择从专门制面厂家购买。
6、 比面更重要的,是拉面的汤底,因为原料不同,颜色和味道各有不同。
7、 日本拉面的原点是酱油拉面,以鸡骨、蔬菜和木鱼花调味。
8、 面汤常用猪骨、牛骨和昆布熬制,为了消除腥味,又会加入大葱、生姜和香菜。
9、 其实不少拉面店会在汤底里加入化学调味料。
10、 日本最早吃「中华面」的人,据说是陆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徳川光圀。
11、 据说是1659年从明朝泊来的学者朱舜水将中华面带入了日本。
12、 尽管并没有关于进献中华面的史料,但因为光圀本人是个美食家,这种可能性极高。
13、 残留记录显示:1697年,访问光圀隐居所西山荘的家臣享用到了中华面。
14、 江户时代,日本各地开港,在横滨、神户、长崎和函馆建起了中华街,面类料理得到极大兴盛。
15、 1884年、函馆船场町的「养和轩」贩卖售价15钱的「南京面」,并将广告打到了函馆新闻上。
16、 「养和轩」直至大正时代也制作南京面,但因为资料缺乏,并不能断定它就是现在的拉面始祖。
17、 同一时间,横滨的中华街也出现了贩卖南京面的屋台,日本各地开始相继出现正宗的中华料理店。
18、 1905年长崎「四海楼」的陈平顺提出了「支那饂飩」这个概念。
19、 1910年,从横滨税务机关离职的尾崎贯一从横滨中华街挖了12个中国厨师,在浅草开了第一家来来轩。
20、 作为最早经营中华料理店的日本人,来来轩很快成了大众店,以酱油味的南京面位主打。
21、 来来轩的拉面每碗售价仅6钱,终日店门口排着长队,一直持续到1976年闭店。
22、 不是在屋台贩卖拉面,而是在正式的店里贩卖拉面的,日本最早出现在东京。
23、 1914年位于东京日本桥茅场町的中国料理「大胜轩」开店,现在也是东京残存最古老的东京拉面。
24、 1916年,栃木县佐野的「宝来轩」开业。1922年,札幌正宗的中华料理店「竹家食堂」开业。
25、 中国厨师王文彩制作的竹家面,原型是中国的肉丝面。
26、 根据日本人的口味,拉面变得味道更淡,且开始加入叉烧和干笋。
27、 1925年,喜多方最早的拉面店「源来轩」开业,1932年,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货诞生了「支那食堂」。
28、 1937年,九州最早的拉面「南京千两」以屋台的形式诞生了。
29、 「南京千两」的店主听说东京拉面正火,于是上京修行,当时学的是酱油拉面制法。
30、 同一年,难波二三夫在东京锦糸町开了屋台拉面店「贫乏轩」。
31、 银座的「万福」、京都的「新福菜馆」、飞驒高山的「まさご」、和歌山「丸高」相继开业,随后进入二战时期。
32、 二战结束后,从中国战场归国的日本人,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屋台拉面店。
33、 战后物资紧张时期,物廉价美又具有营养价值的拉面,深受日本人欢迎。
34、 1946年,松田勘七在札幌创建了「龙凤」,同一时间,九州久留米地区的「三九」开始发明猪骨熬制的白色浓汤作为拉面汤底。
35、 南京千两在东京拉面的基础上,将汤底也换成了豚骨汤底。
36、 这就是如今九州拉面的源头,以久留米为起点,随后传入博多、熊本及九州各地。
37、 同年,荻窪的「汉珍子」、北海道的旭川拉面代表「蜂屋」和「青叶」相继开业。
38、 1948年荻窪的「丸长」,1949年「春木屋」相继开业,是如今荻窪拉面的源头。
39、 1950年,札幌的「味の三平」开业,最初也是酱油味,五年后,店主大宫守人发明了味噌拉面。
40、 《生活手帖》杂志的主编花森安治拜访了「味の三平」,对味噌拉面赞不绝口,亲自写文章卖安利。
41、 以这篇文章为契机,札幌拉面红遍日本,同时人们心中也认定:札幌=味噌。
42、 1955年,中野「大胜轩」的山岸一雄发明了蘸面。
43、 1958年,日清的创业者安藤百福发明了方便面,取名「チキンラーメン」。
44、 这是日本最早登场的速食拉面。
45、 同年,武藏境的「珍珍亭」发明了油拌面。次年,福冈的制面厂家マルタイ推出了「チキン味棒ラーメン」。
46、 1964年,札幌「华平」的川西宽明发明了在拉面中加入黄油的吃法。
47、 1965年、札幌的「熊さん」在东京和大阪的高岛屋举办的北海道物产展上,现场表演了制作味噌拉面的过程。
48、 这让札幌拉面一举成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札幌ラーメン」的牌子。
49、 1966年,SANYO食品推出了以「札幌一番」命名的方便面,最初只有酱油和盐两种口味。
50、 1968年,日清推出「出前一丁」,「札幌一番」的味噌味登场。
51、 进入70年代后,方便面业界发明了不用将面条炸制也能保存的冷冻干燥法。
