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蒋介石1975年去世,为何至今45年棺椁还没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明末乱世,最终得天下的为何是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满清?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12-22 11:58

正文

明末乱世,群雄逐鹿,满清政权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父子两代枭雄,经过在关外近三十年经营,已打造出了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组建了军民合一、动员力极强的八旗军集团。

作为崛起的新兴势力,满清能做到拉拢人才,举贤用能,在占领区收取税收,稳定秩序,给军队按时提供军需。八旗军出战时令行禁止,战胜重赏、战败重罚,即使烧杀劫掠也能相对“制度化”, 在政权建设和军队组织性上,为当时中国各大军政集团之最强 ,其兵锋当然能势如破竹,迅速席卷天下。

满清的前身后金政权在立国之初,曾经被明朝的辽东、东江两镇和其盟友(朝鲜李氏王朝,蒙古林丹汗)三面包围,战略局面极其恶劣。

但是到了皇太极继位后,仅用十余年时间,便迫使朝鲜和蒙古各部臣服,甚至继承了“成吉思汗”名号的蒙古察哈尔部也不例外。最后一任蒙古大汗林丹汗,一路向西溃逃到青海,困窘而死,连他的的正妻娜木钟,都成了皇太极暖床的小妾。

满清崇德皇帝:皇太极

北方的黑龙江流域,各个丛林部落都已经完全臣服,给满清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员物力。西域的准噶尔汗国才刚刚崛起,远方的沙俄帝国尚且鞭长莫及。放眼长城之北,大漠四周,满清帝国俨然已经是无敌霸主,再无后顾之忧。

满清军更多次越过长城,出入华北如入无人之境,掳掠大批人力物力,多次给明朝的野战军团以毁灭性打击。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关宁军戍守的辽东镇,其将领和部属大部分变成了满清的“八旗汉军”。松锦大战中,明朝13万大军被打得损失过半,连主帅洪承畴也屈膝降清,吴三桂所部的山海关兵马,只是此战败逃的明军残部而已。

民间传说中的「庄妃色诱洪承畴」,使其降清。

到了皇太极统治后期,满清已经通过“三丁抽一”的强大动员力, 有能力一次性在华北地区投入超过10万人的机动兵力,而且还是携带多门红夷大炮的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大兵团,无论军力和战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甚至于整个东亚大陆,都毫无疑问是最强者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情报严重滞后,甚至不明白腐朽不堪、衰落已极的明朝,已经不再是其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因此,当大顺军攻破北京后,在对清军完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在最不利的时间和地点,将8万左右的精锐主力投入到山海关战场,其敌人却远不止是区区3万战兵的吴三桂部。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动员了十余万八旗主力军团,和吴三桂军团内外夹击,一片石之战一战就把最强的竞争对手打残。李自成军队主力损失惨重,在京畿和河北地区再难立足,被迫仓促西撤。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满清入关后,作为一个已经立国近30年,体制完备的稳固政权,能适应当时局势的切实需求,又在明朝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以恰到好处的政治政策大肆招降纳叛,自然是势如破竹,近乎无往而不利,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李自成政权相比于满清,崛起速度太快以至于根基严重不足,来不及巩固其根本,当主力被打残后,更被满清以优势兵力和骑兵集团多路合击,轻易夺取了山河表里的山西地区,其根据地关中地区,也再无地利可言,而后墙倒众人推,坐拥数十万部众却一路丢城弃地,向南溃逃,正是“运去英雄不自由”了。

南明弘光政权继承了持续了两百多年明朝体制的一切弊端,又把阶级利益凌驾于民族矛盾之上,搞愚蠢之极的“借师助剿”,其倚仗的“江北四镇”,本身就是纯粹军阀化、听调不听宣的乌合之众,在清军铁蹄面前,纵然苟延残喘一时,终究如冢中枯骨般不堪一击。

只有一隅之地的大西军和大顺军残余势力,以及各路汉人军阀,本身实力原本远不如满清,又彼此勾心斗角,难以形成合力。

只是多尔衮在两年就扫平了李闯和弘光政权两个主要对手后,利令智昏志得意满,发布以“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代表的各类民族压迫政策,过于残酷惨烈,激起了广大汉人民众的普遍反抗,才让这些反清势力得以死灰复燃,此起彼伏支撑了近四十年时间,一直到台湾郑氏政权覆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