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HC3i.cn)是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目前已形成集医疗信息化媒体服务、医疗科技领域创新服务、医疗卫生领域自媒体服务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产业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当国产创新药杀出未来 ·  昨天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阜外晨课 | ...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经常看到肾上腺增粗,到底什么原因? ·  3 天前  
丁香园  ·  最新发布!中国乳腺癌 PIK3C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未来三年,名医将批量走向市场!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2-13 16:30

正文

HC3i

医疗人订阅首选!(点击蓝字关注)


HC3i导读:


关于名医创业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正是抢占市场机遇的好时候,再不出来可能市场的坑就被人占了,再不拥抱市场就将错失良机,再加上顶级专家们走向市场的带动效应,现在体制内的名医们心思都活了,纷纷计划加入走向市场的创业大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看医界”微信号/周伯通



作为走出体制的现任主委级医生,医美梦之队医生集团创始人郭树忠教授如何看待名医走向市场的现象呢?


近日,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郭树忠教授预言,在未来3年内,会有更多“名医大家”弃公从私,进入非公医疗机构成为院长、运营管理者等,主导医院的发展。


并表示,中国医疗事业必将沿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发展,医生执业也存在进修提升门槛和市场淘汰机制,社会公众将会从现今的“崇拜公立三甲”转变为“对名医和名院更敏感”。在未来, 决定医疗市场价值的将是中国名牌医生!


那么这一预言会成为现实吗?


解放医生已为大势所趋!


近日,一位医疗投资人谈及社会办医业态的发展趋势时表示,在政府层面,国家已经把医疗健康产业定位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前提就是解放医生,因此解放医生的改革已经走上快车道。


也因此,近几年来,放开、支持社会办医,以及解放医生的政策力度非常大,放开医生多点执业,兼职全职创业,吸引医生走向市场。


而近年来私立医院、诊所、医生集团业态都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医生走向市场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


以解放医生、大力支持社会办医发展的深圳为例,不仅率先放开医生区域注册制,放开诊所、医院举办,还大力支持医生集团发展,放开医生集团的工商注册, 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大批医生前往深圳创业。


大批名医已经行动起来!


据了解,自从2014年张强医生集团成立以来,随着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创业的政策持续大尺度开放,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更引来不少大牛医生的加入。


以上海走向市场创办医生集团的大医生们为例:


原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华放射学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并担任过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兼放射科主任的冯晓源教授,发起成立伦琴医生集团;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原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的白春学教授就于2017年8月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惠众呼吸医生集团;


2017年6月,中华医学会围产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段涛宣布创业,成立春田医管及春田妇儿医生集团,打造妇幼专科连锁。


2017年1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现任主委葛均波院士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等多位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联合成立“华医心诚”医生集团。


除此之外,原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儿骨科主任赵黎教授也在2017年成立了英华儿童骨科医生集团,华山医院原消化科主任孙大裕教授也在2017年牵头成立精英消化医生集团,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宋冬雷教授、孙成彦教授分别牵头成立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和壹博医生集团,近日冬雷脑科更是计划融资创办脑科医院。


以及心内科专家于泓教授发起成立的泓心医生集团,胆石专家胡海教授成立的东方胆石病医生集团,以及宗兵教授成立的善夷甲状腺肿瘤医生集团等。


在北京,除了上述提到的郭树忠、霍勇教授外,还有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万峰教授发起成立万合医生集团;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前任主委胡大一教授发起成立胡大一医生集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刘兴鹏牵头成立哈特瑞姆医生集团;


以及 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龚晓明医生牵头成立沃医妇产名医集团;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于莺医生发起成立于莺全科医生集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孙宏涛牵头成立大家医联医生集团;以及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前任主委张建中教授牵头成立秀中皮肤科医生集团;原北京儿童医院于刚教授牵头成立宝宝眼医生集团等。


不仅仅是在北上广,名医走向市场已经快速向全国蔓延,一些区域名医纷纷加入创业大潮,比如原盛京医院的李辉宋薇薇两位教授就先后离开体制,创办了安联妇婴医院,并发起成立了辉薇妇儿医生集团。


而且,在医生办医大潮下,一家医生集团或者一家医院的建立,并不仅仅是聚光灯下的一两位创始人,而多是一批专家合伙创业,有的医生集团间接持股股东名单中,赫然名列着全国数十位顶级专家!


