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尾巴,瑞鸣去参加了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音响展(KL INTERNATIONAL AV SHOW 2017)。这是瑞鸣音乐第二次与马来的朋友们见面了,小编也亲身参与了这次盛会:琳琅满目的音响器材、新奇有趣的影音体验、还有众多好音乐回响在展会中,真可谓是发烧盛宴!
-随处可见的展会标示-
-
体验VR游戏的人们
-
短短展会三天的时间,我们重逢了老朋友,也结识了新朋友,朋友们因瑞鸣的音乐而相聚,我们因朋友们的故事而感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吧!
-参加音响展,全家总动员-
吉隆坡一年一度的音响展是东南亚影响最大的音响展,因此,不仅当地人参与,更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发烧友。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就是远道而来。他住在东马来西亚,要2个小时的飞机才到吉隆坡。他来到瑞鸣展房的时候,展会开始才不过两个小时。老先生第一次听瑞鸣的音乐就沉浸其中,他激动的感慨:现在很少有人能这么用心的做音乐了,这些音乐真是好听,遇到瑞鸣是他的幸运。当然,遇到如此认同、喜爱瑞鸣的发烧友,何尝不是我们的幸运!
-坐了两个小时飞机赶来的老先生在与我们交流-
瑞鸣音乐是第二次参加吉隆坡音响展,与大多数马来发烧友是第一次相识,但音乐就是最好的沟通桥梁,新朋友也很容易变成老朋友。如同那位东马来西亚老先生一样,还有几位发烧友,仅仅是在朋友家中听过《短歌行》、《三国》,就专程从新加坡赶来,发烧友们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发烧友们在音响展售票处排起了长队-
以小编只参加过一次音响展的经历猜想,来音响展逛的发烧友大多是男性,全家来逛就更少了。但马来展不同,经常能看到夫妻甜甜蜜蜜,手拉着手来看看碟,还有全家总动员,带上一对儿女,“发烧”都从娃娃抓起了。
-孩子也爱音响展-
那在马来华人的家庭里,谁有话语权呢?看买碟谁决定就知道了!举个例子,一对中年夫妻来展房逛逛,妻子挨近展位,拿起不同的专辑细细询问,丈夫在她的后面不多说话,只听听音乐。妻子拿了两张她喜欢的爵士风格专辑,知道丈夫喜欢手风琴音乐,就为他买了《老友进行曲》。妻子的选择过程干脆利落,丈夫也心满意足,
恩爱的夫妻真让人羡慕。
-十几岁就要担负“重担”的孩子-
有恩爱的夫妻,也有“坑儿”的父亲。一个十多岁的男孩背着个大书包,看起来沉甸甸的,到了展房就在角落里放下包整理了起来,而父亲却啥也没拿,看看碟片、听听音乐,儿子成了苦力。我想,若是孩子的妈妈在,绝不会让父亲这么“嚣张”。
参加这次展会的发烧友,以华人居多,大家用普通话都可以交流。据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说,马来西亚本地马来人占70%左右,还有一部分印度人,华人虽然人数少,
但他们靠着一双勤奋的手和谦逊的处世之道,活得越来越好。
-
亲切友好的华人朋友们
-
在和这些华人发烧友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他们很Friendly:
比如,当人多而且等待时间长时,他们从来不催促我们更换试听的CD和曲目,而是等待别人试听完了再试听自己想要的专辑。
比如,他们选定要买的专辑时,总是把碟片双手递给我们,自己付过钱再把它们拿回自己的手中。
比如,华人老先生们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嘱咐我们回“祖国”的时候,向祖国人民问好,以及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
和他们沟通,是件很开心的事
-
文质彬彬的马来华人发烧友,给我们的感觉是舒服的,不急躁、有礼貌、谦虚踏实、友善热情。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塑造了马来华人这样美好的品格,也许是马来的温暖的天气?也许是从不匮乏的食物带来的舒适?也许是低物价让人更享受现在?
-
阳光明媚、干净整洁的马来街头
-
但更有可能的是,当初下南洋的华人们,经历了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在与不同民族的交往中学会了妥协与谦逊。
想到这里,更想拥抱这些曾经的亲人、现在的朋友们了。而今,你问我他们忘记祖国了吗?我会回答你,没有。因为他们还爱着有传统文化精髓的音乐:
他们喜欢《伶歌》和《粉墨是梦》系列、甚至昆曲专辑《春色如许》、京剧专辑《姹紫嫣红》;
会问一句“祖国”还好吗,北京的空气是否比马来西亚好;
有些老人还会想着回去“祭祖”,认为他们的根在祖国。
我想,当这些“祖国”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能抚慰一些他们的乡愁,便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欣慰了。
会说英语、马来语、粤语、华语的马来华人发烧友,友好和善、可爱可敬。愿瑞鸣的音乐不仅成为他们众多发烧专辑中心头好,更希望在某个时刻,他们会对自己的儿女说:听,这就是我祖国的音乐,我家乡的音乐,我爱她。
瑞鸣音乐《短歌行》专辑封面
(图片来自瑞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