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弱症
》
“在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中,亚历山大·杜甫仁科的影片以对大自然与生命的表现力闻名于世,并行不悖的,是源于其哥萨克祖先的战士精神。大地之歌与战士之歌,熔铸在他所有作品中,并成为乌克兰诗电影的源泉。这些伟大的影片被他称为‘戏剧性电影长诗’,他用乌克兰文写作了它们,用原创性的电影语言完成它们。乌克兰诗电影开枝散叶,形成了多元风格形态。其中,琪拉·穆拉托娃创造了一种荒诞诗。这位女性电影大师以大胆怪异的荒诞风格著称,她为一个绝望年代描绘了心灵肖像,其中包含着隐形的个体抵抗,并指向了一个新的时代——独立、自由和思考的乌克兰。”——徐枫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和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将于
2024
年
8
月至
2025
年
3
月联合推出乌克兰电影系列影像交流。在
"
记忆与未来
"
的主题下,北京歌德学院和法国文化中心放映多部乌克兰电影,让观众近距离了解乌克兰电影独特的电影语言、美学及其历史发展。
本系列活动将于2024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继续为观众带来三部经典影片:《天鹅湖禁区》(
导演:尤里·伊利延科,
1990年
)、《大地》(导演:亚历山大·杜甫仁科,1930年)和《衰弱症》(导演:琪拉·穆拉托娃,1989年)。放映之后,策划人、电影评论人徐枫教授还将与特邀嘉宾展开对谈。
欢迎关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和“法国文化”微信公众号了解后续活动更多详情。
影像交流——
记忆与未来:乌克兰电影的一个世纪
主办: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法国文化中心,乌克兰驻华大使馆
策划:
徐枫
致谢:
刘莎,郭钟安,李云平,赵淼,黃苑,姜皓伦
时间,地点:
2024年10月31日
19:00 放映《天鹅湖禁区》(Swan Lake: The Zone)
影片语言:电影原声,中文字幕
地点: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西路18号,光彩国际公寓底商一层
扫描二维码购票入场
2024年11月2日
13:30 - 14:45 放映《土地》
14:45 - 15:45 映后谈,嘉宾:徐枫,欧阳江河,朱津京,主持:周嘉宁
16:00 - 18:50 放映《衰弱症》(含15分钟休息)
18:50 - 19:50 映后谈,嘉宾:戴锦华,朱文,徐枫,主持:周嘉宁
影片语言:
电影原声,中英文字幕
对话语言:中文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天鹅湖禁区》
(乌克兰文:Лебедине озеро. Зона)
1990年/96分钟
出品:乌克兰
导演:尤里·伊利延科(乌克兰文:Юрій Іллєнко,1936-2010)
该片获1990年度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费比西奖。
电影剧本由伊利延科常年搭档谢尔盖·帕拉让诺夫据其牢狱生涯创作,亦在这一监狱拍摄。在刑期结束前三天一名囚犯越狱了,他躲在一个镰刀斧头形状的巨大纪念碑里,并在这里邂逅了一个女人。当他们梦想着新生活时,他被抓回了监狱,监狱管理人威胁他将永远无法离开这里……“我之所以拍摄这部影片,是因为我不可能不拍摄这部影片。它是一部关于逃亡--关于囚犯的影片。我自己一直觉得自己和整个民族都是广袤地带的囚徒。逃离是最后的、绝望的希望。这也是在艺术之中的逃离”伊利延科如此自白。
导演:亚历山大·杜甫仁科 (乌克兰文:Олександр Довженко,1894-1956)
2021被亚历山大·杜甫仁科国家电影中心选为乌克兰电影史百部名片的第2位。
亚历山大·杜甫仁科在他那部杰出的无声片《土地》中,采取了抒情诗中三个伟大的永恒的主题,即:爱情、死亡及取之不尽的丰饶的大自然。影片主题完全是现代的,它和《总路线》的主题一样,描写土地集体化的斗争和它所遭到的困难。爱森斯坦所不善于处理的农村环境,在农民出身的杜甫仁科的手里却处理的非常成功。在影片《土地》里,他表现了伟大画家的那种热烈的情感和几个由于真实而极感人的造型主题,如阴云密布的天空下的农田、阳光照耀下波动着的麦穗、秋雨飘打下的累累苹果,乌克兰的国花向日葵等等。(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徐昭/胡承伟译/ George Sadoul, « Histoire du cinéma mondial,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1979)
(乌克兰文: Астенічний синдром)
导演:琪拉·穆拉托娃 (乌克兰文:Кіра Муратова, 1961–2018)
获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银熊奖),1991年俄罗斯尼卡奖,2021被杜甫仁科国家电影中心选为乌克兰电影史百部名片的第6位。
《衰弱症》采用“戏中戏”的结构,第一部分(黑白),讲述了医生娜塔莎在丈夫死后的愤怒、绝望和修复,而这实为一部“影片”。第二部分(彩色)中,教师尼古拉在影片放映等场合不合时宜地睡着,被送进精神病院又被释放,最终在地铁里昏睡不醒……本片作为苏联戈尔巴乔夫任期被禁的唯一影片,被描述为“最后一部苏联电影和第一部后苏联电影”。这部荒诞人生提炼的杰作,如穆拉托娃所说,“日记和我曾写下的一切,我都想烧了、毁了!抛散我的骨灰,将我扔进垃圾堆,给动物园的动物作午餐。我希望影片会是唯一从我这儿留下的东西——这是一切!”
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人文特聘教授。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其与孟悦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1989年)是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专著,她1986年于北京电影学院主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1995年于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文化研究机构。她曾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10余部。专著与论文,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代表作:《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涉渡之舟》、《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
欧阳江河
,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今天》文学社社长。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间,他创作了长诗《悬棺》。其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咖啡馆》《雪》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和评论集《站在虚构这边》,其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较大的影响,现居北京。
徐枫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影史论学者,电影策展人和制片人。他发表论文及学术访谈50余篇,在中国与法国策划了20多个影展。他策划或监制的代表作有万玛才旦《寻找智美更登》,松太加《太阳总在左边》,徐浩峰《师父》,竹原青《星溪的三次奇遇》,刁奕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