52、 这一制法是拉面味道越来越多,开始出现咖喱味。
53、 1968年,和食料理人山田拓美在目黑都立大的「拉面二郎」开店。
54、 1971年,日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碗杯面。
55、 1972年,因为「あさま山荘事件」,日清杯面一举成名。
56、 1971年,位于京都银阁寺的屋台「天下一品」开业,1974年,位于横浜的「吉村家」开业。
57、 在这之前,横滨的中华街上以酱油拉面为主。
58、 而吉村家贩卖的却是豚骨酱油粗面。
59、 吉村家开在国道旁,人气很高,被货车司机们称为「家系拉面」,逐渐成为横滨拉面的代表口味。
60、 进入80年代后,关东爆发了「豚骨拉面风潮」。
61、 另一方面,80年代博多“又丑又脏”的拉面店也不在少数。
62、 1985年,河原成美的「博多一风堂」开店,店内充斥着女性特有的品位,将人们对博多拉面的坏印象一举反转。
63、 1992年,日清使用「生面」制成的方便面「ラ王」发售。
64、 此举成为方便界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市场反响巨大。
65、 1994年,新横滨拉面博物馆开馆。
66、 1996年,动物系+海鲜系为食材熬制汤底的青山「面屋武蔵」中野的「青叶」、横浜的「くじら軒」等拉面个性店相继开业。
67、 豚骨拉面风潮的同时,人们对日式拉面的探索又更进了一步。
68、 1998年,以旭川拉面为契机,和歌山和徳島等地的地方拉面声名鹊起。
69、 2000年,拉面进入地域细分化时代,埼玉的「ぜんや」和大和「中村屋」相继开业。
70、 个性拉面店涌现的同时,盐拉面又成了风潮。
71、 盐拉面的汤底是考验职人技的最高级别。
72、 2002年,东池袋的「大胜轩」和三田「拉面二郎」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出分店。
73、 拉面二郎以超多蔬菜和厚厚的叉烧著名。
74、 粉丝都亲切地将其拟人化,直接称为“二郎”。
75、 2004年组队的「打首狱门同好会」专门创作了一首歌:「带我去二郎拉面」。迅速走红。
76、 如今日本也有许多受到拉面二郎影响的拉面店,人称二郎系。
77、 2005年,内装豪华的拉面餐厅增加,小清新风格的鸡白汤拉面流行。
78、 2007年,无汁拌面流行。东池袋的「大胜轩」闭店,蘸面风靡全国。
79、 同年,前岛司的「せたが屋」,河原成美的「博多一风堂」进军纽约。
80、 纽约的拉面风潮始于2003年开业的「モモフク・ヌードル・バー」。
81、 店名的「モモフク」,是日语里「桃福」的意思。
82、 店主在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东京拉面店工作过。
83、 为了符合肉食爱好者的美国人口味,使用了培根汤底。并提供豚角煮。
84、 它也因此得到了料理界最高赏James Beard 的大奖。
85、 和「モモフ」在同一区域「せたが屋」和「博多一风堂」相继开店。
86、 美国当地媒体称这一现象为“拉面战争爆发”,随之成为附近的纽约大学学生的食堂。
87、 2012年,纽约的拉面店多达60家。
88、 他们甚至在纽约举办了拉面大赛。
89、 根据世界拉面协会的数据:2014年方便面消费量的第一位是中国香港,大约444亿碗。而日本位居第三,只有55亿碗。
90、 2015年,东京巢鸭的「Japanese Soba Noodle蔦」成为第一家获得米其林星级的拉面店。
91、 虽然只有一星,但也被日本美食界视作是变革了。
92、 2012年创业的「蔦」,老板名叫大西祐贵。他是1997年神奈川藤泽开业的「七重の味 めじろ」的次男。
93、 在大西祐贵看来:拉面也是日本料理中值得骄傲的一款,他打造的也是酱油拉面。
94、 「蔦」的酱油拉面以和歌山产的生榨酱油、本酿造酱油和白酱油为食材。
95、 面条是100%自家制,汤底则用青森鸡、蛤仔和白鱼熬制,又加入了意大利产的黑松露和鸡油。
96、 「蔦」一举成名,周边邻居被蜂拥而来的食客吵得苦不堪言,导致了2015年年底分店「蔦の家」关门。
97、 对日本拉面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屋台,近年来由于道路交通法的管制,已是消失无几了。
98、 移动式屋台因为总是发出「ドレミーレド、ドレミレドレー」招揽顾客的声音,来自一种类似于木管唢呐的东西,名叫「チャルメラ」。
99、 据说「チャルメラ」始于安土桃山时代。
100、 拉面屋台使用「チャルメラ」始于1897年的横滨,大正时代在东京随处可见,如今只能靠想象了。
(译自「モノ・マガジン」,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