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被市场忽略的小事#6' 仍以看图说话为主。
往期都是用10分钟带大家一览本周被普通投资者忽略的'冷门'数据,从中一窥幕后的市场大势。这周情况特殊,内容还要更短些,5分钟就行。
#抡锤者-特朗普#
想必聪明的大家也发现了,特朗普翻来覆去那么嘴炮,最终都会回到同一招:关税。
想起了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常说的一句话:“在只有锤子的人眼里,全世界到处都是钉子。”
在特朗普的眼中,似乎任何政策问题都成了'关税'问题。对把关税当做唯一锤子的特朗普来说,似乎全世界的国家都是他的钉子户。
有不少外国网友调侃,特朗普已化身”抡锤者“,将关税的大锤四处挥舞。
本周五,特朗普又突然发飙。他在推特上称自6月10日起将对自墨西哥进口的所有货物征收5%的关税,并逐渐加征至25%,直到墨西哥非法移民的问题得到解决。
此文一出,墨西哥比索应声大跌,美股、原油跌幅扩大。
注:
关于民粹政界领袖的崛起与Twitter股价的走势关系,我们在中有提及。
关于原油暴跌的背后细节,我们在中有所简述。
在此就不多再次冗述了,还是先回到正题,用数据(图)说话。
美墨两国产业链高度融合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墨西哥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图:墨西哥既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地
图:墨西哥也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
但是,在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额中,超过2/3属于公司内部贸易(下图)。
这类货物由美国公司在墨西哥生产,为墨西哥贡献着的GDP和贸易顺差,但利润却归美国公司。
这个现象在北美汽车行业尤其明显,从下图可见一斑。
挥舞关税大锤的特朗普看似在要挟墨西哥,但实则在裹挟美国的汽车公司。
特朗普以未能控制非法移民为由向墨西哥加关税,看似是讨好已被近期'贸易磋商'所创伤的共和党选民,但实则还是美国政府缺钱。
注:关于美国财政负债剧增和收入恶化的窘境,我们在的开篇就有介绍,这里不再啰嗦。
特朗普毕竟是破产过4次、有着'10亿美元'身家的精明商人。
精明商人,所以在总统任期的前两年先在国内大幅降税。稳住国内之后,又在任期的后两年向国外进口加税,把缺的税收又给加回来。
破产过4次,说明赌性强。所以谈判的时候喜欢用极限施压的手段,把对手逼到死角,看是否有胆拼死一搏。
破产4次之后,仍能东山再起挣着10亿美元,一能看出特朗普的确精明,二也说明极限施压的商业手段虽然有极高的破产风险,但要是赌赢了,收益也是巨大的。
只是这次向全世界开炮,赌的不仅是特朗普的个人声誉,还有美国的国运。
有胆量向全世界同时开嘴炮的Boss,恐怕除了慈禧就是他特朗普了。
就在向'老朋友'墨西哥加税的同一天,特朗普还对大锤对准了印度,要于6月5日终止对印度的'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
商人特朗普似乎很喜欢踩点金融市场。
对印度抡上此锤的同时,刚好莫迪赢得大选,印度股市创下新高,海外资金蜂拥流入印度。
不知特朗普此番言论是否会浇灭涨的热火朝天的印度资本市场。
但我们可以看看土耳其的状况。
也是在同一天,在对墨西哥、印度这两个G20国家挥舞大锤之外,特朗普还向另一个G20国家土耳其发出了类似的通知。(注:这个通知更像是补刀,因为美国在实质上于5月17日就终止了对于土耳其的普惠制项目)
这让本就经济恶化的土耳其雪上加霜,主权信用风险飙升。
特朗普一边挨个对G20国家们挥舞大锤,一边还不忘对中国'特殊关照'。
前天,华为5G设备的英国首秀很是吸引了一波眼球。参见:华为5G英国首秀!BBC"措手不及"。
特朗普怎能容忍,随即发出威胁,如果英国政府继续让华为在英国建设5G网络,将中止与英国的情报合作(intelligence sharing)。
还是的读者素质高,评论字字点睛,又讲逻辑又讲段子,又是双关(intelligence-智力or情报)又是英式冷幽默的。
图:默认大家能读基本英文了。
虽然这位大锤挥舞者信誓旦旦地威胁要对余下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下手,但仔细拆开,会发现这些商品与美国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短期内极难被其他国家所替代(手机和电脑产业链岂是两三年就能搬到越南去的)。
一旦对这些商品全部关税25%,这等同于直接向美国老百姓加税。美国选民恐怕会怨声载道,特朗普连任难保。
特朗普臆想着加关税倒逼美国制造业企业回流,雇美国人,买美国货。但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美国制造业衰落有其必然性,这一点我们在中探究。
要是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太抽象,可以看下腾讯刚出的纪录片。其中第三集就有某国内陶瓷厂商赴美开办工厂的艰难经历。(这一集有50分钟。建议大家收藏回家用电脑看)
若想省时间,还是直接看数据。很明显,关税'大锤'一点没有改善美国制造业的就业状况。
但是,特朗普的四处惹战却使得美国经济的确定性骤降(下图黑线)。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家的投资意愿也恐将下滑(下图蓝线,时间滞后于黑线)。
(关于企业在经济不确定时期的防守型策略,我们有在中简述。)
从下滑的耐用品订单中,也可以印证美国企业投资的下滑。
本月摩擦升级对两国企业信心的冲击很快体现出来。中美两国的PMI指数同步回落,两败俱伤。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专家曾认为欧盟可从两强相争中渔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已高度融入国际供应链的欧洲企业同样未能幸免。
而已连任三届的欧盟商会主席更是直截了当的说:中美相争,欧洲不能渔利
全球贸易额的骤减也印证了这位全球商界领袖的说法。
这场逆全球化的'风波'直接引发了风险资产的回调。资金寻求避险,流向货币基金数额较同期大幅飙升。
同样避险的还有日元。当初我们在趁着日本人还没放假归来,提及了日元交易。当时美元兑日元还是接近110,现在已到108了。
图:截图自5月6日的
但汇率投机看起来轻巧,做起来从不简单。没有金刚钻,还是尽量别揽这个瓷器活。
比如说,曾被视作大宗商品商品晴雨表的澳元和加元,如今也变了。
#脱钩的澳元#
过去多年,澳洲经济高度依赖于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尤其是铁矿石。澳元与铁矿石价格一直是对孪生兄弟。
但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几近于翻倍,却没有挡住澳元的贬值。
如今的澳元,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货币,而是全球需求的晴雨表。
贸易'协商'的逆全球化阴云,中国需求的疲软、澳洲居民的负债高企都是抑制澳元上行的重要原因。这些基本面问题短期内难言好转。
#相似的加元#
澳大利亚出口矿,加拿大出口油。
过去油价与加元的关系就像铁矿石与澳元,但如今二者同样出现背离,油价上行并未扭转加元的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