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味读书
纵观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一一为您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岳飞去世后,好友救下岳飞儿子,岳家为感恩立祖 ... ·  6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65年蒋经国参加一解放军战士葬礼,28年后, ...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刊讯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味读书

中国古典名著开篇与结尾,万千悲喜,终归一悟

有味读书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2-06 18:20

正文

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图片作者 | 呼葱觅蒜


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其具体而微地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结构严谨的布局,吸引人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犹如一个人的一生。它可以是开始时的诗意,或是结尾时的悲寂,或喜或悲,全都隐藏在一首首诗里…

 



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

《红楼梦》


“梦”者,一切皆虚幻也;“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

 

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然而,在戏外,却是满眼荒凉。《红楼梦》,还有另一种开篇和结尾,那是作者的自况,是更真实,也更残忍。

 

开篇诗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结尾诗说: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的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


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一些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过眼烟云,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


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心机,天机,契机

《三国演义》

 

“演义”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古人推重讲史并不徒讲历史故事而已,而是叙史存义,强调阐发正统思想理义,重在“演义”。后来人们也常常把历史称之为“演义”。

 

开始也是结束,三国的开篇,借用了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用在三国,最合适不过。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曾经叱咤风云、阅尽世间成败的白发老者,站在离开的小船的船头,端着杯中酒,唱着这首歌。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成功典范,全书通篇讲述的就是一个“义”字,宣扬忠孝节义,天命天理,治国平天下,也有谋略、智慧在其中,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



 

结束也是开始,三国的结尾,有一首长诗,尽说那个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最深彻的是最后一句: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所以,书中曾多次讲到“天意”主宰着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预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乾象变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现,“天意”是人所不能违抗的,人只能顺天而行。


这也让人想到《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最后那句话:“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或许,这就是天数。

 

 



尘归尘,土归土

《水浒传》


水浒,大体说来就是一个义字当先、替天行道却毁于一旦的故事,扑面草莽英雄气,一场江湖侠义志,万千无语悲凉意。

 

所以开卷词才流露这样的气质: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

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

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

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述了朝代更替中兴衰与变乱,洪太尉误走妖邪,放出了镇压于伏魔殿的待罪天罡与地煞星君,纷纷转生成人出世,这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其中的恩恩怨怨透着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是非谁人定?兴衰岂无凭?


所以这开卷词中的潇洒与冷眼或许都是装出来的——什么看淡名利、隐迹书林、儒流俊逸,都分明是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不得已。




 

这种无奈的身不由己,在结尾处的几首诗中,终于明白流露出来。

 

先是说梁山108好汉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看上去是众神归位,永受香火供奉,青史留名。可想起梁山的英雄们,皆是身不由己的开始,又身不由己的结束,似“尘归尘,土归土”般悲戚。这是一种多么无以言说,却也无以改变的无奈啊!

 

然后诗说: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垠,学取鸱夷泛钓船。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同的是,梁山好汉的反抗的斗志,终究被红尘磨灭,他们如烈日版的爆发,终究还是要失败,败在那个腐朽不堪的王朝,与封建愚昧的思想里。这,才是最无奈的悲愤!

 

最后诗说: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世间万事,总是该有人去做的。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打拼已过,七分到手,剩下的三分便是靠机缘了。是吗?其实不是!梁山好汉的失败根源,源自内心对封建社会的一丝期盼。但他们依旧是英雄,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也不敢做的事。


无论何时,只要尽力而为,问可心无愧。


 

始于慈悲,终于觉悟

西游记

 

《幽梦影》里说,西游是一部“悟书”,在“四大名著”里,它的主题更直接,调子也更温情。因为只有它是“喜剧”,虽然同样历经坎坷,却有着皆大欢喜、不复更求的结局。

 

这是一个关于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题只有两个:慈悲,和觉悟。西游记也同样如此。

 

开篇诗中说: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造化,是玄之又玄,却逃不过一个“善”字。佛家讲求心善即是禅,西游记正是“善”的故事。

 



西游结尾时,有两首诗: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最后引用,是佛家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孙悟空忠心护师,全始全终;除恶扬善,救人救彻。


唐僧师徒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鼓舞着后人,他们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


《西游记》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过程与归宿,也是四大名著中惟一具有圆满的结局。

 

而这结局,却可以用八个字简单概括,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风花雪月下,是人性

《金瓶梅》


深邃的思想、犀利的观察,透彻的人性与无情的批判,这就是《金瓶梅》!所以,开篇便道:


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因为作者知道,他笔下揭露的人性之恶、政治之黑的深刻,所以他有意将这些真正的价值,隐藏在风花雪月的文字之后。


却在最后表明:


旧日豪华事已空,银屏金屋梦魂中。

黄芦晚日空残垒,碧草寒烟锁故宫。

隧道鱼灯油欲尽,妆台鸾镜匣长封。

凭谁话尽兴亡事,一衲闲云两袖风。



尘世红尘如浮云,人间的欢乐,终究难逃物是人非的苍凉。乘两袖微风,踏几片闲云,将所有的愤怒、不满、以及批判的憎恶,都藏在尘世的荒野中吧…





光明正义,永存世间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的主旨是歌颂光明正义,倡导道德伦理,激浊扬清,认为有德者是天命之所归。所以,开篇便有诗云:


混沌初分盘古先,
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
避除兽患有巢贤。

…(节选)


因为坚信正义永存,所以书中的道德高尚之士无不顺天而行。神仙世界中的老子、元始、准提、接引等助周反商,替天行道;周文王、周武王实行仁政;姜子牙辅周灭纣,他们都认为“天”不仅主宰着无穷世事和人的命运,而且还能区别善恶而给人以佐助或惩罚,强调天人合一,坚信正义必胜。


当商朝灭亡,正义终于打败邪恶时,赢得的是秉持正义的英雄们的无上光荣——封神!所以,结尾有诗云:


蒙蒙香霭彩云生,满道讴歌贺太平。
北极祥光笼兑地,南来紫气绕金城。
  
群仙此日皆证果,列圣明朝监返真。
万古嵩呼禋祀远,从今让国永澄清。


从结尾,也可以看出,古代社会是以道德为核心,人们至高的追求就是求道。“道德”从表层按着天理做好人,积累德行,深入就涉及思想境界的升华,人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更高的标准,以至成仙得道。





现实与永恒的较量

《东游记》


神仙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有人间所没有的美好,所以,《东游记》的开篇便用一首《点绛唇》,描写了世人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


流水行云,气清奇,将谁依附?

烟云名声,留与幽人付。

犬吠天空,鹤唳乘风去,难凭据,

八仙何处,演卷从头顾。


《东游记》记叙了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现实与永恒的较量。现实的沧海桑田,不过神仙的转瞬间,何谓永恒?


于是,人将慢慢懂得,所谓永恒,只是心中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结尾诗:


泉瀑涓涓净,山花霭霭飞;
白云回合处,应是至人栖。


看破红尘,抛弃名利,返回自己的先天本性,回到自己的本来的地方,这就是本真的意义。





中国古典名著,看似平凡的开篇与结尾,却暗藏着作者内心的思考。这思考,才是每部名著背后最核心的思想所在。


或喜或悲,或忧或虑,亦或禅或道,或许都不重要;而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对天道的感悟,才最可贵。



古典书城:gudianshucheng


最受古典文化爱好者欢迎的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每天为您分享诗词歌赋、国学经典、古典文学等精彩内容,与100万读者共同品味古典文化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