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DeepSeek突发!本周启动! ·  9 小时前  
冠南固收视野  ·  赎回压力增加,信用债如何配置?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300543、002989,收警示函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大模型应用,新动向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DeepSeek官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带娃读《三国》

姚尧  · 公众号  ·  · 2020-02-15 11:09

正文

经常有读者留言,让姚尧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 我想,具体推荐书单是很困难的,毕竟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多读经典著作总是没错的,毕竟这些经典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总是有它的理由。 今天的畅销书,很可能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就再没有人要看了。 那么这样的书,去读它的价值可能就不是很高。 但是,经典著作不一样,它能够经受住历史长河的冲洗而不褪色,必定是有其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光辉之处。 其它的东西可以试错,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冒险,毕竟时间过去就过去了。 因此,与其去追逐市场上热销的新奇童书,还不如让孩子多花时间去学习经典著作。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孩子的思维还比较幼稚,让他看这些东西,他能看懂嘛!可我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首先,以成年人的角度看孩子,他肯定是比你幼稚的,无论三岁,五岁,还是八岁,都是幼稚。 可是以孩子的角度而言,他却是快速成长的。 四岁的姚宜修比三岁时的姚宜修厉害太多太多了,而三十四岁时的姚尧相较于三十三岁时的姚尧却几乎没什么长进。 因此,你不给孩子一个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你就永远不知道他现在的真实能力,不知道他未来的发展潜力。

其次,人的本性大概都是好逸恶劳的。 你觉得孩子比较幼稚,只能给他看幼稚读物,然后他读幼稚读物也读得很轻松。 于是,你觉得很开心,因为给孩子找到了合适的读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 他也觉得很愉悦,因为读的内容是他可以轻松掌握的。 真是好一幅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你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浅层思考的习惯,而一旦要思考复杂问题,他就会变得极其烦躁,极其不耐烦。 今天的你是否只愿意滑手机,只愿意听段子,只愿意看通俗读物,而不愿意看有深度的书?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就务必要提防孩子重蹈你的覆辙。 人,都是习惯的动物。 只有习惯了深度思考,才能够深度思考; 只有习惯了努力学习,才能够努力学习; 只有习惯了接受挑战,才能够接受挑战。

因此,我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读一些有深度的经典著作,不要担心他读不懂。 他读都没读,你怎么就知道他读不懂? 更何况,学习本就是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即便作为成年人,你以为你曾经读过的那些书,就都是读懂了的吗? 不客气的说,你以前也读过《资治通鉴》,也读过秦汉历史,可是在你读了姚尧的那几本书后,是否曾意识到自己原来也有很多没读懂的地方呢? 因此,一开始读不懂,或者读不太懂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从头到尾能轻松读懂,那反而不适合读了,因为这完全不能起到刺激思维的作用。 所以,在给孩子选书时不要怕难,只要他能够保持学习兴趣,只要他不产生逆反情绪,那就可以让他读读,试试看,万一他喜欢呢? 如果他实在读不下去,那也没关系,无非就是在书架上多放两年,等他长大一点再读。 反正那些经典著作,迟早都还是要读的。


具体到我自己而言,姚宜修现在是四岁七个多月。 春节期间测试了一下她的识字量,对着识字卡片,大约是能够认识五六百个汉字。 所以,我就想今年可以试着让她读《三国演义》。 现在的安排是,让阿姨陪着她看1994年播的84集的《三国演义》电视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证券时报  ·  DeepSeek突发!本周启动!
9 小时前
冠南固收视野  ·  赎回压力增加,信用债如何配置?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300543、002989,收警示函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大模型应用,新动向
2 天前
证券时报  ·  DeepSeek官宣!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