关于名医创业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正是抢占市场机遇的好时候,再不出来可能市场的坑就被人占了,再不拥抱市场就将错失良机,再加上顶级专家们走向市场的带动效应,现在体制内的名医们心思都活了,纷纷计划加入走向市场的创业大军。


据了解,目前不少知名三甲医院科主任都在谋划办医生集团、医院等,一些医生集团也将不日宣布成立。2018年注定了又是名医走向市场密集的一年!


延伸阅读


普通医生如何看待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出现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治病这个创造价值的过程被低估了


如果把医生治病的过程比作是创造价值,那病人如何找到合适的医生的过程就是传递价值。我们都知道的是治病这个创造价值的过程被低估了,每天看着全世界最多的病人,可挂号费还不及洗个车的钱。病人找到合适的医生的传递价值过程是体制化的,只有医院才有病人,病人也只能去医院。这既庆幸,又悲哀。庆幸我们从学校刚到医院,就可以看到很多病人,积累经验,悲哀的是二十年后,哪怕你是领域大牛,依然要看很多病人,而且还是一样的价格。 每个职业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的得到应有的回报,获得一个市场化的价格。医生更是如此,更何况医生还承受更大的风险和工作压力。某种程度上,以药养医不仅无罪,反而有功,让仅200万医生服务了13亿的人。买啥能比买健康更重要呢?医疗本是个高端服务,因为经济基础、民生影响以及中国人口中多的国情,变成了一个基础服务。但是在2016年,这个状况变了。




1
多点执业:传递价值过程有了重构的可能


多点执业在深圳已经不需要所在医院的同意,自由执业也放开了,万峰医生集团已经取得工商牌照,医生集团不再仅仅是个松散组织,也不再是个概念了,是医疗商业海洋里的独立小船了。而医生集团的爆发增长,也促使了如张强医生集团走向孵化平台,培养更多的医生集团。资本来了,药企如益佰也迫不及待参与进来,一时间医疗圈热开了锅,仿佛都怕错过了这趟市场解放的首班车。医院不再是传递价值唯一的途径,创造医疗价值的是治病,医生是其中核心的资源,医生去别的地方,就会有别的途径,传递价值过程有了重构的可能。



2
互联网可以实现传递价值过程重构


不去医院,病人如何找到合适的医生呢?以前即便是医生口碑再好,只依靠病人口口相传,也无法让医生脱离医院而独立生存。这个束缚导致即便有政策支持,也很难实现医生市场化。而互联网打破了这个束缚。病人可以通过各种搜索或是媒体渠道找到医生。这也是医学媒体都来做医生品牌和医生集团的原因。


3
中产阶级崛起,让医疗回归高端


2016年的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为有价值的东西多花钱。你身边是不是也有去日本买马桶和电饭煲的朋友?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为生活品质的一点点提升多付出十倍的价格,他们一定也会为出色的医疗价值多付十倍的价格,因为健康是无价的。这就是发展的大趋势,就像房价会涨,人民币会贬值,互联网会崛起,医疗会回归。




医疗集团确实有意义,意义多大?

未来的医学梦


笔者认为,有意义,这标志着医生市场化大幕的拉开,但意义有限。适道仁心栏目组就此话题还与“年400万门诊量零排队”的温州附一的陈肖鸣院长进行了线上访谈,陈院长的医院互联网化很成功,他认为


“创新机制应该不是现有体制,活力在社会力量。我的心中有两张网,一张是中国公民的健康网,一张是互联网,让互联网植入健康网,这是未来医学,也是我的梦!”。




医疗集团会取代现有医生格局吗?




答案是不会。


医生集团依然是现有公立医院体制的补充。借用行内刘谦先生观点:


“首先你不能指望几年内大量医生离开或半离开体制,我国体制决定了公立医院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医疗主体,优先得到各种资源,其多年积累的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是难以超越的。”


“虽然社会对公立医院吐槽不断,但公立医院的管理也在进步,大医院高年资医生的综合收入也相当可观。长期在体制内工作的医生,往往缺少脱离体制的勇气和生存能力,能够多点执业就心满意足,自由执业并不适合多数医生,何况现有的医疗保险、医疗法规和外部资源都不太有利于自由执业”。


医生集团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医疗风险的如何承担?普通医生如何吸引?背后的资本的逐利性与医疗的公益性如何平衡?资本像站在门口的野蛮人一般,医生集团的运营是否会偏向纯商业化?医生的独立人格、救死扶伤的执业属性、响应大众的社会属性是否可以更好的保持?目前来看,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正面答案,但是行业一拥而上所带来的负面担忧越发强烈。




那作为一个名普通的医生该怎么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