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和女儿“属灵交谈”日。所谓“属灵交谈”,就是两人特地相约只谈信仰和精神的事,不谈别个。查了下“美团”,竟看到有9.8分的电影,“豆瓣”也给出9.2分超高分。于是决定先和她看这场电影,然后再谈。
她哭得稀拉哗啦,把老爸肩膀哭湿一大片。我看得酣畅淋漓。看完了,我感动于一点:在家教育如何完胜国家教育!
如何完胜的呢?那是因爸爸爱自己的女儿,了解自己的女儿,他是在一种极深之爱又是严格之爱激发和带动下完成所有教学。而国家教练,则只会制定显示自己了不起的策略而已。而这些策略的制定,根本就是一些唬人的套路,是“银样蜡枪头”,说白了是假把式。就像徐某人面对的某大师打出的那些个把式。
我当过多年老师,稍微懂一点。真正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未必是那种看上去特别精彩的课。那些很会表演的老师,忙着控场、衔接、转换和演戏,本质上是戏子,而不是真老师。不幸的是,那个国家级教练就是一个很会在镜头前表演的人。
所以,姐姐一开始就被迷住了,甚至认为爸爸过时了。但最终,比赛惨败和妹妹劝说,使她猛然醒悟。爸爸又成了她的精神支柱。结果,就是在信、望、爱的激励下,取得了最终胜利。关键时刻,她想起的,还是爸爸语重心长、耳提面命的教导。
是的,这个偌大世界,你把孩子交出去了,你真以为会有人在乎孩子的内心和生命吗?真在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吗?别天真了,当你孩子的成功都是被制造出来的,还有哪一种掌声不是以牺牲成长为代价?
我佩服爸爸的固执和坚守,那是一种爱。爱,才要严格。但成才被定义为成功,这又是何等粗暴!为什么不是发现孩子的自我和潜能?为什么不是内在激情、上帝呼召和精神成长的结合?
所以,我才要像撒母耳一样,固执地等大卫出场。上帝在隐密处训练大卫,那是出于神圣呼召,也是大卫内在成长的需要,这种完美结合,才使成功变成了发现自己和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精髓,不管采取那种形式。
“大女儿,你觉得电影好看在哪?”“我最高兴的是看到女儿还是回到了爸爸这边。”“属灵交谈”完,下楼,我目送女儿去一个球队踢球。其实,最终,女儿还是要离开爸爸的。好在不是一个人走。呼召她的,会继续陪着她。这一程,有我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