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科技在新三板期间,积极参与ST宏盛(600817.SH)重组。
2015年11月底,文旅科技登陆新三板1月后,发布因重大事项停牌的公告,拉开连续停牌9个月的序幕。但是,这次“超长待机”停牌参与重组,主角并非只有文旅科技,更具有戏剧性的是双重身份的C位大咖ST宏盛。
2015年11月24日,ST宏盛发布公告,因与原重组交易对方就广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文教育”)涉及的重组框架方案及标的资产的估值、业绩承诺等相关事项仍存在分歧,无法最终达成一致,决定终止与龙文教育重大资产重组进程。ST宏盛历时3个月,停牌参与龙文教育重组一事。
当时ST宏盛并无股票复牌之意,继续停牌转身参与收购深文旅科技全部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与此同时,文旅科技也发布公告称,接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通知,11月21日,华侨城集团与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就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ST宏盛拟对文旅科技重组事宜进行论证,自11月24日起暂停转让。
一场 “移情别恋”的资本大戏就此上演。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光电产品和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的ST宏盛,1994年在主板上市,2008年被带上了“ST帽”,至今10年,一直游走在被退市和保壳的边缘。
ST宏盛与文旅科技不是单纯的业务重组,两者的确在业务层面并无多大联系。文旅科技瞄上了主板,想借壳上市。2014年,ST宏盛实现营收为3102.09万元,同比下降39.79%,净利润(扣非)为-1653.47万元,同比亏损扩大2143.36%,可见ST宏盛的主营业务已经到了何种地步。反观此时的文旅科技,2014年,实现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34.64%,净利润(扣非)5731.35万元,同比增长72.86%。ST宏盛与文旅科技,在2014年同期,不论是在营收还是在净利润方面,两者显然均不在一个层级。
12月15日,ST宏盛披露对文旅科技的重组预案,具体分为2部分:
1.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
ST宏盛向华侨城A(60%)、李坚、文红光、贾宝罗(40%)购买文旅科技100%的股权,其中向华侨城A以股份方式支付对价,作价9.60亿元;
向李坚、文红光、贾宝罗以莱茵达租赁45%股权、股份、现金方式支付对价:作价6.40亿元。其中,资产置换部分以莱茵达租赁45%股权作为支付对价,莱茵达租赁45%股权交易价格初步确定为1亿元,支付股份对价2.20亿元,支付现金对价3.20亿元。
ST宏盛重组文旅科技交易对价的支付方式
2.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ST宏盛向普明物流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5.12亿元。
交易完成后,华侨城A将持有ST宏盛26.48%的股份,为ST宏盛的第一大股东,且华侨城A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坚、文红光、贾宝罗将合计持有ST宏盛32.55%的股份,与此同时,ST宏盛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华侨城A,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2016年2月24日,在华侨城A投资者调研会上,华侨城A方面直言不讳的表示,文旅科技挂牌新三板后,华侨城A积极推动实现文旅科技在主板借壳上市,相关方案已提交证券监管机构审批。此处的借壳上市,直接指向文旅科技与ST宏盛的重组。
变数发生在8月10日,ST宏盛发布公告称,鉴于重组文旅科技的方案较复杂,决定终止收购事宜。16日,文旅科技也发布了同意的公告,并在翌日恢复转让。至此,耗时9个月之久,借ST宏盛登陆主板的计划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